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四)
2017-07-17 23:23: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14分)
徐徽言,字彦猷,衢之西安人。少为诸生,泛涉书传。金人围太原,分兵绝饷道,自隰、石以北,命令不通者累月。徽言以三千人渡河,一战破之。迁武经郎、知晋宁军兼岚石路沿边安抚使。金人忌徽言,欲速拔晋宁以除患。建炎二年冬,自蒲津涉河围之。先是徽言移①府州,约折可求夹攻金人。可求降,金将娄宿挟至城下以招徽言。徽言故与可求为姻,乃登陴以大义噍②数之。可求仰曰:“君于我胡大无情。” 徽言摄弓厉言曰:“尔于国家不有情,我尚于尔何情?宁惟我无情,此矢尤无情!”一发中之,可求走。金进攻数败,不得志,围之益急。徽言自度不支,凡守具悉火之。仗剑坐堂上,慷慨语将士:“我天子守土臣,义不见蔑敌手。”因拔佩刀自拟,左右号救持之急。金兵猥③至,挟徽言以去。娄宿就见徽言,语曰:“二帝北去,尔其为谁守此?” 徽言曰:“吾为建炎天子守。”娄宿曰:“我兵已南矣,中原事未可知,何自苦为?”徽言怒曰:“吾恨不尸汝辈归见天子,将以死报太祖、太宗地下,庸知其他!”娄宿又出金制曰:“能少屈,当使汝世帅延安,举陕地并有之。”徽言益怒,骂曰:“吾荷国厚恩,死正吾所,此膝讵为汝辈屈耶?汝当亲刃我,不可使余人见加。”娄宿举戟向之,觊其惧状。徽言披衽迎刃,意象自若。饮 以 酒 持 杯 掷 娄 宿 曰 我 尚 饮汝 酒 乎 慢 骂 不 已 金 人 知 不 可 屈 遂 射 杀 之。
注释:①移:公文名称,这里作动词。②噍:jiào,责备。③猥:形容人多。
小题1:对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人忌徽言,欲速晋宁以除患拔:攻下
B.义不蔑敌手见:看见
C.吾恨不汝辈归见天子尸:陈尸示众
D.徽言披衽迎刃,象自若。意:神情

小题2: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原之战中徐徽言表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在太原被包围、粮道被切断、军令数月不通的情况下,他率军渡过黄河,一举歼灭金军。
B.在金人围攻蒲津的恶战中,面对主动前来劝降的折可求,徐徽言义正词严地痛斥他变节投降的行为并以一箭来表示大义灭亲的态度。
C.徐徽言在城池即将被金人攻破之时,把守城器械全部烧掉;然后慷慨陈词,自己是天子的守土臣;并以自刎来表示宁死不受辱的决心。
D.娄宿诱降徐徽言遭到失败,便举戟指向徐徽言,以此迫他屈服。徐徽言镇定自若,拿杯掷向娄宿,骂不绝口,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小题3: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我兵已南矣,中原事未可知,何自苦为?(3分)
(2)当使汝世帅延安,举陕地并有之。(3分)
小题4:用“/”为文段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2分)
饮 以 酒 持 杯 掷 娄 宿 曰 我 尚 饮 汝 酒 乎 慢 骂 不 已 金 人 知 不 可 屈遂 射 杀 之。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1)我的军队已经南下了,中原的形势还不清楚,你又何必辛苦为难自己呢?
(2)会让你世代统管延安城,整个陕地都归你所有了。
小题1:饮以酒 / 持杯掷娄宿曰 / 我尚饮汝酒乎 / 慢骂不已 / 金人知不可屈 / 遂射杀之。


本题解析:
小题1:见:表被动,“被”的意思
小题1:金人围困的地点是晋宁,而不是蒲津:折可求是在金人的挟持下劝降徐徽言的,并非“主动劝降”。
小题1:1)大意1分,“南”1分, “何自苦为”句式1分;(2)大意1分,“帅”1分,“举”1分。
【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斯役之价值,可惊天地——:简直
B.变乱纷——:一个接一个地出现
C.可痛已——:更加
D.不能继先烈遗志——:陈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面“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察邻国之政
②填然鼓之
③王道之始也
④树之以桑
⑤未之有也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⑦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⑧申之以孝悌之义(前一个之)
A.①⑦/②/④⑨/③/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⑨/⑦
C.①③/②/④⑥⑧/⑤/⑦
D.①③/②⑥⑧/④/⑤/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六王毕,四海/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合纵缔交,相与为
B.使秦复六国之人/秦纷奢/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士大夫之/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
D.奈何之尽锱铢/青,之于蓝/秦以攻之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二段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小题1:请指出孔子的学习观与子夏的学习观。(2分)
孔子的学习观:__________   子夏的学习观:_____________
小题2:子夏的学习观与孔子的学习观有何异同,试加以评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孔子的学习观:先德后文,德文并举的学习观。子夏的学习观:重在德行,以德为学的学习观
小题2:在学习上,都重视德行修养。孔子认为在实践仁德,行有余力的基础上,再去学习文献礼乐文化,体现了孔子以德为先,德文兼修的学习思想;而子夏的学习观则是对孔子学习观的一种补充,一种强调,一个人只要能实行“孝”、“忠”、“信”等伦理道德,就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修身就是学习。从两人的学习观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传统教育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有很大的启示价值


本题解析:此题要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或者原句进行概括孔子和子夏的学习观。在分析评价二者的学习观时,要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要结合着具体的学习观内容来分析。如,“孝”“弟”“泛爱”“ 竭其力”“ 致其身”等都表明孔子和子夏重视德行修养。以此进行分析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