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九)
2017-07-17 21:19:0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背绳墨以追曲兮 ②回朕车以复路兮 ③固时俗之工巧兮 ④固前圣之所厚 A.两个“以”相同,两个“固”也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固”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固”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固”也不同。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 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①。 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②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童仆诉诉如也。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窃问侍者,取亲中裙,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岁余,建亦死。诸子孙成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君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选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注]①中戚里:京城皇室外戚居住的地方。②路马:通“辂马”,天子所乘之马,此指天子的车驾。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万石君出身低微,十五岁初侍高祖,因为端庄有礼,虽无才能却颇受汉高祖信任并官至大中大夫。 B.汉景帝称石奋为“万石君”是一种褒扬。这是针对石奋父子五人所受恩宠及官阶俸禄说的。 C.文章表现石奋父子为官治家的恭敬孝谨,客观上也反映了朝臣们谨小慎微而又惶恐的心理。 D.司马迁认为石奋品行忠厚,善于教化而不苛刻,做到了孔子所说的“讷于言而敏于行”。
3、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4分) 构恶于前?自度不得脱?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不在使者之目 小题2:下列划线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亦以明死生之大 B.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句读之不知 C.吾其还也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吴之民方痛心焉
| 小题3: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去今之墓而葬焉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北虽貌敬,实则愤怒缇骑按剑而前 C.不敢复有株治晋军函陵 D.人皆得以隶使之既东封郑
|
小题4:从句式的角度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3分)
A.予羁縻不得还
B.以其无礼于晋
C.不能容于远近
D.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小题5:翻译 (4分)
(1)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2)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4、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
则无可用
B.告
诸往而知来者
投
诸渤海之尾
C.“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D.始可与言《诗》
已矣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已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魏书曰: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悖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悖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悖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馀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①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卖郊遂②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馀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
[注]①耿纯:东汉著名的开国功臣。王莽死后,李铁兄弟专权,耿纯不愿在长安当官,以骑都尉官职来到河北巨鹿。②郊遂:古代都城外百里为郊,郊外百里为遂,也泛指郊野。
1.下列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整卒,典
徙颍阴令——徙:调职
B.时太祖与袁绍相
拒官渡——拒:抗衡
C.卿欲
慕耿纯邪——慕:羡慕
D.太祖
嘉之,迁破虏将军——嘉:赞赏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初平中,
以众随太祖——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典)贵儒雅,不
与诸将——争功况吾
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
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备望见救至,
乃散退——自此以后,
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典以国家为重的一项是
[? ]
①故试以治民之政
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
③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
④苟利国家,专之可也
⑤自请愿徙诣魏郡
⑥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典先跟从父亲李乾追随太祖征战,破黄巾,击袁术;后又随兄长李整打败薛兰、李封,基于立下的这些战功,升迁为青州刺史。
B.太祖安排李典和程昱运送军粮,且嘱咐水路不通可以走陆路。李典分析了驻守黄河的敌人的情况,果断地北渡黄河,打败了敌军,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
C.李典与乐进、张辽一向不和,面对孙权的军事包围,张辽害怕他们不听从自己的意见。而李典抛弃了个人私怨,与张辽并肩作战,使孙权撤军。
D.李典年少时就喜好学问,不喜欢军事,读《春秋左氏传》,博览群书。因崇尚儒雅,对有才能的人非常尊敬,也因此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