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7-17 22:26:4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翔林丘间。会九月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视之,面目寒俭,悬鹑结焉。然而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公礼之,乃坐。亦殊撝谦。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勿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又着又负,益惭愤。酌之以酒,亦不饮,惟曳客弈。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少间,屈公座,败颡乞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问:“圉人谁?”曰:“马成。”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出,与弈者押。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选自《聊斋志异》)? 1、对文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会九月登高,与客弈——会:相约 B、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已:停止 C、父愤悒赍恨而死——赍:怀着 D、故未敢以缧绁系之——系:捆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公礼之,乃坐/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B、酌之以酒,亦不饮/故未敢以缧绁系之 C、自晨至于日昃/于今七年矣 D、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癖之误人”的一组是(?) ①日携棋酒,游翔林丘间? ②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③父愤悒赍恨而死? ④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⑤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 ⑥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书生爱棋成癖,家产荡尽,父亲被气死,他也不知悔改,最后被阎王减了寿数,罚进饿鬼狱。 B、书生虽然酷爱下棋,但棋艺不精,与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的客人下棋时,屡战屡败,最后只好跪地求饶。。 C、梁公对书生以礼相待,起初以为他只是个爱好下棋的穷书生,直到他“即地而灭”后,梁公才明白他原来是鬼。 D、书生在阴间时本来有个赎罪转生的机会,可他沉迷弈棋,误了给东岳泰山凤楼写碑记的期限,最后落得个永世不得超生的下场 5、请将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A 3、D 4、B 5、(1)梁公因为书生说得很奇怪,就叫人去探看马成,而马成已僵卧在床两天了。 (2)阎王把他从狱中放出来,让他应召作文,以便赎罪。 (3)不良嗜好误人,竟到了这种地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事者,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巳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日:“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忧:指父母丧事 B.稍用其说——稍:稍微 C.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趣舍:追求 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否:贬斥、议论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 ) ①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②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③请还政天子 ④曼卿上书言十事 ⑤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 ⑥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 B.石曼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书进谏,一为太后干预朝政,一为朝廷的边防担忧,他主张太平时期练兵,防患未然。 C.作者刻画石曼卿,先交代其性格特征和结局,再回头叙写他一生的几件重要事情,这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共鸣的作用。 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文武双全,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遒劲刚健,他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可惜已病重,只活了48岁。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D 4.(1)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来投奔,准备让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于是在宋州的宋城定居下来。 (2)范讽因进言被皇上宠爱,推荐那些曾经为太后还政天子一事进过言的人,那些人很快得了高官,范讽要推荐曼卿,曼卿坚决推辞不就。 (3)北宋就推行(致力)休兵养息政策,天下安宁,从中央到地方放松军事三十多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阜文,名惠言,先世自宋初由滁州迁武进,遂世为武进人。曾祖采,祖金第,父蟾宾,皆县学生。母姜氏。皋文生四年而孤,姜太孺人①守志,家甚贫。 皋文年十四,遂以童子教授里中。十七补县学附生,十九试高等,补禀(通“廪”)膳生。乾隆五十一年,本省乡试中式。明年赴礼部会试,中中正榜,例充内阁中书,以特奏,通榜皆报罢。是年,考取景山宫官学教习。五十九年,教习期满,例得引见,闻姜太孺人疾,请急归。遂居母丧。嘉庆四年,今皇帝始亲政,试天下进士加慎。皋文中式。时大学士大兴朱文正公珪为吏部尚书,以阜文学行特奏,改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武英殿协修官。盖皋文前后七试礼部而后遇,年三十有九矣。六年,散馆②,奉旨以部属用,文正复特奏,改授翰林院编修。七年六月辛亥,以疾卒,年四十二。 皋文清赢,须眉作青绀色,面有风棱。而行性特和易,与人交,无贤不肖皆乐之。至义之所在,必达然后已。其乡试中式,文正以侍郎主考。皋文自出其门,未尝私求见,以所能自异,默然随群弟子进退而已。文正潜察得之,则大喜,故屡进达之。而皋文齖齖③以善相诤,不敢隐。文正言天子当以宽大得民,皋文言国家承平百余年,至仁涵育,远出汉唐之上,吏民习于宽大,故奸孽萌芽其间,宜大伸罚以肃内外之政。文正言天子当优有过大臣,皋文言庸猥之辈,幸致通显,复坏朝廷法度,惜全之,当何所用?文正喜进淹雅之士,皋文言当进内治官府、外治疆埸者。与同县洪编修亮吉于广坐诤之。亮吉后以上书不实,遣戍,赦归田里,阜文则竟死矣。 方皋文为庶吉士时,今皇上加上列圣尊号,盛京④太庙旧藏宝,例遣官磨治,篆所加尊号,刻入之。皋文以能篆书,受廷推。言于当事者:“宜自京师下所司等上上玉,刻成遣使奉藏,其旧藏宝不得磨治。”当事者以为然,格于例,不果奏。又言于当事者:“翰林院乃皇帝侍从,奉命篆列圣宝,宜奏请驰驿,不得由部给火牌。”亦格于例,不果奏。已而叹曰:“天下事皆如是邪?吾位卑,能言之而已。” [节选自(清)恽敬《张皋文墓志铭》] [注]①太孺人:相当于大夫人。②散馆:清时新进士朝考得庶吉士资格者入庶常馆学习, 三年期满经考试后视优劣或留馆任职,或到各部任京官,或外放州县官,叫“散馆”。③齖齖:争辩的样子。④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皋文学行特奏学行:学问人品。 B.试天下进士加慎加慎:更加慎重。 C.皋文言庸猥之辈,幸致通显通显:神通广大。 D.亮吉后以上书不实不实:不符实际。
| 小题2:下列八句话编成四组,分别表现皋文的学问和人品的一组是 ①皋文年十四,遂以童子教授里中 ②明年赴礼部会试,中中正榜 ③以特奏,通榜皆报罢 ④今皇帝始亲政,试天下进士加慎。皋文中式 ⑤行性特和易,与人交,无贤不肖皆乐之 ⑥至义之所在,必达然后已 ⑦皋文齖齖以善相诤,不敢隐 ⑧皋文以能篆书,受廷推 A.①③ B.②⑤ C.④⑧ D.⑥⑦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皋文,名惠言,他的先祖是在北宋初年从滁州迁至武进的,他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守寡,“家甚贫”言浅意深地说明了家庭的窘况。
B.张皋文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县学生员,他自己也在17岁时进了县学。乾隆五十九年将要加官升迁时,因母亲病危而返乡侍母,并于母亡后守孝。
C.张皋文生得清瘦,面部棱角分明,而性格十分和蔼平易,但关乎道义的问题,他一定明确表态,对自己的恩师也敢于直言,从不隐瞒观点。
D.张皋文擅长篆书,曾负责磨改重刻前代皇帝的玉印之事,他几次提出正确建议却都未被上奏,不仅体现出他的坦诚性格,还反映了位卑言轻的无奈。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未尝私求见,以所能自异,默然随群弟子进退而已。(3分)
(2)文正喜进淹雅之士,阜文言当进内治官府、外治疆埸者。(4分)
(3)天下事皆如是邪?吾位卑,能言之而已。(3分)
参考答案:
小题:C
小题:B
小题:B
小题:见“参考译文”画横线的句子。
本题解析:
小题:(“通显”应解释为“飞黄腾达”。)
小题:(A.①表现学问,③既不表现学问,也不表现人品;C.④表现学问,⑧既不表现学问,也不表现人品;D.全都表现人品。)
小题:(“将要加官升迁时”不正确,应该是“将要得到皇帝召见时”。)
小题:无
参考译文
张先生字皋文,名惠言,他的先祖自北宋初年由滁州迁至武进,于是世代为武进人了。曾祖名采,祖父名金第,父亲名蟾宾,先后都是县学的生员。母亲娘家姓姜。皋文出生4年父亲就去世了,姜太夫人守寡,家境十分贫寒。
皋文14岁时,就凭童生的身份在乡里教书。17岁时进入县学做生员,19岁时考试成绩优异,递补为廪生。乾隆五十一年,参加本省乡试,一举中第。次年赴京参加礼部会试,考中中正榜,依例可以充任内阁中书一职,只因有人特奏,通榜被一律取消资格。同年,考取景山宫官学教习。五十九年,教习任期后满,依例可以得到皇帝的召见,得知姜太夫人病危,便请假急速返归乡里,于是居家为母亲守孝。嘉庆四年,现今的皇帝开始亲理国政,录取进士更加慎重,然而皋文还是中第。当时大学士大兴人文正公朱珪任吏部尚书,鉴于皋文学问人品非同寻常,就把他特别奏荐给皇帝,于是改授翰林院庶吉士,任实录馆纂修官、武英殿协修官。大概皋文前后七次参加礼部试,然后才被录取。此时他已经39岁了。嘉庆六年,在庶常馆修学期满,考试合格后,奉旨作为属员到部里任职,又经文正公特别奏荐,改授翰林院编修。七年六月辛亥日,因病去世,享年42岁。
皋文生得清瘦,眉毛胡须黑里泛红,面部棱角分明。生性十分和蔼平易,与人交往,对方不论德才如何都愿意同他相处。至于关乎道义的问题,他是非明确,决不含糊其辞,总是要把自己的态度说得明明白白。皋文中举的那年乡试,朱文正公以吏都侍郎的身份担任主考官。皋文自从成为文正公的门生,他从来没有独自求见文正公,来显示自己卓异的才学,而只是默默地随同文正公的其他弟子去见文正公罢了。文正公暗中留意观察了解了他的品行,很高兴,所以多次举荐他。但皋文在文正公面前仍敢于直言相谏。从不因为文正公是自己的恩师而隐瞒自己的观点。文正公主张天子应以宽松的政治赢得民心,而 皋文却认为天下太平已持续了一百多年,朝廷广施仁德涵育万民,这是汉唐诸朝远不能比的,吏民长期生活在宽松的政治环境之中,就会滋生邪恶,所以应当大大伸张法律,严肃朝廷内外的法纪。文正公主张天子应当宽待犯有过错的大臣,而皋文却认为那些平庸碌碌之辈侥幸飞黄腾达,却又败坏朝廷的法度,爱惜顾全他们,又有什么用呢?文正公喜欢荐引潜心学问、风度高雅的人士,而皋文却主张推荐那些在内可以治理政务,对外可以捍御边患的人。皋文经常与同县的洪亮吉编修一起在大庭广众之下同文正公争论。亮吉后来因上书奏事与实际不符的罪名,被发配至伊犁,待他遇赦回归乡里,皋文已经死了。
皋文还在做庶吉士的时候,正赶上现今的皇帝给列祖列宗添加尊号,盛京太庙所珍藏的前代皇帝的玉印,依照旧例要派官员前去把它们上面的字迹磨掉,篆刻上添加之后的尊号。皋文因为擅长篆书,由大臣推荐皇帝恩准,负责篆写之事。皋文向主管大臣建议说:“应该由京师下令主管部门,责成他们贡纳上等宝玉,刻好后,派使臣奉送。盛京太庙珍藏,原所珍藏的御宝不应该被磨灭重治。”主管大臣赞成他的主张,但是碍于旧例,没有上奏皇帝。皋文又建议主管大臣说:“翰林院官员是皇帝的侍从,奉命前往盛京篆刻各位先皇的御宝,应该奏请由各地驿站供应食宿,不应凭借兵部发放的火牌领取车马口粮。”主管大臣仍然是碍于旧例,没有上奏皇帝。皋文最后不得不叹息说:“天下的事都像这样敷衍了事的吗?我地位卑下,只能说说罢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曹阿瞒许田打围”的故事:曹操想通过许田打围来考查朝廷内外的反应。在打围过程中,汉献帝连射三箭不中,曹操讨天子宝雕弓、金鈚箭射之,正中兔背。群臣以为天子射中,涌向献帝高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色。张飞欲斩曹操,被刘备及时制止。
B.“刘皇叔跃马过檀溪”的故事:蔡夫人偷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人时,就对刘备起了杀心,遂与弟蔡瑁密谋,以刘表的名义在襄阳设下“鸿门宴”,请刘备赴会。在宴会上,伊籍告密,并指出逃路。刘备纵马下溪,马前蹄忽陷,刘备挥鞭急呼,马忽似龙驹,纵身而起,跃过檀溪。
C.孔明随鲁肃来见周瑜,周瑜、孔明心中早有主意,却又装作不知,故意互相激怒对方。鲁肃大惑不解,夹在中间,互相说解。孔明故意念了曹植的《铜雀台赋》,曲解其意,说曹操乃是为了二乔而来,激起周瑜大怒,请求孔明相助,共破曹操。
D.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孔明愿意帮助周瑜火攻曹操,借东南大风。周瑜闻知,大喜,令人速建七星坛。孔明取东南风赤土修坛,沐浴斋戒,向天祈求大风。周瑜则调派兵马,只等风起。三更时分,东南大风,霎时兴起。周瑜骇然,派丁奉、徐盛二将斩杀孔明。孔明早已回夏口。
E.奇人左慈,深谙奇门遁甲之术。曹操见之,左慈怒斥曹操的奸行。曹操大怒,拘禁左慈。左慈使用遁甲之术,戏弄曹操。曹操杀之,虽死又生,演武厅幻化出无数“左慈”,提头来打曹操。曹操惊倒于地,头脑疼痛不已,只好请华佗来医治。
参考答案:A 、E
本题解析:A.①曹操射中鹿背,刘备射中的是兔子②“张飞”应为“关羽”;E.①左慈让曹操退出争斗,让刘备称王,不然要取曹操性命。②曹操头脑疼痛不已请华佗来医治是后来被梨树神所惊。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