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三首《行路难》,回答(1)~(4)题。
行路难(三首)
(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其三)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昊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昊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1)结合《行路难(其一)》,解释下列多义实词的含义。
①玉盘珍羞直万钱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_______________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_______________/事若不济,此乃天也_______________
③拔剑四顾心茫然_______________/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_______
④忽复乘舟梦日边_______________/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_______________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析《行路难(其一)》表现的思想情感。后两首诗表现的思想情感与之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路难(其三)》提及哪些历史人物?用意何在?与《蜀道难》比较,两诗用意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①通“值”,价值;表示毫不犹豫。②渡;成功。③看;探问,拜访。④再;恢复。
(2)[答案]采用了象征手法。“黄河”“太行”象征作者追求的宏大理想。用“冰塞川”“雪满山”写道路艰难,象征自己仕途受阻的艰难处境。
(3)[答案]示例:诗人的思想情感激荡起伏。“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昭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垂钓碧溪”的吕尚,“乘舟梦日”的伊尹,复苏了诗人的乐观情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则展示了诗人从痛苦中挣脱的强大精神力量。后两首诗更多地表现了诗人的失意、痛苦和愤懑,因畏“行路”之难而决意“归去”。(意对即可)
(4)[答案]示例:人物:许由、伯夷、叔齐。用意:不赞成隐世。人物:伍子胥、屈原、陆机、李斯。用意:主动功成身退。人物:张翰。用意:追求精神自由。《行路难(其三)》多用典,《蜀道难》则多运用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补写出下列汉魏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小题1:民生各有所乐兮,?。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屈原《离骚》)
小题2:“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小题3: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孔雀东南飞》)
小题4: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
小题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参考答案:
小题1:余独好修以为常?岂余心之可惩
小题2: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小题3: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小题4: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小题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9分)?
渭城曲?(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来源:91exam .org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各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
小题1:两首诗都写到了“雨”和“柳”的意象,它们的作用相同吗?(1分)结合诗句分析(3分)
?
?
小题2:你认为《台城》最后两句诗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好(2分),请加以分析。(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
不同。《渭城曲》意在描绘出离别的场景,而《台城》里的“雨”营造出一种凄迷的氛围,“柳”则成为一种“无情”的意象。
小题2:
此句中“依旧”两字,它使人油然想起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中的“还”字,它们都形成了今昔对比,并在里面蕴含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感喟。如果选择“笼”字亦可。
本题解析:
小题1:
唐代诗人韦庄的七言绝句《台城》就是凭吊台城的吊古诗。 但诗歌并没有直接向读者展示台城的破败情状,相反倒是呈现出了一幅颇具江南风味的图景。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江雨霏霏,江岸草长;鸟儿如在梦中啼叫,堤岸的杨柳如同烟笼。这四样景物的组合,便是典型的江南好风景了。
《渭城曲》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送别的时候,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是作者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此刻,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常会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小题2:
此题为炼字题。答题格式基本为:字的含义+句中意义+作者情感。“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茂的局面。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台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对于一个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来说,该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而台城堤柳,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所以说它“无情”。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依旧”二字,深寓历史沧桑之慨。它暗示了一个腐败的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堤柳堆烟,本来就易触发往事如烟的感慨,加以它在诗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写兴亡之感的凭藉,所以诗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也就特别强烈。“无情”、“依旧”,通贯全篇写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鸟与堤柳;“最是”二字,则突出强调了堤柳的“无情”和诗人的感伤怅惘。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微冷,-----------。-----------,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参考答案:(1)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2)①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②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 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 情,更与何人说?
小题1: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小题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词的上片所描写的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 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2分,意思对即可)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4分)①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言外之意无穷;②这幅画面又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酒醒”之后,所以特别动人。(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