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六)
A.周太祖见而器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B.为高氏所诛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C.上降玺书褒美之则苗浡然兴之矣 D.以叔略有巧思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C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端正) 山川相缪(盘绕)
B.下江陵(攻占)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指劝人饮酒)
C.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况吾与子(儿子)
D.哀吾生之须臾(时间短暂) 知不可乎骤得(数得,多有所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侣鱼虾而友糜鹿 抱明月而长终
B.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渺沧海之一粟
C.知不可乎骤得 相与枕藉乎舟中
D.渔樵于江渚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参考答案:1.C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许善心,宇务本,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涉。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曰:“才调极高,此神童也。”起家除新安王法曹。
陈亡,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藉草东向,经三日。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复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诏。明日乃朝,伏泣于殿下,悲不能兴。上顾左右曰:“我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
左卫大将军宇文 述每旦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摄御史大夫梁毗奏劾之。上方以腹心委述,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经二十余日,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其数虽多,不合通计,纵令有实,亦当无罪。诸兵士闻之,更云初不被役。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僚咸议为虚。善心以为述于仗卫之所抽兵私役,虽不满日,阙于宿卫,与常役所部,情状乃殊。又兵多下番,散还本府,分道追至,不谋同辞。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苏威、杨汪等二十余人,同善心之议。其余皆议免罪。炀帝可免罪之奏。
宇文化及杀炀帝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许弘仁驰告之曰:“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合朝丈武莫不咸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广善心怒之,不肯随去。弘仁反走上马,泣而言曰:“将军于叔全无恶意,忽自求死,岂不痛哉!”还告唐奉义,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化及令释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目送之曰:“此人大负气。”命捉将来,骂云:“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逊!”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
(节选自《隋书》卷五十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垂涕再拜受诏 涕:眼泪
B.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 推:审问
C.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 候:等候
D.虽不满日,阙于宿卫 阙:空缺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是表明许善心忠诚于隋朝的一组是
①善心哭尽哀,人房改服 ②善心怒之,不肯随去③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 ④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⑤忽自求死,岂不痛哉 ⑥善心不舞蹈而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善心自幼聪明,所听到的当时就能记下来,家里有旧藏书一万多卷,所涉猎的范围很广,被徐陵称为神童。
B.许善心对陈朝十分忠诚,深受隋文帝赏识,认为他既然能怀念旧日君王,也就是我朝的忠臣。
C.许善心认为宇文述在侍卫中抽调士兵役使不满整天,虽然有缺于宿卫,但与平常役使这些部门的情况没有什么不同。
D.宇文化及派士兵捉他到朝堂,又下令释放了他,许善心没有拜谢就出去了,化及认为他心中有很大的气愤,就害死了他。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
(2)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
(3)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1)他十五岁就开始有文字方面的能力,曾经写文笺给父亲的朋友徐陵,徐陵非常惊奇。
(2)现今大概一个月,才开始翻供,宇文述有罪是明摆着的,怎能舍弃问罪?
(3)他的同伙就拉走善心,于是就害死了他。
本题解析:
小题1:候,观望
小题1:此题考查对句意的分析与理解,②④⑥能表现许善心忠诚于隋朝。
小题1:虽然不满整天,但有缺于宿卫,与平常役使部下,情况很不同。
小题1:(1)“属”“奇”各1分,句意1分;(2)殆、翻覆、舍各1分,句意1分;(3)辄、牵曳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许善心字务本,九岁就失去父亲,为母亲范氏所抚养。自幼聪明,有思理,所听到的当时就能记下来,见闻多,默默地记下,为当时人所称道。家里有旧藏书一万多卷,所涉猎的范围很广。他十五岁就开始有文字方面的能力,曾经写文笺给父亲的朋友徐陵,徐非常惊奇,对人说:“才情格调极高,这是神童啊!”出仕担任新安王法曹。
陈朝灭亡,许善心穿白色衣服号哭于西阶之下,睡在草垫上,面向东方,经过三天。善心哭声很悲哀,进入房间改换衣服,又出来向北面站立,流泪拜两拜接受了诏书。第二天才穿朝服在殿下俯伏哭泣,悲哀得不能起立。隋文帝顾视左右的人说:“我平定陈国,只获得这一个人。既能怀念他的旧日君王,也即是我的忠臣啊。”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天借用本部士兵几十人来供自己私下使用,常常一用半天。御史大夫梁毗上奏弹劾他。皇帝刚将宇文述当做心腹,开始让法官推问详情,千余人都称被搜使;经二十多天后,法官窥察皇帝的意思却说,每次使用时间不超过一天,数量虽多,不可以都计较,纵使是事实;也不应追究罪行。这些土兵听说后,转而说没有被役使。皇帝想放过这事,让众人说这事的虚实,百官都说没这事。善心以为宇文述于侍卫的处所抽取士兵私下役使,虽然不满整天,但有缺于宿卫,与平常役使部下,情况很不同。又士兵多离 开京城,已经回到家乡,分道追问,不能互相谋议,而说辞却相同。攻今大概一个月,才开始翻供,宇文述有罪是明摆着的,怎能舍弃问罪?苏威、杨汪等二十多人和善心说同样的话,其余的都称应免罪。隋炀帝赞同免罪。
宇文化及杀炀帝当天,隋朝官员都到朝堂拜谒称贺。善心独自不到。许弘仁跑来告诉说:“天子驾崩,宇文将军摄政,满朝文武,都汇集了。天道人事,自然有它的更替,谁想到您竟独自低首徘徊象这样呢?”善心发怒,不能随从而去。弘仁骑马返回,哭泣着说: “将军于他全无恶意,忽然自己想求死, 岂苯悲痛啊广回来告诉唐奉丈;以其情状告诉宇文化及,派遣士兵到房间里捉住他到朝堂。化及下令释放。,善心却不拜舞就出去。化及目送他,说:“这是心中背负了很大的气愤啊。”下令捉回来;责骂他说:“我好好放你,竟敢如此不逊!”他的同伙就拉走善心,于是就害死了他。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潮州韩文公庙碑
(宋)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州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熏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毁谤——弭:消除
B.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济:渡过
C.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期:满,一周年
D.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审:清楚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韩愈历史功绩和成败得失原因的一组是
[? ]
A.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
B.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 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
C.文起八代之衰……而勇夺三军之帅 公之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D.在天为星辰……而明则复为人 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之于朝廷之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论述古圣贤的伟大和死而不朽的原因,是为了说明韩愈“参天地”“关盛衰”,是由于身具浩然之气。
B.作者肯定了韩愈振兴儒学,端正文风的历史意义,赞颂了他的“忠”“勇”精神,议论中暗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C.作者从天道、人事的区别来探讨韩愈生平得失的由来,说他能合于天而乘于人,由此来进一步地肯定他的为人。
D.韩愈在潮州兴学,带来了潮州教育的发展。虽然潮州人不忘韩愈的政绩,十分信仰、缅怀他,但作者认为韩愈并不眷恋潮州,所以在潮州不到一年就离开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归有光《项脊轩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逍遥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D?
4.(1)说笑着把手一挥,天下的人都一边倒似地服从他。(“麾”“靡”)
(2)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西”:名词作状语,对着西家,或者翻译为“在西面”。“逾庖”:越过厨房。“鸡栖于厅”,状语后置)
(3)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大鹏在天上俯视下面,也像这样罢了。
或者翻译为:天色苍苍茫茫,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太高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大鹏在天上俯视下面,也像这样罢了。(“其……其……”句式,是……还是……。“正色”古今异义。最后一个“其”,代词,代大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