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塞下曲四首(其一)?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鸟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1.此诗是典型的边塞诗,请评述本诗的特异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沈德潜曾云:“句亦吐光”,有人认为“静”字为“诗眼”,请点评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本诗却独辟蹊径。立足于民族和睦高度,表达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主题,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一、二句评述史实,为全诗铺垫。三、四句顺势腾骞,波涌云飞,形成高潮。结句雄健入神,情绪尤为昂扬。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意对即可)
2.“天涯静处无征战”历来为名句,“静”字下得尤为有力。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山的战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这是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对照,于无字处皆有深意,是诗中之眼。(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谢公亭
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小题1:“风景”一词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诗人选取哪些意象来表现它? (5分)
小题2:该诗景情具有怎样的关系?和“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表达了哪些相同的感情? (6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 越山见梅?吴文英①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②空山暮。
【注】 ①吴文英,南宋词人。一生未第。②横笛:笛曲中有《梅花落》,此处暗指梅花凋落。
小题1:这首词借梅的形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
小题2:有人认为这首词表现出吴词“清疏空灵”的特色,请联系结尾“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所表现的意境来谈一谈。(3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词通过描写在凄寒的暮色中的一株瘦削的素梅,(1分),表达了作者仕途坎坷,无人赏识,内心愁苦、凄凉、孤寂的情感。(2分)
小题2:末尾三句写行人离去,梅花凋落,悠扬的笛声在山中回荡。(1分)营造了凄清、悠远的意境,给人以无限遐想,表现出“清疏空灵”的特点。(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诗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评价时抓住词中“无限新愁”这一明显表达感情的句子与注释中“一生未第”“横笛暗指梅花凋落”这些带有感情的句子加以揣摩品味即可。
小题2:本题考查诗歌意境的理解。答题时可细细品味“行人去”“空山暮”这两处关键语句,由这两处可想到凄清、悠远等类似的术语。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楚江怀古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1)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2)云中君:云神。“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1.“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第三联用动静结合手法,描绘洞庭湖阔大,明月初升,青山苍茫,滔滔江流喧闹不休,构成了一幅壮阔的楚江月夜山水图。
(2)第三联寓情于景,表达自己直言被黜内心的不平。(意思接近即可)
2.(1)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
(2)表达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缅怀,以及秉持正道之心。
(3)抒发了客居他地的思乡之情。(意思接近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
秋苗以苏,喜雨有作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第二联中,哪两个字最能反映出雨势之大?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观全诗,这场雨为何令诗人欣喜?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湿”(或“漏”)与“深”。每张床都被漏下的雨水打湿了,河流上涨使所有的河流(“岸岸”指“条条河流”)变得更深,这些都反映出雨势之大。(意对即可)
(2)因为雨下得又大又及时,有利于禾苗的生长。反映诗人与民同乐(关心百姓、体察民情也可)的思想。(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