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7-17 21:27:4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B.?晋,何厌之有(发语词,不译)
C.?阙秦以利晋,君图之(只有)
D.吾其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6分,每小题3分)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
疑杀其继室,下狱死。张阳和力解,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槌其囊,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心而行信:任凭
B.凡公所以汪、徐诸虏者饵:诱捕
C.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阴:暗中
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死论:讨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总督胡梅林公知,聘为幕客。胡为乎遑遑欲何
B.酒间偶言公师不必贤弟子
C.卒疑杀其继室犹不能不之兴怀
D.张阳和力解,得出今其志反不能及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4分)
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4分)
小题4:文长的“豪荡不羁”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共1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元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
未几,贾庆余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曒曒,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小题1: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予右丞相兼枢密使即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C.北邀国者相见郡之贤士大夫请于
D.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周公之逮所由使
小题2: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士萃左丞相府且立石其墓之门
B.而不在使者目独五人曒曒
C.归求救国之策死湮没不足道者
D.资政殿学士行敛赀财送其行
小题3:下列对课文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上述两文均以“大事件”为背景展开叙述,《指南录后序》叙事具体,脉胳清楚,为抒情充分张本;《五人墓碑记》叙事只抓重点,叙中带议,涉笔成理,使人深思。
B.文天祥出使之时,正是南宋朝廷危急之际,可说得上是临危授命,义无反顾,展现了一代“忠臣”的坚贞气节;而他“欲一觇北”,却又显示出对形势估计的严重不足。
C.《五人墓碑记》开篇点题,一开始就突显了全文的中心议题——“义”,课文最后更以“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评价,高度肯定了五位义士牺牲的价值。
D.《五人墓碑记》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以“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与“五人”进行比较,引出了正义与邪恶两方的较量,启示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小题4:翻译划线句(6分)
(1)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2)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小题5:阅读下面语段,给划线部分断句。(3分)
20.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4、单选题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各自东西南北(流淌)
B.安能叹复坐愁(动、行动)
C.举杯断绝路难(歌唱)
D.心非木石岂无(感慨)



5、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宜遍被四方上下,不宜限其中以自私 ?
B.洛阳牡丹始盛,然未闻有以名著者 ?
C.假马者 ?
D.所进不过姚黄、魏花三数朵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考..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