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四)
A.太原之战中徐徽言表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在太原被包围、粮道被切断、军令数月不通的情况下,他率军渡过黄河,一举歼灭金军。 B.在金人围攻蒲津的恶战中,面对主动前来劝降的折可求,徐徽言义正词严地痛斥他变节投降的行为并以一箭来表示大义灭亲的态度。 C.徐徽言在城池即将被金人攻破之时,把守城器械全部烧掉;然后慷慨陈词,自己是天子的守土臣;并以自刎来表示宁死不受辱的决心。 D.娄宿诱降徐徽言遭到失败,便举戟指向徐徽言,以此迫他屈服。徐徽言镇定自若,拿杯掷向娄宿,骂不绝口,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1)我的军队已经南下了,中原的形势还不清楚,你又何必辛苦为难自己呢?
(2)会让你世代统管延安城,整个陕地都归你所有了。
小题1:饮以酒 / 持杯掷娄宿曰 / 我尚饮汝酒乎 / 慢骂不已 / 金人知不可屈 / 遂射杀之。
本题解析:
小题1:见:表被动,“被”的意思
小题1:金人围困的地点是晋宁,而不是蒲津:折可求是在金人的挟持下劝降徐徽言的,并非“主动劝降”。
小题1:1)大意1分,“南”1分, “何自苦为”句式1分;(2)大意1分,“帅”1分,“举”1分。
【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直:简直
B.变乱纷乘——乘:一个接一个地出现
C.滋可痛已——滋:更加
D.不能继述先烈遗志——述:陈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面“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六王毕,四海一/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合纵缔交,相与为一
B.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秦爱纷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士大夫之族/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
D.奈何取之尽锱铢/青,取之于蓝/秦以攻取之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二段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小题1:请指出孔子的学习观与子夏的学习观。(2分)
孔子的学习观:__________ 子夏的学习观:_____________
小题2:子夏的学习观与孔子的学习观有何异同,试加以评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孔子的学习观:先德后文,德文并举的学习观。子夏的学习观:重在德行,以德为学的学习观
小题2:在学习上,都重视德行修养。孔子认为在实践仁德,行有余力的基础上,再去学习文献礼乐文化,体现了孔子以德为先,德文兼修的学习思想;而子夏的学习观则是对孔子学习观的一种补充,一种强调,一个人只要能实行“孝”、“忠”、“信”等伦理道德,就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修身就是学习。从两人的学习观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传统教育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有很大的启示价值
本题解析:此题要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或者原句进行概括孔子和子夏的学习观。在分析评价二者的学习观时,要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要结合着具体的学习观内容来分析。如,“孝”“弟”“泛爱”“ 竭其力”“ 致其身”等都表明孔子和子夏重视德行修养。以此进行分析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