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七)
A.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B.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因人之力而弊之,不仁 C.樊哙侧其盾以撞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2、阅读题 渔 父
《楚辞》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1.对下列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屈原既放——放,被放逐
B.形容枯槁——形容,身体
C.宁赴湘流——赴,投入
D.鼓枻而去——鼓,敲打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渔父见而问之——渔父莞尔而笑
B.是以见放——安能以皓皓之白
C.何故至于斯——圣人不凝滞于物
D.而能与世推移——不复与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中“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两句描写出屈原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
B.渔父说的“圣人”应指的是“老、庄”一类的人,可见渔父是道家思想的信徒。
C.屈原用“新沐……必振衣”两个比喻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绝不同流合污的态度。
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屈原衬托出“渔父”这一个高蹈遁世的隐士形象。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谢朓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也。祖述,吴兴太守。父纬,散骑侍郎。
朓少好学,有关名,文章清丽。解褐①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度随王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
子隆在荆州,好辞赋,数集僚友,朓以文才,尤被赏爱,流连晤对,不舍日夕。长史王秀之以朓年少相动,密以启闻。世祖敕曰:“朓可还都。”寻以本官兼尚书殿中郎。隆昌初,敕朓接北使,朓自以口讷,启让不当,不见许。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建武四年,出为晋安王镇北谘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启王敬则反谋,上甚嘉赏之。迁尚书吏部郎。朓上表三让,中书疑朓官未及让,以问祭酒沈约。约曰:“撝让之美,本出人情,若大官必让,便与诣阙章表不异。”朓又启让,上优答不许。
东昏②失德,江柘欲立江夏王宝玄,末更回惑,与弟祀密谓朓曰:“江夏年少轻脱,不堪负荷神器,不可复行废立。始安③年长入纂,不乖物望。非以此要富贵,政是求安国家耳。”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朓自以受恩高宗,非沨所言,不肯答。少日,遥光以朓兼知卫尉事,朓惧见引,即以柘等谋告左兴盛。柘闻,以告遥光,遥光大怒,与徐孝嗣、柘、暄等连名启诛朓曰:“谢朓资性险薄,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而溪壑无厌,著于触事。窃论宫禁,间谤亲贤,轻议朝宰,丑言异计,非可具闻。无君之心既著,共弃之诛宜及。”又使御史中丞范岫奏收朓,下狱死。时年三十六。
朓初告王敬则,敬则女为朓妻,常怀刀欲报朓,朓不敢相见。及为吏部郎,沈昭略谓朓曰:“卿人地之美,无忝此职。但恨今日刑于寡妻。”朓临败叹曰:“我不杀王公,王公由我而死。”(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注】①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做官。②东昏:萧鸾死后,荒淫无度的东昏侯萧宝卷登位。③始安:即始安王萧遥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秘书丞,未拜——拜:授予官职
B.长史王秀之以朓年少相动——相:观察
C.卿人地之美,无忝此职——忝:辱没
D.丑言异计,非可具闻——具:皆,都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导致谢朓被杀的一组是(? )
①度随王东中郎府
②遥光大怒,与徐孝嗣、柘、暄等连名启诛朓
③启王敬则反谋
④朓自以受恩高宗,非、沨所言,不肯答
⑤即以柘等谋告左兴盛
⑥窃论宫禁,间谤亲贤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朓先因举报岳父,引起妻子揣刀报复。后因不参加萧遥光等人的篡权行动,遭到萧遥光集团诬陷,最终下狱而死。
B.谢朓还没来得及接受秘书丞一职,就被任命为中书郎。后来出任宣城太守,但通过选拔又做了中书郎。
C.谢朓被萧遥光任命为尚书吏部郎,并让其兼知卫尉事,谢朓害怕被他引荐,就否定了刘沨所说的话,不肯答应他们的要求。
D.江柘等人秘密地对谢朓说:“江夏王年少轻浮不严谨,不能承担帝位。”强调拥立始安王不是为了富贵,而是为了国家政治的安定。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让之美,本出人情,若大官必让,便与诣阙章表不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谢朓资性险薄,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除奉朝请。
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韦放曰:“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冬,各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众军乘胜前顿城父。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中大通二年,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庆之至镇,遂围县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江湘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攻下楚州,执刺史桓和。景仍进军淮上,庆之破之。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州人李昇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卒,谥曰武。庆之性祗慎,每奉诏敕,必洗沐拜受。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选自《南史》,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平建邺,稍为主书/稍:逐渐
B.仲宗壮其计/壮:佩服
C.乃陈其俘馘/陈:陈述
D.庆之开仓振给/振:通“赈”,救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信义安所见乎?
B.庆之入据其城。/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C.须虏围合,然后与战。/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D.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庆之年轻时候曾是梁武帝的侍从,因为忠心事主,经常得到赞赏,后从军,逐渐得到提拔。
B.陈庆之胆识过人,他曾亲自统领大军攻克涡阳。在与北魏军的对峙中,历经数十上百次的战斗,最终凭借勇气大获全胜。
C.陈庆之在楚城击败北魏军队后,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屯田开荒,发展生产,积蓄了很多粮食。
D.陈庆之为人谨慎,生活俭朴,即使身居高位,仍谦恭有礼,士卒都乐于为其拼死效力。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通判彭州,权知黎州、渠州。 十一月壬申,金主①率大军临采石,而别以兵争瓜洲。朝命成闵代锜、李显忠代权,锜、权皆召。义问被旨,命允文往芜湖趣显忠交权军,且犒师采石,时权军犹在采石。丙子,允文至采石,权已去,显忠未来,敌骑充斥。我师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旁,皆权败兵也。允文谓坐待显忠则误国事,遂立招诸将,勉以忠义,曰:“金帛、告命皆在此,待有功。”众曰:“今既有主,请死战。”或曰:“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他人坏之,公任其咎乎?”允文叱之曰:“危及社稷,吾将安避?”
至江滨,见江北已筑高台,对植绛旗二、绣旗二,中建黄屋,亮踞坐其下。谍者言,前一日刑白黑马祭天,与众盟,以明日济江,晨炊玉麟堂,先济者予黄金一两。时敌兵实四十万,马倍之,宋军才一万八千。允文乃命诸将列大阵不动,分戈船为五,其二并东西岸而行,其一驻中流,藏精兵待战,其二藏小港,备不测。部分甫毕,敌已大呼,亮操小红旗麾数百艘绝江而来,瞬息,抵南岸者七十艘,直薄宋军,军小却。允文入阵中,抚时俊之背曰:“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尔。”俊即挥双刀出,士殊死战。中流官军亦以海鳅船冲敌,舟皆平沉,敌半死半战,日暮未退。会有溃军自光州至,允文授以旗鼓,从山后转出,敌疑援兵至,始遁。又命劲弓尾击追射,大败之,僵尸凡四千余,杀万户二人,俘千户五人及生女真五百余人。(《宋史·虞允文传》)
注①金主:指完颜亮。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属:写作
B、丁母忧,哀毁骨立——丁:遭遇
C、他人坏之,公任其咎乎——咎:罪过
D、中建黄屋,亮踞坐其下——踞:蹲坐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虞允文不顾得失、敢担重任的一组是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