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十)
2017-07-17 21:19:0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背绳墨追曲兮 ②回朕车复路兮
时俗之工巧兮 ④前圣之所厚
A.两个“以”相同,两个“固”也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固”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固”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固”也不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 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①。
  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②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童仆诉诉如也。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窃问侍者,取亲中裙,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岁余,建亦死。诸子孙成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君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选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注]①中戚里:京城皇室外戚居住的地方。②路马:通“辂马”,天子所乘之马,此指天子的车驾。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万石君出身低微,十五岁初侍高祖,因为端庄有礼,虽无才能却颇受汉高祖信任并官至大中大夫。 B.汉景帝称石奋为“万石君”是一种褒扬。这是针对石奋父子五人所受恩宠及官阶俸禄说的。
C.文章表现石奋父子为官治家的恭敬孝谨,客观上也反映了朝臣们谨小慎微而又惶恐的心理。
D.司马迁认为石奋品行忠厚,善于教化而不苛刻,做到了孔子所说的“讷于言而敏于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4分)
构恶于前?自不得脱?吕师孟叔侄为逆?不在使者之
小题2:下列划线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夜则兵围所寓舍亦明死生之大
B.钩党捕遍于天下句读不知
C.吾还也哀斯墓之徒有石也
D.若不阙秦,将取之吴之民方痛心

小题3: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去今之而葬焉若郑而有益于君
B.北虽敬,实则愤怒缇骑按剑而
C.不敢复有株治函陵
D.人皆得以使之既封郑
小题4:从句式的角度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3分)
A.予羁縻不得还
B.以其无礼于晋
C.不能容于远近
D.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小题5:翻译 (4分)
(1)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2)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参考答案:
小题1:构恶于前:挑拨,陷害?自不得脱:揣度,估量?
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不在使者之:列,名单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C
小题5:(1)(我)陈词不屈,意气激昂,元军上下都很惊慌震动,他们也没敢立即轻视我国。(2分)
(2)我理当自杀,然而仍然含垢忍辱地前往。(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核。
小题2:A、以第一个为用,第二个为把B之第一个为的,第二个为定语后置的标志词C、其,第一个为“还是”,第二个为那D 疑问语气词怎么 第二个为语气词
小题3:A、墓,名词动用,亡 动词的使动B?貌?名词作状语 前,名词动用C 株治,名词作状语军,名词动用? D、隶,名词用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东,名词用作状语
小题4:略
小题5: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不复也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无可用
B.告往而知来者
  投渤海之尾
C.“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斯之谓与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D.始可与言《诗》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魏书曰: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悖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悖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悖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馀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①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卖郊遂②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馀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
  [注]①耿纯:东汉著名的开国功臣。王莽死后,李铁兄弟专权,耿纯不愿在长安当官,以骑都尉官职来到河北巨鹿。②郊遂:古代都城外百里为郊,郊外百里为遂,也泛指郊野。
1.下列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整卒,典颍阴令——徙:调职
B.时太祖与袁绍相官渡——拒:抗衡
C.卿欲耿纯邪——慕:羡慕
D.太祖之,迁破虏将军——嘉:赞赏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初平中,众随太祖——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典)贵儒雅,不诸将——争功况吾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备望见救至,散退——自此以后,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典以国家为重的一项是
[? ]
①故试以治民之政
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
③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
④苟利国家,专之可也
⑤自请愿徙诣魏郡
⑥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典先跟从父亲李乾追随太祖征战,破黄巾,击袁术;后又随兄长李整打败薛兰、李封,基于立下的这些战功,升迁为青州刺史。
B.太祖安排李典和程昱运送军粮,且嘱咐水路不通可以走陆路。李典分析了驻守黄河的敌人的情况,果断地北渡黄河,打败了敌军,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
C.李典与乐进、张辽一向不和,面对孙权的军事包围,张辽害怕他们不听从自己的意见。而李典抛弃了个人私怨,与张辽并肩作战,使孙权撤军。
D.李典年少时就喜好学问,不喜欢军事,读《春秋左氏传》,博览群书。因崇尚儒雅,对有才能的人非常尊敬,也因此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B
4.A
5.(1)太祖爱惜他的文才,所以把治民的政务交给他,让他尝试着管理。
  (2)这是国家大事,只是看你的计策怎样,我能因为心怀不满而忘记国家大义吗?
  (3)尊敬有才的士大夫,谦恭唯恐做得不够,军队中称赞他是忠厚之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