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观?雨①?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睛。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①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大举南侵,陈与义避难湖、湘间,湖南守帅向子湮组织军民对金军进行了有力的阻击。本诗便作于此时。②海:暴雨。③杜甫在安史之乱平定有望时曾作《洗兵马》一诗,结句为“净洗甲兵常不用”。
小题1:诗人不解农耕,却“开轩危坐看阴晴”,这里的“阴晴”有怎样的丰富意蕴?诗歌的二、三联是如何具体表现“阴晴”变化的?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诗歌尾联两句均化用了杜甫的诗句,但皆反其意而用之,请对此作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里的“阴晴”既指天气,也暗喻当时抗金战争的形势。第二联先写阴云密布,接着写雨声四作,渲染雨来时的声势;第三联写暴雨中竹枝被压低又顽强挺起,山角处风云开合,晦而复明,象征由紧张到和缓的抗金形势。(5分)
小题2:杜甫的诗“床头屋漏无干处”写诗人屋漏又逢连夜雨的惨状,流露出对雨的厌憎之情;杜甫的诗“净洗甲兵长不用”表达了诗人对平定干戈、天下太平、刀枪入库的渴望;而陈与义的诗尾联表达的则是喜雨之情:诗人不顾屋漏地湿,反而欣喜有此好雨来洗整甲兵,流露出可以挥师北上抗击金兵的喜悦之情。(6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分两问,第一问考查对诗句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赏析,第二问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结合诗题和注释以及该词句进行分析。由诗题“观雨”可知,这里的“阴晴”有指天气情况的含义;再根据注释①可知,“阴晴”一词也应当是在暗喻当时抗金战争的形势。诗歌的第二联先写阴云密布,接着写雨声四作,渲染雨来时的声势——这是写“阴”;第三联写暴雨中竹枝被压低又顽强挺起,山角处风云开合,晦而复明,象征由紧张到和缓的抗金形势——这是写“晴”。
小题2:解答此题,要注意题中“反其意而用之”一语。根据平时所学和注释提供的资料,可知杜甫的诗“床头屋漏无干处”写的是诗人屋漏又逢连夜雨的惨状,流露出诗人对雨的厌憎之情;杜甫的诗“净洗甲兵长不用”表达了诗人对平定干戈、天下太平、刀枪入库的渴望。而陈与义的诗是怎样“反其意而用之”的呢?由陈诗尾联中“不嫌”和“正要”二语可知,陈诗表达的是喜雨之情:诗人不顾屋漏地湿,反而欣喜有此好雨来洗整甲兵,流露出可以挥师北上抗击金兵的喜悦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小题1:“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答案一:“长”是永远、长久之意(释义),诗人愿意永远长醉不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解析),从侧面表现了羁旅流离的痛苦(作用)。
答案二:“畏”是害怕之意(释义),该句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因为钟声一响,朋友便又要就此分别(解析),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凄楚之情(作用)。
小题2:(6分风吹枝头,惊动了乌鹊,反衬出夜色的沉寂;秋虫悲鸣表现出夜晚的凄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地抒写了身世漂泊、宦海沉浮的孤苦与悲凉,故人相逢又将别的伤感。
本题解析:
小题1:在诗的末联里,作者直抒胸臆“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羁旅他乡的人,只有醉了才不思乡啊,那就长醉不用醒吧;虽欲相留,共话乡情,却怕听到报晓的钟声,因为晓钟一敲,彼此势必就要分手了。竟夕长谈,犹不忍分离,这既表现了对故人的深情厚谊,也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解答时要按释义+解析+作用的思路来答题。
小题2:诗的第三联所写的“惊暗鹊”、“泣寒虫”,描写写秋天夜晚的沉寂与凄凉,实寓有怀乡的悲凉况味。“惊”、“泣”二字,含意深刻,既指使“暗鹊”“惊”,“寒虫”“泣”,也指自己“惊”“泣”。两句写尽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此诗乃次年春在夷陵作。?
1.请赏析?“冻雷惊笋欲抽芽”一句中“惊”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冻雷初响,惊醒熟睡的竹笋,竹笋积蓄着力量,突破严厉的压制,正要冒出新生的嫩芽。用拟人的手法,以一个“惊”字表现了竹笋精神振奋的状态。(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全诗抒写的其实是作者由早春物华而感发的特定境遇下的深切感慨:既有谪居山乡的寂寞情怀和由此引起的乡思及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又有排遣内心苦闷的自我宽慰和身处逆境而不甘消沉的乐观、豁达。(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杜审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偏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这次流放途中。)
小题1:“迟日园林悲昔游”,是由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诗人为什么要用一个“悲”字呢?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慨叹?(4分)
小题2: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请写出这句诗并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回忆往日的欢乐,更反衬(1分)了今日处境之可悲。(1分) 抒写远离京师的悲凉心境及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愤懑。(2分)
小题2: “今春花鸟作边愁”。(1分)春天的鸟语花香本是赏心悦目的,但因为作者“南窜”而成了“边愁”。(1分)诗人以“花鸟”来反衬“边愁”,可见内心悲伤之重。(答“以乐景写哀情”亦可)(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要答出对比,明显以春之快乐来写悲愁。所以答案中就有了对比、反衬等关键词。内容上结合诗歌写诗人心境即可。
小题2:本体与第一题有相似之处,关注对比。这题更多的是情景上的考查。本题主要是情景表现上的反差。首先选出诗句,其次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 分)
夕阳楼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①“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3分)
②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1)这句运用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手法1分,分析1分,情感1分)
(2)①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②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