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二)
2017-07-17 23:10:4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有事聚饮者,必会其肆。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多墨色。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平事不得决,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②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③,决卖酒者宜死。卖酒者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舍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其坦然如是。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平事:评议事情。②子母:利息和本金。③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君何为聚饮相咨嗟也数:多次,屡次
B.立出四百金偿之,不券。责:责备,责罚
C.能偿者其息捐:舍弃,舍去
D.贫者券还之立:立即,当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① 量酌之?② 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③ 吾侪保甲贷乙金?④ 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⑤ 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⑥ 尽取所偿负还之
A.②⑤⑥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担心因为甲、乙二人的借货而跟着吃官司,卖酒者急人之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卖酒者不迷信术者,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仍然坦然地处理事情,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
D.本文构思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3分)
(2)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3分)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1)有时遇到(奴仆、婢女)跌倒摔破了装酒的器皿,总是从自己家拿出瓶子,重新装好酒,让(奴仆、婢女)拿着回去。(2)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3)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本题解析:
小题1:原文“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的意思是“立即拿出四百两帮他们偿还贷款,还不索要借据”,此处“责”应为“要求,索要”的意思
小题2:③不是卖酒者的行为 ,不是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 ④ 是客人抱怨的话,与卖酒者无关。
小题3:“卖酒者不迷信术者”错。从后文看,他是在处理后事
小题4:文言文句子翻译一定要回归到原文,一般采用直译,直译不过来就采用意译,遵守“信”“原则。翻译时还要注意把剧中关键字词意义用法、特殊句式译出来,这是得分点。(1)省略句式,关键词“或”译为有时;“更”译为重新,(2)关键词“名”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名”,“将”译为必然(3)判断句式,“匪“译为不只是。
参考译文:
(江西)万安县有个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一生从不欺负别人。如果遇见被(主人)派来买酒的奴仆、婢女,一定问:“你能饮酒吗?”(并且根据奴仆、婢女说的酒量)尽量斟酒给他们(饮),并叮嘱:“千万不要偷瓶中的酒喝,不然要受主人鞭笞的。”有时遇到(奴仆、婢女)跌倒摔破了装酒的器皿,总是从自己家拿出瓶子,重新装好酒,让(奴仆、婢女)拿着回去。因此,远远近近的人都称赞他是有德行的人。
每逢乡里有人凑钱喝酒,一定在他的酒馆聚会。乡里有人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大多脸色难看。卖酒者询问道:“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呢?”聚在一起喝酒的人说:“我们为某甲向某乙借贷提供了担保,某甲超过期限肯还贷,将要被起诉,如果被起诉就会倾家荡产,事情也就会牵连到我们,我们几家人就不得消停了!”卖酒者询问:“你们担保了多少钱?”聚在一起喝酒的人回答“本息一共四百两。”卖酒者说:“这有什么值得发愁的呢?”立即拿出四百两帮他们偿还贷款,还不索要借据。
有个用口袋背着很多东西在路上行走的人,遇着了大雪,不能继续前行。听说卖酒者是有德行的人,赶紧到他家寄宿。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赌博,并把赢来的钱拿来买酒一同吃喝。客人大多数时候是赌输了,私下不高兴地说“卖酒者竟不是有德行的人?然而我已经赌输了,要大吃大喝,花费从我这赢的钱。”雪停之后,客人兑现了赌博所输的钱准备出发。卖酒者笑着说:“哪里有主人竟要客人的钱买酒肉的道理?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卖酒者把从客人那赢来的钱如数还给了他。
有个方术之士(行占卜的人)谈论五行,判定卖酒者将死。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将到之时,他摆下酒宴,把他购置的田地屋舍的主人一起召来,说:“我以往买你们的田地屋舍,你们心中愿意吗?价格没有吃亏吧?”想要赎回的人按照当初契约的价格,价格不公道的,拿现金追补。又把向他借贷的人一起召来说:“你们借贷了资金若干,本息若干。”如果有人能偿还,不要他们还利息;如果是贫困的人,立即把借据给他们(不要他们偿还了),并且说:“不要让我的子孙为追索借贷让你们受苦了!”他就是如此坦然,而那以后,卖酒者又活了七年。
魏先生说:我听说卖酒者喜好赌博,没事就和自己的三个儿子终日赌博,争执起来没有家人之间的礼节。有人问他,他说:“儿子们好玩耍,不这样他们就会与别人赌博,败坏我的家产了。”唉,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滃然而仰出滃然:水势充盛的样子
B.遂以平滁平:平定
C.及宋受天命受:同“授”,授予
D.掇幽芳而荫乔木掇:拾取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与人乐乐
B.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 盖亦反其本矣
C.尝以周师破李计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 能以足音辨人
D.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其日牛马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尽管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绵清凉。
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窈然”“翁然”,就点出了山水的独特情貌;用“掇”“荫”就表现出了游赏之乐。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
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本题解析:
小题1:受,接受
小题1:D都是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A动词,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乐”;形容词,可译为“快乐”。B动词,据语境及下句的“道”推断,可译为“叙写”“描绘”,但如译为“根据”,亦可通;名词,可译为“根本”,此处指王道。C.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率领”“带领”;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法,可译为“凭借”“依据”。
小题1:文中是说滁州因处江淮之间,非通衢大邑,故四方商旅宾客皆不至。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2题。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①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麟,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逡、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②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选自《战国策》
[注]①谒者:负责礼宾的官吏。②便辟:君主左右的宠信小臣。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造:到,往
B.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奉:继承
C.王之走狗已具矣?具:具备,完备
D.宣王谢曰?谢:感谢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B.今王有四焉?青麻头伏焉
C.先生徐之,寡人请从?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
D.斗趋见王为好势?如今人方为刀俎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斗说齐宣王拥有先王的四种爱好,是为了赞扬宣王具备了先主那样的优良素质,同时也缓和了当时紧张的说话气氛。
B.王斗对齐宣王直言正谏,批评他“好马”“好狗”“好酒”“好色”而“不好士”,并且一针见血地戳穿了他自己标榜的所谓“忧国爱民”的谎言。
C.对于齐宣王而言,九合诸侯的先主齐桓公是他不能不折服的,王斗用先主与宣王作类比,找到了两者的不同之处也即宣王的不足之处。
D.齐宣王终于承认自己“有罪于国家”,并改正了错误,“举士五人任官”,因此“齐国大治”,这反映了王斗高超的进谏技巧。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
(2)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


参考答案:
9. D ?
10.D
11. A
12.(1)大王听错了。我生在乱世,又侍奉乱君,怎么敢直言批评呢?
(2)大王要人做帽子,不要亲近宠爱的人去做,却要工匠去做,为什么?因为他们会做。


本题解析:
9. ?谢:道歉
11. ?“赞扬宣王”表述错误?
【参考译文】
先生王斗登门要拜见齐宣王,宣王派传达去领王斗进来。王斗说:“我拜见大王是爱慕权势;大王迎接我是礼贤下士。大王认为怎么样?”传达汇报王斗的话。宣王说:“让先生等一会儿进来,我去迎接。”于是,宣王跑到门口去迎接王斗,与他一块儿进来。宣王说:“我继承先王的大业,得以治理国家,听说先生能直言批评,无所忌讳。”王斗回答说:“大王听错了。我生在乱世,又侍奉乱君,怎么敢直言批评呢?宣王听后,怒形于色,很不高兴。
过了一会儿,王斗说:“从前先君齐桓公有五种爱好。他纠合诸侯,匡正天下,天子授位,立为霸主。现在,大王有四种爱好。”宣王说:“我愚蠢寡闻,治理齐国,只担心失国,怎能有四种爱好呢?”王斗说:“不。先君喜好马,大王也喜好马;先君喜好狗,大王也喜好狗;先君喜好酒,大王也喜好酒;先君好色,大王也好色;先君礼贤下士,大王却不礼贤下士”宣王说:“现在世上没有士,我又怎么去礼贤下士呢?王斗说:“世上没有骐騄,騄耳这样的骏马,可是大王已经车马齐备;世上没有赛过狡兔东郭俊的韩卢之狗,可是大王已经有善跑的猎狗;世上没有象毛嫱、西施那样的美女,可是大王的后宫中充满了美女。大王只是不礼贤下士,怎么发愁世上没有士呢?”宣王说::“我忧国爱民,当然愿意得到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王斗说:“您忧国爱民,还不如爱一尺绉纱。”宣王说:“这是什么意思?”王斗说:“大王要人做帽子,不要亲近宠爱的人去做,却要工匠去做,为什么?因为他们会做。现在,大王治理国家,却一定要用亲近宠爱的人去治理。所以我说:‘您忧国爱民不如爱一尺绉纱。’”
宣王内疚自责说:“我对国家有罪。”于是。先拔了五名贤士,任命他们的官职,齐国因此治理得很好。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子昂别传
卢藏用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人也。奇杰过人,姿状岳立,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至年十七八未知书。尝从博徒入乡学,慨然立志。因谢绝门客,专精坟典。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该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初为诗,幽人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文宗矣
年二十一始东入咸京,以进士对策高第。曾献书阙下,时皇上以太后居摄,览其书而壮之,召见问状。子昂貌寝寡援,然言王霸大略,君臣之际,甚慷慨焉。乃敕曰:梓州人陈子昂,地籍英灵,文称伟晔,拜麟台正字。上数召问政事,言多切直。
属契丹以营州叛,建安郡王攸宜亲总戎律,台阁英妙,皆署在军麾。时敕子昂参谋帷幕。军次渔阳,前军王孝杰等相次陷没。三军震,子昂进谏,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建安方求斗士,以子昂素是书生,谢而不纳。子昂体弱多疾,激于忠义,尝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
及军罢以父老表乞罢职归侍,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遂于射洪西山构茅宇数十间,种树采药以为养。恨国史芜杂,乃自汉孝武之后以迄于唐为后史记,纲纪粗立,笔削未终,丁府君忧其中废。子昂性至孝,哀号柴毁,气息不逮。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子昂荒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而简意未已。数舆与曳就吏,子昂素嬴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于是遂绝。年四十二。
                               (选文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史百家罔不览   该:应该
B.览其书而之     壮:认为……壮美,赞赏
C.于忠义       激:激励
D.哀号柴       毁:因悲哀过度而损害健康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子昂“奇杰过人”的一组是(3分)
①至年十七八未知书     ②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
③以进士对策高第      ④地籍英灵,文称伟晔
⑤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  ?⑥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子昂曾经跟着赌博的人进入地方学校,感情激昂地树立志向。于是辞去了门客,专心研究古代典籍。
B.陈子昂状貌丑陋短小,但是说起王道霸业这些远大的谋略,君臣关系,非常激昂,从而赢得皇上的重视。
C.陈子昂第二次进谏的时候武攸宜没有亲自接见他,而是让军曹来听他的意见,陈子昂知道意见不合,就闭口不言了。
D.陈子昂怨恨国史杂乱,就从汉孝武皇帝之后到唐代为止写作为《后史记》,只粗略地确立了提纲就因父亲去世而中止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幽人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文宗矣。(3分)
(2)建安方求斗士,以子昂素是书生,谢而不纳。(4分)
(3)遂于射洪西山构茅宇数十间,种树采药以为养。(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1)幽州人王适看到后吃惊地说:这个人一定会成为文章为世人所师法的人物啊!
(2)建安郡王(武攸宜)当时正在寻求英勇战斗的人,因为陈子昂平素是文士,拒绝他的意见不肯采纳。
(3)于是在射洪县的西山建造了几十间茅屋,靠种树采药作为供养。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完备
小题1:①此为缺点;③“高第”的意思是考中;⑥表现皇上对他的优待,不能体现“奇杰”
小题1:是把陈子昂降为军曹
小题1:(1)3分,幽、必、文宗各1分。“文宗”译为“文章宗师”亦可(2)4分,建安、斗士、素、谢各1分。“建安”不译者扣1分(3)3分,构、养、定语后置句式各1分
参考译文:
陈子昂字伯玉,是梓州射洪县人。杰出超过一般人,形貌卓立不群,起初凭着有钱人家的子弟而行侠仗义恣逞意气。到了十七八岁都没有读书。曾经跟着赌博的人进入地方学校,感情激昂地树立志向。于是辞去了门客,专心研究古代典籍。几年之内,儒家经典、史书、百家之学的各种书籍没有不看完的。尤其擅长写文章,极有司马相如和终军的风度。开始写诗,幽州人王适看到后吃惊地说:这个人一定会成为文章为世人所师法的人物啊!
二十一岁的时候才向东进入京城长安,凭借对策考中进士。曾经向皇帝上书,当时皇上(武则天)是以太后的身份摄政,看了他的奏书而赞赏他,召见他询问情况。陈子昂状貌丑陋短小人缘不好,但是说起王道霸业这些远大的谋略,君臣关系,非常激昂。就下诏书说:梓州人陈子昂,山川献上英俊才士,文才可称光芒四射。就授予他麟台正字之职。皇上多次召见他询问国家政事,他的话很多都很恳切率直。
属国契丹凭借营州反叛,建安郡王武攸宜亲自主持军务,朝廷里的才俊,都参与到武攸宜麾下。当时皇上下诏让陈子昂到武攸宜的幕府担任参谋。军队驻扎在渔阳,前军王孝杰等相继阵亡。全军震惊恐慌,陈子昂进谏,请求分出部下一万人让自己率领作为前锋。建安郡王武攸宜当时正在寻求英勇战斗的人,因为陈子昂平素是文士,拒绝他的意见不肯采纳。陈子昂身体孱弱经常生病,但是被忠义所激励,曾经想奋力作战来报答国士之遇。自己认为身为近侍的官职,又参与军中谋划,不可以看到危难却爱惜生命苟且容于世上。过了几天又进谏,语言非常切直尽理。武攸宜又拒绝了他,就改任他作为军曹。陈子昂知道武攸宜与自己意见不合,就闭口不言担任下级官吏,只是兼任掌书记罢了。
等到军事行动结束以后因父亲年老上表请求辞官回家侍奉,天子优待他,让他保留官职领取俸禄回家。于是在射洪县的西山建造了几十间茅屋,靠种树采药作为供养。怨恨国史杂乱,就从汉孝武皇帝之后到唐代为止写作为《后史记》,提纲粗略地确立了,写作还没有终了,因父亲去世而中止了。陈子昂性格极为孝顺,悲伤地呼号痛哭瘦损如柴,上气不接下气。陈子昂老家所属县的县令段简贪婪残暴狠毒,听说陈子昂家里富有,就附会法律条文将要陷害他。陈子昂惊慌害怕让家里人交了二十万缗钱,然而段简心里还不满足。多次用车载着他去受审,陈子昂平常就羸弱多病,又因父亲去世而哀伤损坏了身体,拄着手杖都不能起床,外面又被苛政所逼迫,于是死去了。时年四十二岁。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组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子犯请击之。②左手把秦王之袖。
B.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②以其无礼于晋。
C.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②请以舞剑,因击沛公于坐。
D.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而乃以手共搏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以:用
之:①代词②助词的
于:①比②对
因:①依靠②趁机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