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①?,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③?,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④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⑤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参考答案:①悟已往之不谏?②登东皋以舒啸?③潦水尽而寒潭清
④声断衡阳之浦?⑤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本题解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悟”“已往”“谏”“皋”“舒啸”“潦”“衡阳”“僮”“茕茕”等。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南柯子·忆旧
仲殊①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②?
【注】①仲殊,宋代僧人。②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远近结合。“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路面之状。
? ②视听结合。“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描写。
? 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答案超出以上三种,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2.①“数声啼鸟怨年华”,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
? ②“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艰辛、羁旅愁苦的孤寂之情。
? ③“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怀旧伤感、感慨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
? ④借“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等句,表达了作者眷恋尘世的复杂心境。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题目。(8分)
听赵秀才弹琴
唐·韦庄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澹入神清。
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小题1】“满匣冰泉咽又鸣”一句让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一句。(2分)
【小题2】试从音乐描写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幽咽泉流冰下难”或“冰泉冷涩弦凝绝”。
【小题2】全诗运用了拟声、通感及对比(比拟比喻也可)等手法描绘了赵秀才弹奏的琴曲。诗歌以“满匣冰泉”、“ 玉音闲澹”、 “巫山夜雨”、 “湘水清波” “蝉移高柳”等来摹拟琴曲的高低起伏及清浊转化;诗中所写的古琴音乐时而清雅,时而艳美;或如蜂吟,或如蝉鸣,起伏显著,对比鲜明;野花高柳,月白峰鸣,欣然愉悦,给人一种无限的美妙与和谐。
本题解析:
【小题1】这类题目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对名句的掌握。冰泉,常用其声形容琴声,这里写赵秀才的琴声,用了通感的手法。白居易《琵琶行中》“幽咽泉流冰下难”或“冰泉冷涩弦凝绝”句采用了同样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本题考查诗词的表达技巧,一般认为,诗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考生可先答出诗中采用了哪些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要先总述后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共8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孤雁不饮不食,只是飞鸣,写出了其苦念群侣的深情和执著。
B.颔联“一片影”指的是孤雁,与“万重云”相为比照,无限凄惶。
C.颈联写孤雁望尽天涯,寻觅到雁群后,群雁哀鸣,鸣声更是不绝如缕。
D.尾联写群鸦鸣噪纷纷,然听来却“无意绪”,尽显雁之“孤”、雁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