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7-17 23:11: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 分)
何嗣焜:由职业校长而践行现代大学制度
俞 可
1897年4月8日,地处上海徐家汇的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开办师范院,此举为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之滥觞。师范院亦为该校首个教学机构,后人遂尊该日为校庆日。因此创举,南洋公学首任总理(校长)何嗣焜得以彪炳中国教育史册。何嗣焜(1843一1901),字梅生,江苏武进人,世代耕读。以一介生员入伍(淮军)而辅佐两广总督张树声,仕途坦荡却并非得意,便遁隐乡野。1896年,清廷决意创办南洋公学,天降大任于斯人,何嗣焜认定办学乃安身立命之举,毅然肩负南洋公学首任总理之职,为该校百年伟业奠基,为中国教育体制拓荒。
甲午战争惨败。1860年10月31日,太常寺少卿盛宣怀向光绪递呈奏折,阐明创办南洋公学之意,并提议三品衔分省补用知府何嗣馄出任公学总理,总办公学事务并节制下设的监院和华课总教习。盛宣怀之所以慧眼识中何嗣焜是因为他热衷于教育,主张“开通知识,教育尤亟”;盛宣怀称其“学术湛深,不求闻达,志气尤坚卓,不致始勤终堕”,“总理之人非该员不足当此选”。
以“明体达用,勤学善诲”为培养目标,何嗣焜设计了严格的选拔制度。师范新生皆持“白据”即“南洋公学师范学堂试业证”,两个月后再确定去留和分层。分层采用“五层格”,每合一层格者可换据,依次换为蓝、绿、黄、紫、红据。执红据者准予担任教习。每季考核一次,优者递进,劣者淘汰。何嗣焜每月按层格发给师范生津贴,一层格每月津贴膏火银6两,进一层格加银1两,10两封顶。对成绩欠佳与违犯校规者,则扣除膏火银。一旦兼职教员,师范生可额外领取40两,而总教习月薪也不过100两。
打江山易坐江山难。办学亦然。一旦有章可循,学校成员即可按部就班,学校运作亦可有条不紊。开学当年10月,何嗣焜拟定《南洋公学章程》,对学校所有事务一一予以规制,事无巨细,无一挂漏。“凡章程所无,未经总理注入者,不准据事理擅行。凡章程所有,未经总理注废者,不准据事理擅废。”该章程由何嗣焜亲笔书写,张贴于大众易见之处。治理学校,何嗣焜以严厉著称。1899年4月19日,他发布学生奖励办法,以“中课、算学、英文三项积分而定,一项不及格者皆不奖”。这些皆为办学过程中凝聚而成的思考与策略,何嗣馄每年年终把新增与改易的规章制度汇辑成册,并增订公学章程。
设置师范院旨在解决南洋公学的师资问题,而公学又为师范生提供绝佳的教学实践基地。师范院一旦启动,公学其他教学机构的设置便纷纷跟进,首先便是何嗣焜仿照‘旧本师范学校有附属小学校之法”创设的外院即高等小学堂,于1897年10月5日招生,1l月9日开学。大班毕业生可升入1898年4月22日开学的中院即中学堂。5年制(包括2年高等预科)的中院为学生提供“充分预备而升入大学”。外院还为师范生提供编写教材的可能,有些校本教材竟可辐射到国内其他新式小学堂,如《蒙学课本》《物算》《笔算》《本国地理教科书少:当然,新设的译书院介译大批西学经典,既用作教材又开启民智。外院1899年6月第三次招生,入学考试成绩排名第五和第六的分别为范静生和蔡艮寅。前者就是曾两度出任民国教育总长的范源镰,而蔡艮寅即蔡锷,入学半年便应梁启超之邀赴日留学。?
南洋公学的师范、上、中、外四院分级办学模式堪称中国近代教育体制之创举,垂范久远。《清史稿》记载:“中国教育由系统之组织,此其见端焉。”原创者虽为盛宣怀与何嗣焜,执行则由何嗣焜独自担纲。执掌四年可谓筚路蓝缕,办学之效不可立竿见影,何嗣焜却使南洋公学异军突起。他辞世次年,1902年2月13日,管学大臣张百熙在奏折中称:“查京外所设学堂,已历数年,办理有成效者,以湖北自强学堂、上海南洋公学为最。”
何嗣焜办学,事必躬亲,焚膏继晷,宵衣旰食,入不敷出,积劳成疾。1901年3月1日,何嗣焜闭门“撰拟奏草”,突发中风,“搁笔侧首”而逝,时年58岁。盛宣怀赞何嗣焜“宏深邃密,体用兼赅,淹贯古今各国源流,有匡世之略,而不囿于晚近”,因而,“公学之规模考查,钩稽权衡,靡不中于事理”。他与时任两江总督刘坤一联名上奏朝廷,称“公学之营造法式、教育章程,尤为该员心力之所专”,何嗣焜“积劳病故”,故“请将何嗣焜学行宣付史馆立传折”,以彰其勋。1917年,学校师生制作何嗣焜铜像一座立于校园,以资纪念。
何嗣焜著述寥寥,且大都毁于寓所1887年失火,现存世仅《存悔斋文稿》五十余篇。尤其在担任校长四年期间,何嗣焜不事著述,其“述”便是校长的既定职责,其“作”即为所奠定的南洋公学百年基业。这便是校长职业化。面对当今大学校长“双肩挑”固有模式并日趋院士化与官员化,职业校长在位期间只能是教育家,其真正造诣为领导智慧、思想与实践。而且,只有职业校长才能对大学章程“顶礼膜拜”。可见,大学章程与职业校长共同构成现代大学制度,缺一不可。何嗣焜堪称全职校长之典范,心无旁鹜而鞠躬尽瘁。(摘自《上海教育》2013年第15期)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记述了何嗣焜兴办南洋公学师范院的经过和取得的成就,详略得当,细节突出,内容详实,有很好的励志作用。
B.盛宣怀认为公学总理人选非何嗣焜莫属。盛宣怀对何嗣焜十分赏识,因为何嗣焜在事业心、学识、眼界上有过人之处。
C.何嗣焜拟定《南阳公学章程》,对学校所有事务都一一做好规定,并且不断增订完善,每年开学汇编成册公布于众。
D.曾两度出任民国教育总长的范源镰和蔡锷将军都是师范院高等小学堂毕业生,当时因学业成绩优异而赴日本留学。

E.本文刻画了一位办学事必躬亲、焚膏继晷、积劳成疾而溘然长逝的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先驱,中国近代史上杰出教育家形象。
小题2:何嗣焜作为职业校长采取了哪些措施兴办师范教育?结合全文概括说明。(6分)
小题3:盛宣怀在文末从哪几个方面赞颂了何嗣焜的功绩,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作者认为,职业校长在位期间只能是教育家,其真正造诣为领导智慧、思想与实践。而且,只有职业校长才能对大学章程“顶礼膜拜”。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
小题2:①师范为基 层格育师(2分) ②各就其位 按章行事 (2分)③增中小院 编校本书(2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3:①思想宏大深沉,体系完备。②才华横溢,挽救世道。③视野开阔、有眼光,不受时代局限。④苦心孤诣,办学成绩突出。(每答出一方面给2分,答出三个方面即可。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4:职业校长是真正的教育家,真正造诣为领导智慧、思想与实践。既不是追求科研成果的学者也不是热衷政治的官员。①何嗣焜热衷教育,学术湛深,不求闻达,志气坚卓,坚持不懈。②制订学校管理章程。拟定《南阳公学章程》,严格执行,并且不断进行修订。③进行教育体制创新。创建系统的分级办学体制,编写教材。④不事著述。专注于校长的既定职责,奠定南洋公学百年基业。⑤中国大学校长忙就忙在“双肩挑”:一个肩膀扛着学校管理,一个肩膀背着科研教学。中国的大学校长一直没有被看成专门的职业。大学校长一般都是由专家学者转型而来,由于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常常习惯性地用学术思维、实验室思维来管理学校。大学校长职业化是世界性趋势,也是大学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前四点答出三点即可,每答出一方面给2分,联系现实2分。意思答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要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部分进行比照。题中,E项说何嗣焜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教育家”稍有过分,文本中只是说“何嗣焜堪称全职校长之典范”;D项失误在于:文本并没说此两人皆是师范院高等小学堂毕业生;A项错误在于,文本中并无细节描写;而且重点在宣扬何嗣焜的业绩,并不在于砺志;C项错误在于:根据文本,每年何嗣焜校长只是把“新增与改易的规章制度汇辑成册”。
小题2:回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何嗣焜)作为职业校长采取了哪些措施兴办师范教育”一语,在全文中进行筛选概括。组织答案时要分条陈述。
小题3:回答此题,主要应根据文本倒数第二段中盛宣怀对何嗣焜的称赞之语分析,即:“宏深邃密,体用兼赅,淹贯古今各国源流,有匡世之略,而不囿于晚近”和“公学之规模考查,钩稽权衡,靡不中于事理”两段文字。据此可知,盛宣怀称赞的主要是何嗣焜的思想、才华、视野和成绩四方面。回答时根据文本稍加补充即可。
小题4:回答此题的主要依据在文本之中,要抓住“职业校长”一词在文本中筛选有关信息。首先要给“职业校长”的任务和身份定位和评价,然后再结合文本中和思坤的表现进行评析;要分条陈述。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短文,完成5—8题
不可预知的奇迹
奥蒲娜
老人出现在克里斯蒂安眼前的时候,他正准备卧轨自杀。由于经济持续萧条,当时许多美国人纷纷选择自杀,年轻的克里斯蒂安也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来解脱。“为什么选择轻生?仅仅只是因为没有找到工作吗?”老人问。“还需要更多的理由吗?”克里斯蒂安抱着头,“我大学毕业两年了,但我却养不活自己,你说还有活下去的意义吗?”“你怎么知道下一个城市的结果会一样?一直往前走,你会看到一道神奇的光亮向你招手,你会看到一只飞鸟向你飞来!那道光、那只飞鸟会带着你飞向未来!”老人似乎在背诵童话故事中的精美语言,克里斯蒂安不敢相信这话是从一个以乞讨为生的老人嘴里说出来的。
深夜,克里斯蒂安终于到达老人所说的那个城市,当他走到一个空旷的广场时,已经疲惫不堪,再也不想往前移动半步,他一屁股坐在广场边的长木条椅上,浑身瘫软下来。“当,当……”突然,一阵响亮的钟声将克里斯蒂安惊醒。他睁开沉沉的眼皮,光,真的有一束光亮向他投射过来,一只硕大的山鹰展着坚强的翅膀,在光影中向他飞来。克里斯蒂安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猛地坐了起来,又用力擦了擦眼睛,没错,老人没有骗他!第二天,克里斯蒂安再次踏上寻找工作的艰辛之路,他相信这座城市会给他带来好运,只因为那道神奇的光亮,那只振翅高飞的山鹰。
20年后的一天,也就是1988年的4月17日,美国阿诺哈公司的243号航班在7000米的高空飞行时,头等舱顶部突然爆裂,飞机瞬间处于失压状态,随时都会被空气撕成两半。经验丰富的机长硬是凭借高超的驾驶技术和绝不放弃的信念,在和气流、高山、海洋、信风搏斗了13分钟之后,将飞机成功迫降在毛里岛机场,除了一名空姐被抛出舱以外,其余乘客和司乘员全部获救。这是世界航空史上不可复制的一个奇迹,驾驶243号航班的机长就是克里斯蒂安。当后来记者追问是什么让克里斯蒂安如此充满自信成功迫降时,他想都没想就答道:“是20年前希洛广场的那道光,那只飞鸟!”
那只飞鸟其实只是希洛广场钟楼上的一只雕塑,每天深夜12点,当钟声准时敲响的时候,广场的探照灯就会亮起,照亮那只振翅的山鹰。
老人并没有编造童话,但他却挽救了20年后一个奇迹的创造者。存在是因为它合理,遇到痛苦和挫折时,不要轻言放弃,给自己一个继续活下去的理由,为了那个不可预知的奇迹!
(《大河报》2008年3月20日)
5.根据上文,分析克里斯蒂安当初为什么准备卧轨自杀?(5分)
6.在克里斯蒂安陷于绝望时,老人的一句话改变了他怎样的命运?(4分)
7.文章前面多次写到“那道光、那只飞鸟”,文章直到倒数第二小节才交代了它的来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6分)
8.联系全文,请分析“那道光、那只飞鸟”与“不可预知的奇迹”之间的内在关系?(10分)


参考答案:5.由于经济持续萧条,克里斯蒂安大学毕业两年却没有找到工作,养活不了自己,觉得活下去没有意义。
6.让他放弃了轻生的念头,让他乐观地踏上寻找工作的艰辛之路,让他成为经验丰富的机长,让他充满自信地成功处理了一起飞机迫降事件。
7.开头老人对克里斯蒂安所说的“那道光、那只飞鸟”总给人一种虚幻缥缈、亦假亦真的感觉,这是作者有意设置悬念,让人将信将疑,欲罢不能;文章到最后才道出“那道光、那只飞鸟”的原委,尽释前疑,呼应了上文,让人觉得合情合理。
8.老人所说的“那道光”让克里斯蒂安看到光明,“那只飞鸟”让他知道了坚强,正是这充满善意的生命暗示和人生提醒,让他不轻言放弃,并有了一个继续活下去的理由,同时让他变得自信、坚强,并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生命的奇迹在当初却是不可预知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论中西方的英雄文化?潘天强
①英雄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反映东西方基本意识形态的文化现象。
②中国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守卫国土,维护政权;而西方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塑造人格,创造历史。但是两者的共同点就是英雄的理念首先是创立具有当时人们可以效仿的榜样,是某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崇拜和追随的对象。中国的英雄文化诞生于混沌时期,盘古开天、夸父追日以及三皇五帝的传说都包含着英雄主义的浪漫色彩。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从诗歌到戏剧,从说唱到小说,一代一代的英雄和伟人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崇拜和追随的目标。在西方文化中,英雄往往站在天意的对立面,一次又一次地通过自身的抗争挑战宿命。比如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希腊悲剧中始终无法摆脱弑父娶母命运的俄狄浦斯,以及中世纪英格兰的不断挑战自身命运的英雄罗宾汉等。而在中国,英雄则替天行道,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孙悟空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水浒英雄^造**杀贪官保皇帝都是替天行道。
③东西方英雄文化都是宿命论,西方的宿命包含着对命运的挑战和不屈,而东方的英雄往往赋予命运一种妥协和变通。西方英雄是绝对个人英雄主义,他们虽然也讲义气重友情,但始终以自己的利益为最高利益。特洛伊王子出于个人的欲望而不顾可能带来的后果强行拐走海伦,这在西方社会属于小节,无损英雄的形象,而在东方却是不能容忍的自私行为。在东方,英雄意味着比常人更严格地恪守道德规范,所以桀骜不驯的孙悟空还是逃不脱如来佛的手心,还是要做唐僧的门徒;而打虎的武松,粗野的李逵也必须口服心服地服从宋江的领导。
④英雄文化的共同特点是善恶分明,嫉恶如仇。但是在西方,“恶”的标准是有限制的,一般是恶龙、巨兽或是极端残暴者和异教徒。而两位君主之间的争斗并不被当作善恶之争,人们往往把争斗双方同时当作英雄歌颂,即使一方是自己的敌人。法国大仲马的《三剑客》和波兰显克微支的《十字军骑士》都有这种倾向。西方英雄文化强者为王的观念较为明显,对西方人而言,英雄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即使是对手的英雄行为也值得歌颂。但是这种观念在长期大一统观念下植根而生的中国文化表现为胜者为王败者为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手就是异类,对手的英雄不仅代表自身,还是敌人的象征。所以与西方领主经济下形成的文化不同,中国文化中对于对手的英雄气概一般都是贬低和挖苦,不能灭自己威风长敌人志气。《三国演义》虽然有开头的曹操煮酒论英雄,但最终还是把曹操描绘成奸雄。
⑤英雄爱美人是英雄文化的共同点。但是在江山和美人的选择上,中西文化也有不同。为了美人舍弃江山,在西方文化中仍然是英雄行为,比如特洛伊王子和海伦的故事。而在中国却要遭到无情指责,并且将责任推到美人身上,斥之为红颜祸水。在漫长的男性为主体的古代社会,东西方的英雄绝大部分都是男性,女性只是男性的陪衬。但是,西方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让人们肃然起敬的女英雄如圣女贞德,而中国的女英雄必须要女扮男装才能成为英雄,如花木兰。可以看出,东西方英雄文化随着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进步都在发生着变化。比如中国的反封建运动和西方的女权主义兴起,使得东西方女性英雄和伟人不断增加。东西方在英雄标准和英雄行为的认识上有逐步接近的可能。?
小题1:下列对东西方英雄文化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西方英雄的理念首先都是创立人们可以效仿的榜样,树立永远的丰碑。
B.东西方的英雄虽然对待命运的具体态度不同,但东西方的英雄文化都是宿命论。
C.东西方的英雄都是讲义气重友情,都能为朋友两肋插刀。
D.东西方都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女性价值得到充分肯定的女英雄。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西方文化中,英雄往往是叛逆的,通过自身的抗争挑战宿命的;而在中国,英雄则是替天行道的。
B.特洛伊王子若在中国,他的英雄称号就会被质疑;而夸父若生在西方,也一定不会被称为英雄。
C.就“恶”而言,中国的标准要比西方宽泛,中国人认定的能称得上“恶”的对象要多于西方。
D.在中国和西方,都有英雄因爱“美人”而影响江山的事,但人们对这类事情的态度却不尽相同。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东西方英雄文化随着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进步都在发生着变化,因而在英雄标准和英雄行为的认识到上有逐步接近的可能。
B.中西方英雄史观的共同点就是英雄的理念首先是创立具有当时人们可以效仿的榜样,是某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崇拜和追随的对象。
C.西方英雄文化中强者为王的观念和中国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匪的观念是一样的。
D.西方的英雄是绝对个人英雄主义,始终以自己的利益为最高利益。而东方的英雄是不能容忍有自私行为的。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A项“永恒的丰碑”错,依据:“两者的共同点就是英雄的理念首先是创立具有当时人们可以效仿的榜样,是某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崇拜和追随的对象”;C项“都能为朋友两肋插刀”错,依据:“西方英雄是绝对个人英雄主义”,“始终以自己的利益为最高利益”;D项“东西方都有……女性价值得到充分肯定”错,依据:“西方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让人们肃然起敬的女英雄如圣女贞德,而中国的女英雄必须要女扮男装才能成为英雄”
小题1:“夸父若生在西方,也一定不会被称为‘英雄’”错,依据:“英雄往往站在天意的对立面”,再说夸父逐日,也是挑战天意的
小题1:西方英雄文化中强者为王的观念和中国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匪的观念是不一样的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10分)
大  师?聂鑫森
上午九点钟的时候,八旬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目光却移动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于下笔之前,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
黄云山重重地放下紫砂壶,他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你找谁?”
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
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的名字,便点了点头。
“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是一个乡村教师。我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只是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他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也在业余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又极为倾服。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何要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我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
秋小峦说得极快,怕耽误黄云山的时间。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他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老教师进京参观。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
黄云山“呵”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他把一只手习惯地扶住门框,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
“您放心,我不进您的家,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张画,我也就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
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
“好吧。”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
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最浓墨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浑厚华滋。
黄云山激动起来,大声说:“恕老朽怠慢,请进!”
他们一起走进画室。
黄云山问:“除了此画,还有吗?”
“旅行袋里还有二十余幅,其他的都在家里。”
“待我净了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
黄云山净了手,又擦拭干净,忙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再寻出一个铜香炉,插上一根点着的檀香。
满室芬芳
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说:“能得积墨妙处的有明末清初的龚贤,现代画家中,就要数黄宾虹和你父亲了。可惜这两位也都先后过世,悲哉!悲哉!从你父亲的用纸上,可看出他生前生活的窘困,而从画面上又看出他的豁达乐观和淡泊名利,我辈惭愧!”
他们坐下来亲切地交谈。黄云山问的很细,诸如秋溪谷的身世、师承、生活、读书……秋小峦虔诚地一一回答。
黄云山说:“你一定要进京来为你父亲办一个遗作展,他是一个进入美术史的人物,是真正的大师。我给你写几封引荐信,让我的老友们开开眼,别高踞北京以为天下无人。费用、场地、新闻发布会,我们来安排,不用你操心。”
然后,他站起来,向秋小峦鞠了一躬,说:“一是谢谢你的孝心,为了尊父的嘱托,不远千里而来;二是请你原谅我的失礼,差点与一位大师的作品失之交臂。”
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
看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秋小峦慌忙站起来,揩干泪,说:“笔樵先生,我该走了!”
“不忙,在此午餐!”
两个月后,“秋溪谷先生遗作展”在北京的美术馆举行,观者如堵,好评如潮。
在众多记者和名流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上,黄云山真诚地对秋小峦说:“我愿以我平生的一幅得意之作,交换你父亲的任何一幅小品,以便时时展读,与他倾心交谈!”
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来。?(选自2009年第3期《小说选刊》)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大师”为线索,写了一个已故民间绘画大师被发现,其遗作被推出的过程。
B.小说开头写门铃小心翼翼地响起,表现秋小峦拜见黄云山时谨慎礼貌的心理。
C.小说写黄云山观画时净手焚香的细节,表达他对画作的珍视和对绘画作者的敬重之情。
D.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小题2:结合上下文,请你简要说说“满室芬芳”的意思和作用。(4分)
?
小题3:请简要分析黄云山先生给秋小峦鞠躬后秋小峦恸哭的原因。(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

小题1:

小题1:


本题解析:
小题1:略
小题1:略
小题1: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粪便化石揭开史前食恐龙巨鳄面纱
孝文
  美国研究人员表示,随着粪便化石以及骨骼咬痕证据浮出水面,史前体型最大的鳄鱼之一——恐鳄的形象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恐鳄是鳄鱼家族的一个可怕成员,身长相当于一辆加长型豪华轿车。有证据显示,它们可能潜伏在浅水域并伺机捕杀与它们体型相当的恐龙。 
  研究人员发现的粪化石距今7900万年,是迄今为止已知第一个恐鳄粪化石。在对化石进行分析之后,古生物学家于上周宣布了他们的结论。恐鳄粪化石的发现有助于古生物学家了解这种巨型鳄鱼的生活。恐鳄曾经生活的地区就是现在的美国以及墨西哥北部。
  恐鳄粪化石是几年前在佐治亚州一条河流内发现的。研究人员表示,粪便中的沙子和贝壳碎片说明,恐鳄更喜欢生活在河口——至少在佐治亚州,研究人员发现的恐鳄遗迹主要集中在河口地区——可能主要以海龟为食。
  佐治亚州哥伦布州立大学学生萨曼塔?哈莱尔表示,佐治亚州恐鳄的猎物相对比较温顺,“我们确信它们就是这一地区处在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在3月17日于巴尔的摩举行的美国地质学会会议上,哈莱尔公布了她的研究发现。
  此外,研究小组还在恐鳄粪化石外面发现一颗鲨鱼牙齿。由于没有在牙齿上发现任何被消化过的痕迹,研究小组认为鲨鱼是在恐鳄粪便中寻找食物时留下这颗牙齿的。研究人员并未在粪便中发现骨头或者其他未消化的动物残骸。哈莱尔说:“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发现。因为无论是现代鳄鱼还是古代鳄鱼,均能分泌可以消化几乎一切东西的消化液,其中就包括骨头、角和牙齿在内。这一发现恰好说明粪便来自于一条鳄鱼。”
  根据年代更为久远的咬痕证据,恐鳄在佐治亚州以外地区显然遭遇更难对付的猎物。在美国地质学会会议上,哥伦布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大卫·施维默递交了这一证据。恐鳄牙齿在猎物骨骼上留下的咬痕向人们讲述了一场激烈的生死较量。当时,一条29英尺(约合9米)长的恐鳄向体型相当的恐龙发起攻击,其中就包括霸王龙的近亲蒙氏阿巴拉契亚龙和阿尔伯脱龙。施维默说:“我们发现的骨头愈合迹象说明,恐龙在遭受恐鳄猛烈攻击后幸存下来。也就是说,与这个标本联系起来的明显是捕食行为而不是食腐行为。”
  施维默在佐治亚州海龟化石上第一次看到这种奇怪的、凹陷的蛋状痕迹。后来,他在得克萨斯州大本德国家公园和新泽西州国家博物馆的恐龙骨骼化石上看到了类似的痕迹。他说:“我意识到这些咬痕来自真正有力的下巴和很多牙齿。很明显,这种大型钝齿鳄鱼是可能的罪魁祸首。我没有看到其他动物能留下类似这样的齿痕。”
  但是,古鳄鱼咬痕专家斯蒂芬妮·德鲁姆赫勒表示,齿痕不能说明一切。他说:“现代鳄鱼——鳄鱼、美洲鳄和相关的已灭绝鳄鱼,更擅长将猎物整个吞下和把大型动物分成适合吃下的块状,很少留下咬痕的证据。所以,我们推断,恐鳄之类的庞然大物可能有甚至更具破坏力的进食习性。”
  虽然咬痕的证据存在,但是也由此引出一个问题:能吃大恐龙的鳄鱼为何会在海龟身上浪费精力呢?两个字:位置。现代鳄鱼猎食范围很广,会吃在自己领域内捕猎到的任何食物。同样的因素可能决定个别恐鳄基本以海龟为食,或者以恐龙乃至其他猎物为食。
  芝加哥大学古生物学家保罗·塞雷诺了发现了尼日尔语也叫超级鳄鱼的1.1亿岁的帝鳄,他指出,原产北美的恐鳄还说明大型鳄鱼出现在不同地方和时期。国际地理学会驻会探险家塞雷诺说:“恐鳄和独立的帝鳄是两个家系,一种比另一种老,这证明鳄鱼的身体能够长到和恐龙一样大。”恐鳄只生活在白垩纪结束之前,比帝鳄更接近于现代鳄鱼,但仍难逃灭绝厄运。
  塞雷诺解释说,一只成年雄鳄可能需要霸占数英里的河流才能寻找可维持生存的足够猎物。因此,空间限制可能让鳄鱼数目很少,这也使得这些大型鳄鱼在困难时期更容易灭绝。塞雷诺说:“似乎偶尔会出现大型鳄鱼生存的合适条件,但通常不会持续太久。”   (选自《科学24小时》)  
1.下列不属于恐鳄粪便化石提供的信息的一项是( )  
A.恐鳄曾经在现在的美国以及墨西哥北部留下活动的足迹。  
B.河口地区是恐鳄遗迹出现集中地带而它的食物以海龟为主。  
C.萨曼塔·哈莱尔认为在佐治亚州恐鳄是处在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  
D.现代鳄鱼和古代鳄鱼均能分泌可以消化几乎一切东西的消化液。  
2.下列对恐鳄骨骼咬痕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恐鳄曾经在佐治亚州地区遭遇更难对付的猎物。  
B.根据蛋状痕迹推测大型钝齿鳄鱼可能是罪魁祸首。  
C.施维默认为恐鳄可能有甚至更具破坏力的进食习性。  
D.骨头愈合迹象说明不仅是捕食行为更是食腐行为。  
3.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位置可能决定个别恐鳄基本以海龟为食的习惯。  
B.大型鳄鱼更容易灭绝的罪魁祸首是空间的限制。  
C.原产北美的恐鳄说明大型鳄鱼出现在不同地方和时期。  
D.出现大型鳄龟生存的合适条件通常不会持续太久。


参考答案:1.B
2.B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