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十)
2017-07-17 21:25:5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②又前而为歌曰 ③乃朝服,设九宾 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皆白衣冠以送之 ⑥箕踞以骂日? 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A.①②③? B.④⑤⑦ ? C.②③⑤? D.①⑤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②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③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④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小题1:根据第①则文字,总结一条交友原则。(10字以内)(3分) ?。 小题2: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当“矜而不争”,对此有人认为,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竞争的要求,是没有进取心的表现。你同意这样的理解吗?为什么?(5分) ? ? ?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①严己宽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小题2:(5分)不同意。(1分)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并不是说没有进取心,而是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是一心追名逐利。(2分)他认为君子在集体生活中,应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为公共利益团结一致,而不是与少数人拉帮结派,相互勾结。(2分)这些观点与有进取心并不矛盾。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孔子子总结的交友原则是这样的,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交友原则。做一个人,尤其是做一个君子,重要的是要严格地要求和责备自己,而对人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在责备和批评别人的时候应该尽量能够做到和缓宽厚,这样,就自然不会招致怨恨了。 点评:本题首先要理解选段中的第一个句子的含义,然后才能根据孔子的论点总结出自己的交友原则。所以本题的关键是能准确理解文段的含义,但是也要善于总结,语言要简练,不要超出字数限制。 小题2:试题分析: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交友原则,他认为有道德的人应该为人庄重矜持,从不争强好胜;总是谦逊合群,决不拉帮结派。有人不认同,认为不符合现代社会。在解答本时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些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小题3: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④吾尝终日
而思矣
⑤登高
而招?⑥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
⑦蟹六跪
而二螯
A.①③⑥/②⑤/④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⑤/②③⑥/④⑦
D.①③⑥/④⑤/②/⑦
小题4:文段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与其它三项有区别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A
本题解析:
小题1:“利”应该解释为“使……走的快”
小题1: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A项,介词,相当于“向” / 介词,相当于“从”;B项,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代词,代它。C项,代词“……的人”/助词,起提顿作用 ,构成判断
小题1:①③⑥转折/④⑤修饰/②递进/⑦并列
小题1:仅用比喻论证,BCD三项还用了对比论证法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不全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赢粮景从 则知名而行无过矣
B.无失其时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C.迁徙之徒 君子生非异也
D.虽有槁暴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诸侯的封地
B.简能而任之简:选拔
C.圣人无常师常:一般的,普通的
D.斧斤以时入山林时:时节,季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铸以为金人十二
B.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
吾以子为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青于蓝
C.其皆出于此乎
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小题3:下列各句与“何以伐为”的句式类型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题4:对下列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寡人之于国也》先针对梁惠王的疑问,用比喻说明凶年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然后正面论证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能使天下之民归顺。
B.“过秦”,即言秦之过。贾谊以秦的兴亡史实为基本依据,采用对比方法,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指出秦亡的过失——“仁义不施”。
C.《劝学》中,荀子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经过某种人为或自然的变化过程,事物可以改变原有的性质并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特性。
D.晏子治理好东阿时遭责罚,治理不好时却反而受到赞赏。究其深层原因,不难推断出是景公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研究所致。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常:一般的,普通的错,应改为固定的。
小题1:A把/认为,B连词才/转折连词。C语气词/代词。D主谓之间。
小题1:何以应为以何,即宾语前置。A状语后置。B定语后置。C谓语前置。D宾语前置。
小题1:荀子用“輮以为轮,其曲中规”等句来说明此道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