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六)
A.以功授持节、高州刺史敛赀财以送其行 B.因乘胜追之相如因持璧却立 C.与炅相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D.高景安于水陵、阴山为其声援草木为之含悲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带:兼任。
小题2:A.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B.均是副词,表承接,于是。C.介词,跟、同/连词,和。D.介词,替、给/介词,因为。
小题3:“共获邑五千户”错,原文为“以功增邑并前二千户”,意即“因战功增加食邑到两千户”。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答吕翌山人书
韩愈
愈白:惠书责以不能如信陵执辔者。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如仆者,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以吾子始自山出,有朴茂之美意,恐未砻磨以世事。又自周后文弊,百子为书,各自名家,乱圣人之宗,后生习传,杂而不贯,故设问以观吾子。其已成熟乎,将以为友也;其未成熟乎,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
方今天下入仕,惟以进士、明经及及卿大夫之世耳。其人率皆习熟时俗,工于语言,识形势,善候人主意。故天下靡靡,日入于衰坏,恐不复振起。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非谓当今公卿间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不得以信陵比。
然足下衣破衣,系麻鞋,率然叩吾门;吾待足下,虽未尽宾主之道,不可谓无意者。足下行天下,得此于人益寡。乃遂能责不足于我,此真诚仆所汲汲求者。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灼灼明矣。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之所为,少安无躁。愈顿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自周后文弊——弊:衰坏
B.各自名家——名:作动词用,即“称”意思
C.工于语言——工:擅长
D.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是:这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以吾子始自山出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①其已成熟乎 ②其孰能讥之乎
C.①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 ②泉涓涓而始流
D.①乃遂能责不足于我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自我衡量如果世上没有孔子,就不应当有学生排列眼前。意为没有资格招收学生教授学业。
B.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我不能像六国时候那些贵族公子们那样把道义进行交易买卖。作者把自己与六国公子相比,强调自己交友收徒的目的在于传习圣人之道。
C.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吕翌的议论虽然不够恰当,然而能够指责自己的缺失,已可证明不是阿意曲从之流。为此,作者才打算善待他、举荐他。
D.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我想要极力引进您这样能够无所畏惧、不顾个人得失和仁途进退的人到朝廷上去,来进行斗争和补救时弊罢了。由此可见,作者十分欣赏那些拥有正直独立人格的人,希望他们能够改变官场钻营吹拍、随风靡倒的风气,来稳定时局。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写给吕翌山人的一封回信。山人,处在山野之人,指隐士。唐朝不做官的知识分子自称山人的甚多。然而这位吕翌山人想来还是渴望进入仕途的。从这封信中看,吕翌曾经去拜见过韩愈,当是有所求的。
B.韩愈在古文运动中是以乐于提携后进、团结同道著名的,曾和不少人建立师生关系。本文最后作者说要吕翌安心等待,意为准备好好地接待他、举荐他,更可见这种光明磊落的风度。
C.文中就吕翌的不正确看法进行深刻地分析,对腐败的社会风气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大力地标举了正直独立的人格。义正词严而语气婉转恳切,反复抑扬而气势充沛。
D.文中对官场“善候入主意”虽然痛心疾首,但还是可见作者在屡经直言遭祸之后,锐气豪情大大衰减、大不如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谓当今公卿间是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子 贡 问 师 与 商 也 孰 贤 子 曰 师? 也 过 商 也 不 及?曰 然 则 师 愈 与 子?曰 过 犹 不 及。
参考答案:1.D
2.A
3.A
4.D
5.(1)①信陵君是战国时期的贵族公子,他不过想用获得贤士造成声势来使天下人倾倒他才这样做的啊。
②不是说当今官僚阶层之中没有像您这样文章、学问、知识和见解的人啊。
(2)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师说》一文,完成后面的题(9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参考答案:
①爱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1分)对他自己来说,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1分)实在是糊涂啊!(1分)
②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不能解决疑惑却不愿问老师(定语后置的句式1分,调整句子顺序1分);小的方面学习了(1分)大的却丢了。?
③对于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1分)人,君子不屑一提(1分),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1分)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其”,代词,自己;“于”,对于;“惑”,糊涂。(2)句中“句读”,句子停顿;“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定语后置句;“不”通“否”;“小学”,小的方面学习。(3)句中“之人”,一类人;“乃”,竟然;“其”,多么。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