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关于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江水”是统摄全诗的灵魂,该诗表现了作者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惋惜。
B.《题李凝幽居》的主旨是作者希望远离喧嚣的尘俗社会,归隐到这幽静恬淡之所。所写之景也都突出了“幽静”、“新奇”的特点。
C.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通过对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诗中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
D.李益《塞下曲》援引“名将马援花甲出征”、“班超年老守边”、“薛仁贵威震突厥”三个典故,表达了戍边将士为国建功的强烈愿望和必胜的信念。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明月”是统摄全诗的灵魂。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首诗对王昭君寄予了深厚的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按要求答题。(8分)
风入松
虞集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香罗初剪朝衫。
御沟冰泮水拖蓝,飞燕又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金字泥缄。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注】这首词是作者在侍书学士任上写的。
小题1:词的上阕先以“倚清酣”的“红袖”与“不胜簪”的“华发”作?,一开始就突出“画堂”的豪贵生活难以消除?的感受。再以“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二句加以点染,以?写伤春,以伤春写惜时,以惜时写思乡。(3分)
小题2:本词结句“杏花春雨江南”与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运用了相同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赏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对比?岁月蹉跎(或人生易老)的忧伤?爱花
小题2:此句由三个名词构成,运用列锦(或意象叠加)的表现手法。(2分)以一幅吾花似锦、春雨迷蒙的江南水乡美景,来安慰思乡苦闷的心灵,(2分)言简意赅,内涵丰富。(1分)(答诗中有画,景中融情,情景交融或由近及远,由实而虚,意境悠长,韵味无穷并作分析,亦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红袖”,古代指美女,与“华发”对比,作者感叹人生易老。词人在东风和煦时,入直途中驻马花间,流连瞻顾,不忍遽去。这里以爱花写伤春。
小题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杏花春雨江南”短短六字,排列三样物色,把具体性与概括性统一起来,融合写实与写意,达到了诗中有画、景中有情的妙境。杏花属即目所见,春雨在整个望中,江南则囊括了视线以外,由小及大,由近及远,逐层推衍开去,意境深邃,韵味隽永。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古诗鉴赏: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
小题1:试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5分)
小题2:试赏析尾联中“又”字的妙处。(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万家团聚之际,驿馆长夜枯坐,只有寒灯相伴,表明诗人孤独寂寞之境;(2分)
运用设问开篇,更能突出诗人孤苦凄凉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小题1:“又”为副词,表示重复或继续,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表达的是诗人年年岁岁
不变的际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2分)透露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
本题解析:
小题1:首联以问句开篇,有加语气的作用,更能衬托作者的孤苦凄凉之感。通过“旅馆”“寒灯”等词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孤身在外,形单影只。此题作用的切入点重点是情感。
小题1:此题考查炼字。又字从字面上讲是又”为副词,表示重复或继续。从深层上来讲,动作体现人物心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透出多少无奈。答案思路:字面义+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塞下曲(其一)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①, 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②未断塞鸿飞, 牧马群嘶边草绿。
[注]①蕃州部落:指驻守在黄河河套(“黄河曲”)一带的边防部队。结束:戎装打扮。?②燕歌:戍边将士所唱的《燕歌行》。
小题1:请简要分析诗歌的前两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小题2:此首边塞诗的结尾二句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分析其效果。(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的前两句写的是一位英姿飒爽、骁勇善战,勤于操练、保家卫国的戍边将士的形象。(戍边将士,1分;余4分。“不辞辛苦”也可)
小题2:借景抒情(以景结情。1分。“视觉、听觉结合”也可)。后两句描写了西北高原生气勃勃的景色:大雁群飞,歌声飘荡,马群在绿草地上驰骋,(3分)戍边将士们的歌声里有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也包含对边地的热爱和自豪情怀。(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先要根据注释读懂前两句的意思。比如“结束”意为戎装打扮,英姿飒爽;“朝暮驰猎”的意思是骁勇善战、勤于操练、不辞辛苦。然后再用一个句子组织成文。
小题2:回答本题,首先要了解“表达技巧”一语所包含的意思。表达技巧包括所用的修辞方法、以及诸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技巧。本题结尾两句,明显有写景的语句,而且抒发了作者情感,所以可认为世界景抒情的方法。再加上“燕歌未断”和“牧马群嘶”是需用听觉感受的;“塞鸿飞”和“边草绿”是需用视觉感受的,故可认为是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然后还需写出这种技巧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