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八)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B.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D.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22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略
本题解析:
小题1:让,责备,根据文意及“曰”的内容可知
小题1:A项“之”用于主谓间取消独立性;B项“独”,副词,难道;C项“乃”,前为副词,竟然;后译为“于是、就”。D项 “而”表转折。
小题1:①③⑥不属进谏内容
小题1:①虽、 衣、怀、句意各一分。?
②微、夫人、判断句各一分。
③ 之、 莫若己、我之谓也各一分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中,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①,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②。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选自《左传》)
注:①雉(?zhi):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②不义不昵(?ni):对君不义,对兄不亲。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制也,君将不堪/堪:承受。
B.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所:处所。
C.无庸,将自及/庸:通“用”。
D.大叔完聚,缮甲兵/缮:包裹。
2.下列语句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②不如早为之所
B.①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②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C.①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②姜氏何厌之有
D.①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②段入于鄢
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庄公对共叔段“欲擒故纵”的一项是( )
①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②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③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④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⑤公曰:“无庸,将自及。”
⑥不义不昵,厚将崩。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⑤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庄公即位后,姜氏要求把制邑分给共叔段。制邑形势险要,姜氏居心何在,庄公是十分清楚的,因此没有得到允许。
B.当祭仲提出京邑的城市规模不合规定时,庄公却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等到祭仲再次提醒他时,他才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话。
C.庄公设下的陷阱,就是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胀,逐步发展? 到自我毁灭。可见庄公既狠毒又狡猾。
D.庄公直到共叔段完成了进攻国都的准备,并得知姜氏开城做内应的时间之后,才万不得已下令让子封讨伐共叔段。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A
3.D
4.D
5.(1)现在京邑的城市规模不合乎规定,违反了制度,恐怕对您将有所不利。
(2)不道德的事做多了必然会栽跟斗,你姑且等着瞧吧。
(3)段没有恪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称他为弟弟;兄弟间如同两个国家的国君争斗,所以用“克”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祭公谏穆王征犬戎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不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求我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皵,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于德而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戢:收藏(兵器)
B.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櫜:口袋
C.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务:从事
D.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恤:忧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②使务利而避害
B.①于是乎有刑不祭②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
C.①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②犬戎氏以其职来王
D.①是故周文公之颂曰②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
小题3: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段句读正确的是(?)
A.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B.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C.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D.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4分)
?
?
(2)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4分)
?
?
(3)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4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见译文
本题解析:
小题1:恤:体恤,周济
小题2:而:都是连词,表并列关系。B、乎:①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②表疑问的句尾语气,可译为“吗”C以:①连词,相当于“而”②介词,“按照”D之:①结构助词“的”②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小题3:略
小题4:略
〔译文〕?周穆王将去征讨犬戎,祭公谋父劝阻说:“不能这样做。先王以道德昭示天下而不炫耀武力。平时敛藏军队而在适当的时候动用,这样它才会显示出威力,炫耀就会滥用,滥用便失去了威慑作用。所以周公的颂诗说:‘收起干戈,藏好弓箭,我只求让美德遍及全国而发扬光大,相信我王定能长保封疆。’先王对于百姓,鼓励他们端正德性和敦厚品行,广开财路以满足需求,使他们有称心的器物使用,明示利害所在,依靠礼法来教育他们,使他们能趋利避害、感怀君王的恩德而畏惧君王的威严。所以先王能使自己的基业世代相延并不断壮大。
“从前我们的先王世代担任农官而尽心为虞、夏做事。到夏朝衰落时废去了农官而置农事于不顾,我们的先王不窋因此而失去官职,只好跑到与戎狄接邻的地方居住下来,但他不敢荒废祖业,常常砥砺自己的德行,继承祖先的业绩,维护他们的教导和典则,时刻勤勉有加,以敦厚自守,以忠信自奉,在立德立业上比前人做得更出色。到了武王时,继续发扬光大先人光明磊落的德行并又增以仁慈和善,敬奉神灵、保护百姓,神人无不欢欣喜悦。而商王帝辛则为民众深恶痛绝,百姓无法忍受他的残暴统治,都乐于拥戴武王,武王才出兵商郊牧野。可见先王并非崇尚武力,只是体恤百姓的忧患而除去他们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在王畿内的是甸服,在王畿外的是侯服,侯服之外的是宾服,夷蛮地区是要服,戎狄地区是荒服。属甸服的供日祭,属侯服的供月祀,属宾服的供时享,属要服的供岁贡,属荒服的则有朝见天子的义务。这每天一次的祭、每月一次的祀、每季一次的享、每年一次的贡和一生一次的朝见天子之礼都是先王定下的规诫。如果甸服有不履行日祭义务的,天子就应内省自己的思想;侯服有不履行月祀义务的,天子就要检查自己的号令;宾服有不履行时享义务的,天子就要检查法律规章;要服有不履行岁贡义务的,天子就要检查名号尊卑;荒服有不履行朝见天子义务的,天子就要内省自己的德行,依次做了上述的内省检查后如还有不履行义务的才可以依法处置。因此,才有惩罚不祭、攻伐不祀、征讨不享、谴责不贡、告谕不朝的各种措施,才有惩罚的刑法、攻伐的军队、征讨的武备、谴责的严令、晓谕的文辞。如果颁布了法令、文告后还有不履行义务的,那就再一次内省自己的德行而不轻易劳民远征。正因为如此,近处的诸侯才没有不听从的,远处的诸王也没有不信服的。
“如今,自从大毕、伯士去世以后,犬戎的君长一直按照荒服的职责来朝见,而天子却说‘我将以不享的罪名去讨伐他们’,并以此向他们炫耀武力。这难道不是废弃先王的遗训而使王业败坏吗?我听说犬戎性情敦厚纯朴,能遵守先人的德行而专一不变,他们是有能力抵御我们的。”周穆王不听劝告,去征讨犬戎,结果只得到了犬戎进贡的四只白狼、四只白鹿回来,从此荒服地区的诸侯再也不来朝见了。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