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7-17 21:14:1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关于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江水”是统摄全诗的灵魂,该诗表现了作者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惋惜。
B.《题李凝幽居》的主旨是作者希望远离喧嚣的尘俗社会,归隐到这幽静恬淡之所。所写之景也都突出了“幽静”、“新奇”的特点。
C.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通过对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诗中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
D.李益《塞下曲》援引“名将马援花甲出征”、“班超年老守边”、“薛仁贵威震突厥”三个典故,表达了戍边将士为国建功的强烈愿望和必胜的信念。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按要求答题。(8分)
风入松
虞集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香罗初剪朝衫。
御沟冰泮水拖蓝,飞燕又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金字泥缄。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注】这首词是作者在侍书学士任上写的。
小题1:词的上阕先以“倚清酣”的“红袖”与“不胜簪”的“华发”作?,一开始就突出“画堂”的豪贵生活难以消除?的感受。再以“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二句加以点染,以?写伤春,以伤春写惜时,以惜时写思乡。(3分)
小题2:本词结句“杏花春雨江南”与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运用了相同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赏析。(5分)



4、阅读题  古诗鉴赏: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
小题1:试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5分)
小题2:试赏析尾联中“又”字的妙处。(5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塞下曲(其一)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①, 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②未断塞鸿飞, 牧马群嘶边草绿。
[注]①蕃州部落:指驻守在黄河河套(“黄河曲”)一带的边防部队。结束:戎装打扮。?②燕歌:戍边将士所唱的《燕歌行》。
小题1:请简要分析诗歌的前两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小题2:此首边塞诗的结尾二句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分析其效果。(6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