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①兵乱以来,过逾二纪 ②如闻今年征役,颇失农桑之业 ③且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 ④苟圣化日跻,远人怀德,将襁负而至 ⑤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 ⑥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⑤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高唐县是旧齐国的著名都市,官吏们都喜欢游走于大街抛头露脸。(2)贼依凭秦岭长江(分裂国家),祖父、父亲两人生前(一直为消灭他们)而不辞劳苦,也没有平定。朕岂敢以为自己比祖辈能行,吹嘘必然能踏平他们!
本题解析:
小题1: “顾”在文中表转折,是 “只是”的意思。
点评:本题将实词和虚词放在了同一道题中进行考查。无论是实词还是虚词,方法是一样的。本题一般用代入法是最快捷的方法,代入后可以从语法角度、语意角度考虑正确与否。
小题2:①言兵祸连绵;⑥言自己年老体衰
点评: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有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作者评述,它们可以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命题人有时便把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文句混编到选项之中。如果考生对题干要求不仔细推敲,一瞥而过,就极易受其误导。
小题3:A.周公、伊尹并没有“乞退”,华歆也并非仿效二人; C.文中是“以征伐为后事”,并不是“不能再用兵”。D.“朕敬不忘所戒”表示接受了建议。
点评:此类题实际上是对文言文文意的概括和分析,它的一般解法就是比对排除法:将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原文中找到,归纳出原文的文意,然后和选项进行比对,从而辨别出正误。只是各选项对错误处的设置比较细腻,所以做题时要细致。本题四个选项中有三个是错误的。
小题4:(1) “为”判断动词,是;“衣冠”官吏;“游行”游走。每个得分点各1分,大意对2分。
(2)“凭恃”依凭; “克平”平定;“自多”认为自己比祖辈都行。每个得分点各1分,大意对2分。
点评: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都要有所体现,还要考虑句式的特点,有的还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有的语气要体现出来,翻译出来的句子要简明通顺。
《华歆传》参考译文:
华歆字子鱼,是平原郡高唐县人。高唐县是旧齐国的著名都市,官吏们都喜欢游走于大街抛头露脸。华歆当时在县衙为做吏(也是有头脸的人),他每天都是洗完脸出门,公事一毕就回家,并紧闭大门。
曹操证讨孙权时,奏清皇帝任命华歆为军师。魏国(曹操受九锡封为魏王)建立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任魏王时,拜华歆为相国,安乐乡侯。曹丕代汉称帝后,改任相国为司徒。
黄初年间,曹丕下诏要求宫廷大臣向他举荐独行特立的隐士,华歆推举了管宁,曹丕派车专门去迎接。魏明帝即位,封华歆为博平候,后改任太尉。华歆称病请求退休,愿将太尉一职让与管宁,魏明帝没有同意。在设筵大会朝臣时,派散骑常侍缪袭持诏书宣喻华歆:“朕新接手这些烦杂事务,一日万机,怕的是难分辨是非并做出错误的决断。幸好有有德操的大臣们在朕左右,而您却屡屡以病推辞。量主择君,不肯做官,抛弃荣禄,不就其位者,古人的确曾有过,但周公、伊尹则不然。洁身自好为国家死节的事,是其他人应该做的,但我不敢让您也那样。您应该克服病痛的困扰参加朝会,施惠泽于朕。(朕)将让凳子空着,站在筵席前,命令朝廷百官都各管自己的职事,来等待您的到来,(只有那时)朕才能落座。”又特别叮咛缪袭:“必须在华歆起身赴会时,你才能回来。”华歆不得已,只好赴会。
太和年间,派遣曹真从子午道出兵伐蜀,皇帝也亲临许昌(阅兵以壮行色)。华歆上书说:“自兵乱以来,已经二十多年了,我魏国承奉上天之命,陛下以至高之德,正逢成王、康王的处境,应该成就一代盛世,步尧、舜、禹三王的足迹。虽然今天有二贼(东吴西蜀)凭险割据,如果我们坚持民本思想,使与民休养生息的仁政发扬光大,那么,敌方民众也会被感动,势必抱着小孩,背着行李前来投奔。战争是在不得已时才发动的,不可以轻启战端,要等持时机成熟,我望陛下能把精力集中在治国之道,把讨伐作为后事。况且若出兵讨伐,需千里运粮,这在军事上则处被动;而越过天险深入敌后,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就说今年征兵征差这件事情,已经对农业蚕桑业造成重大损失。治理国家者,是以民众为基础;民众把穿衣吃饭看成天大的事情。能使中国无缺衣乏食、饥寒交迫的祸患,百姓没有离乡背景、四处逃难的冤苦,那是举国的大幸大福。至于二贼的祸乱,可平心静气地坐下来等待时机。我忝居宰相之位,年老与疾病日甚一日,像犬马那样奔波的生命也即将结束,恐怕不再能侍奉和问候陛下,生命将尽,不敢不竭尽属下的忠诚,希望陛下仔细思考,做出决断。”魏明帝(看过《止战疏》后)派人告诉华歆说:“对您能深思熟虑国家的大政方针,朕非常佩服,贼依凭秦岭长江分裂国家,祖父、父亲两人生前一直为消灭他们而不辞劳苦,也没有平定。朕岂敢以为自己比祖辈能行,吹嘘必然能踏平他们!军事将领们认为,不把二贼一一消灭,是无端地自取凋敝,所以朕才检阅军队窥察时机准备出兵。(但是)如果时机不到,周武王曾休兵罢战的先例,就是借鉴,朕以非常谨恭的心情,决不会忘记您的劝戒。”适在此时,秋雨连锦,魏明帝下诏令曹真退军。太和五年华歆亡故,皇帝追赠为敬侯,儿子华表袭其爵位。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景,莱州掖人,家世力田。景少倜傥,善骑射,不事生业,结里中恶少为群盗,勇果有盛名。梁大将王檀镇滑台,以景隶麾下,与后唐庄宗战河上,檀有功,景尝左右之。庄宗入汴,景来降,累迁奉圣都虞候。清泰末,从张敬达围晋阳,会契丹来援,景以所部归晋祖。
天福初,授相州刺史。范延光据邺叛属郡多为所胁从景独分兵拒守晋祖嘉之迁耀州团练使。二年,大破契丹众于戚城,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郑州防御使,出为晋州巡检使,拜横海军节度。契丹至汴,以其党代景。景归次常山,闻契丹主殂乐城,即间道归镇,斩关而入,契丹遁去。
周祖微时与景善,及即位,加兼侍中。景起身行伍,素无智略,然临政不尚刻削,民有讼必面诘之,不至大过即谕而释去,不为胥吏所摇,由是部民便之。广顺初入朝,民周环等数百人遮道留之不获,有截景马镫者,俄以景为护国军节度,岁余,迁镇凤翔。世宗即位,加兼中书令。先是,秦、凤陷蜀,州旁蕃汉户诣阙请收复,世宗命景与向拱率兵出大荼关进讨,连陷砦栅,遂命景为西面行营都部署,大破蜀军于上邽,斩首数万级。
宋初,加守太保,封太原郡王。建隆二年春来朝,太祖宴赐加等,复以为西面缘边都部署。四年,卒,年七十五。赠太傅,追封岐王,谥元靖。
性谦退,折节下士,每朝廷使至,虽卑位必降阶送迎,周旋尽礼。左右或曰:王位尊崇,无自谦抑。景曰:人臣重君命,固当如是,我惟恐不谨耳。初封郡王,朝廷以吏部尚书张昭将命,景尤加礼重,以万余缗遗昭。左右或言其过厚,景曰:我在行伍间,即闻张尚书名,今使于我,是朝廷厚我也,岂可以往例为限耶?
选自《宋史列传十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景隶麾下隶:附属,属于
B.拜横海军节度拜:授予
C.周祖微时与景善善:友好
D.民有讼必面诘之诘:责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景以所部归晋祖俄以景为护国军节度
B.周祖微时与景善 世宗命景与向拱率兵出大荼关进讨
C.出为晋州巡检使复以为西面缘边都部署
D.契丹至汴,以其党代景左右或言其过厚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延光据邺叛/属郡多为所胁从景/独分兵拒守/晋祖嘉之/迁耀州团练使。
B.范延光据邺/叛属郡多为所胁从/景独分兵拒守/晋祖嘉之/迁耀州团练使。
C.范延光据邺叛/属郡多为所胁从/景独分兵拒守/晋祖嘉之/迁耀州团练使。
D.范延光据邺/叛属郡多为所胁/从景/独分兵拒守/晋祖嘉之/迁耀州团练使。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景家里世代都是种田的。他不从事生产的正事,早期曾三易其主,先后侍后梁后唐后晋。
B.后晋二年,在戚城大败契丹军,累迁至横海军节度,但后来契丹攻入汴京,用契丹人取代王景的职位。
C.王景虽行伍出身,但办案公正且亲力亲为,王景有事有求于民,民皆能为其行方便之门。
D.朝庭让吏部尚书张昭来传达旨意,王景用万余串钱厚赠于他,以表示尊重和谢意。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景归次常山,闻契丹主殂乐城,即间道归镇,斩关而入,契丹遁去。(4分)
②先是,秦、凤陷蜀,州旁蕃汉户诣阙请收复(3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王景“勇果”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C
小题5:(1)(4分)①王景归途停留在常山时,听说契丹主死在了乐城,立刻抄小道回到自己的防区(横海军),攻入城关,契丹人逃跑了。②(3分)先前,秦、凤两州被蜀军攻陷,两州旁边的蕃汉人到朝庭请求收复(失地)。
(2)(3分)①“范延光据邺叛,属郡多为所胁从,景独分兵拒守”体现其“勇”。②“景归次常山,闻契丹主殂乐城,即间道归镇,斩关而入,契丹遁去。”体现其“勇果”。③“连陷砦栅,遂命景为西面行营都部署,大破蜀军于上邽,斩首数万级。”体现其“勇”(1点1分,两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D.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内容大意可知,诘 :审问。所以选D。
小题2: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前者为介词,率领;后者为介词,让。B前者介词,和、与;后者为连词,和。C.二者均为“担任”之意。D前者代词,他的;后者为代词,这个礼。所以选C。
小题3: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C 断句时,注意名词人名做主语的地方。
小题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便之”意动,民众认为这件事带来了方便(是王景给民众带来了方便)。所以选C。
小题5:(1)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次”,停留或住在;“殂”,死亡;“间道”,抄小路走; “陷”,表被动;“诣阙”,到朝庭。“蕃汉人”可译可不译,译为少数民族的人或宋地辽人也可。(2)此类题可直接从原文中找出能概括王景“勇果”的句子即可,如“连陷砦栅,遂命景为西面行营都部署,大破蜀军于上邽,斩首数万级。”体现其“勇敢”的特点。
译文:
王景是莱州掖人(现在的莱州市),家里世代都是种田的。王景年轻时风流倜傥,善于骑射,不从事生产的正事,和同乡里的恶少年结伙做强盗,英勇果敢有很大的名气。后梁大将王檀镇守渭台,因为王景是隶属他的部下,于是与他一起和后唐庄宗李存勖奋战于黄河边。王檀有功,王景在其左右侍奉。庄宗攻入汴京,王景投降庄宗,迁升为奉圣都虞候。清泰末年,跟从张敬达围攻晋阳,遇到契丹来支援,于是王景率领其部下归顺晋祖。
天福初年,被授予相州刺史。范延光拥据邺城叛乱,所属郡县多被他胁迫而听从他,唯独王景分兵拒守。晋祖表彰他,让他升迁耀州团练使。后晋二年,在戚城大破契丹,又升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担任郑州防御使,后又出京担任晋州巡检使,被授横海军节度使。契丹攻入汴京,用他的乡党取代了王景。王景归途停留在常山时,听说辽太宗耶律德光在栾城死了,随即抄小道回到自己的防区(横海军,在沧州),攻入城关,契丹人逃跑了。
周祖在还没发迹时(窘迫时)与王景交好,等到即位后升他兼做侍中。王景从行伍起家,平时也没什么智谋,然而面对政务并不刻薄,民众有案子,一定当面审问,没有大的错误,就教育一下然后就放了他们。不被下面的官吏动摇,因此当地民众都认为带来了方便。广顺初年进朝做官,民众数百人挡在道上想留住他但没能留住,也有拉住王景马两边的脚踏(以此想留住他)。过不久,又让王景担任护国军节度,一年之后,又升迁镇守凤翔。晋世祖即位,升为中书令。先前,秦、凤两州被蜀军攻陷,州旁的少数民族的人到朝庭请求朝庭派兵收复失地,晋世宗命令王景和向拱率兵出大荼关讨罚,相继攻陷砦栅,于是命令王景担任西面行营都部署,在上邽,斩敌首数万级。
宋初,担任太子太保,被封太原郡王。建隆二年春来朝,宋太祖设宴赏赐,又让他担任西面缘边都部署。四年,卒,年七十五。赠太傅,追封岐王,谥号元靖。
王景性格谦虚,对下属谦和有礼。每朝庭有使臣到,即使地位不够高的人也一定降阶送迎,周到有礼。左右的人有人说:王位固然要尊崇,也不要过于压抑自己。王景说:人臣看重君命,本来就应该这样,,我只是担心不够谨慎罢了。当初被封郡王,朝庭让吏部尚书张昭来传达旨意,王景特别看重,用万余串钱赠送张昭。左右的人有人说这个礼太大。王景说:我在当兵的时候,就听说张尚书的大名。现在出使于我,是朝庭对我的厚爱啊。我怎么可以拿以往的旧例来限制呢。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冉氏烹狗记(片断)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sh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①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jī)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②,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③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④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⑤。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⑥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⑦之用也,恶⑧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
[注:①狺狺(yin),狗叫声。②且,将近;武,古代以半步为武。③藉(jiè)令,假使。④旦,明早,⑤遁(dù),逃走。⑥微息,细微的喘气声。⑦仓卒(cù),勿忙;一旦,一时。⑧恶(wū),怎。]
小题1:划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然以其猛也。然:可是,表转折。
B.烛之,则狗也。烛:名词用作动词,拿蜡烛照。
C.不敢少转侧。少:通“稍”。
D.以是故,遂烹之也。 是:判断词“是”。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3分)
(2)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1)常有过路人被它咬伤。遇到有人被它咬伤,狗主人就亲自上门去向被咬伤的人道歉。
(2)我过去忍住而不杀它。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D句的翻译为“因为这个缘故,于是把狗给煮了”,所以,“是”为代词“这个”,不是判断词“是”。“是”在文言文中一般作代词,如“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点评:文言实虚词的解释需要考生结合上下文来进行,通过翻译来判断,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和活用现象。
小题2:注意“往往(常常)”“为所(表被动)”“躬(亲自)”“诣(到)”“向之(以前)”“不之杀(宾语前置)”的解释及特殊句式的用法。
点评:文言句式的翻译是考查的综合方面,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都是要涉及到的,尤其是特殊句式,考生要能看出来并且能正确的翻译出来,平时多训练,做到语句要通顺。
译文:
本县有家姓冉的人家,养了一只很凶猛的狗。它碰到路过的人,就要追上去咬,常有过路人被它咬伤。遇到有人被它咬伤,狗主人就亲自上门去向被咬伤的人道歉,拿出钱来给人家治伤,这样的事已经发生了好多次了。那姓冉的为此而很讨厌那只狗,但是因为狗凶猛,不忍杀它,就还是养着它。
刘位东告诉我说:“有一次我夜里走回家,离家门还有一里多路,许多狗围着我汪汪地叫,冉家的狗也叫着迎上前来,我用折下的柳枝向它们横扫过去,许多狗都退回去远远立着,只有冉家那狗竟奔上来要和我搏斗。它冲了好几次,我几乎被它咬伤。我边斗边走,走过冉家门口往东,过了几寸步,那狗才停止了追咬。当时我巳很疲惫,幸而离狗已远了,我才在路旁休息,歇了好久才离开,那
只狗还远远望着我汪汪叫。回家以后,我想:这只狗倒是奸狗,假如有盗贼仇人夜里去他家抢劫,狗一定守住家门咬人,就有几个人也进不了他家门一步啊!听说姓冉的很讨厌这只狗,早上如果在市集上遇到他,一定劝他不要杀掉这只狗。这样的狗,是千金也难买到的!
“过了几天,冉家的邻居到我家来,我问起那只狗。他说‘已经杀掉烧来吃了。’我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那一夜,盗贼进了冉家。主人发觉了,叫醒两个儿子,一起拿了棍棒去追赶,盗贼害怕了逃跑了。主人心里疑惑:怎么狗不叫呢?呼狗,狗不应;到处找,找不到。回房要上床,听到床下象有喘息的声音,用烛一照,见正是那只狗。它蜷屈了身子蹲伏着,一动也不敢动,低了头,闭了眼,好象唯恐有人听到它的声声的样子。主人说:咳!我过去忍住而不杀它,是因为想它有一天紧急中可以有用处,哪知它追咬过路人是勇敢的,见了盗贼却这样胆小畏缩!就为了这样,第二天把它杀掉烧来吃了。’”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