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六)
A.建安中乃还而后乃今培风 B.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门虽设而常关 C.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D.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诸侯以惠爱为德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复:免除
小题1:前者代词,“他的”,后者连词。A乃:副词,才;B虽:连词“却”;D以:介词,“把”。
小题1:①是表现杜畿善治政所取得的结果。⑥是表现河东郡为“充实之所”。这两项都不是措施。
小题1:“他亲自教授百姓畜养牲畜”与原文“渐课(督促)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相左。
【参考译文】杜畿,字伯侯,幼年丧父,继母对他很苛刻,但他却因对待继母很孝顺闻名。二十岁那年,担任郡功曹,做了郑县的县令。县里关了几百名囚犯,杜畿亲自审理案件,根据他们的罪行轻重进行裁决,全部判决后放走他们,虽然不是全部恰当,但郡里的人们都对他年轻而胸怀大志而感到惊奇。被推举为孝廉,调任汉中府丞,正遇上天下大乱,于是弃官客居荆州,建安年间才返回。荀彧将他推荐给太祖,他被太祖任命为河东太守。当时全国的郡县都动荡不安,民生凋敝,只有河东最先安定,耗损的财力最少。杜畿治理地方,崇尚宽厚仁惠,管理老百姓顺其自然。老百姓曾有打官司的,有的人把这事告诉杜畿,杜畿亲自见他们,给他们讲大道理,叫他们回去仔细想想,若还有想不通的,就叫他们再到府上来(再给他们讲)。父老乡亲自然责斥他们说:“有这样好的府君,怎么不听从他的教诲呢?”从此以后很少有来打官司的。在他管辖的属县,所有的孝子、贞妇、顺孙,都免去他们的赋税徭役,随时慰问鼓励他们。逐渐地督促老百姓畜养母牛、草马,乃至养鸡猪狗等,皆有规定。百姓勤于农作,家家都比较富裕。杜畿于是说:“老百姓富起来了,不可不教导了。”于是在冬天练武讲授有关知识,又开设学堂,杜畿亲自讲学,郡中形成了良好的民风。韩遂、马超叛乱之际,弘农、冯翊诸县大多全县响应,河东郡虽离贼寇很近,但民无二心。太祖西征至蒲阪,与贼寇隔渭河对岸驻军,军粮全靠河东供应,等到打败贼寇,还余粮二十多万斛。太祖出征汉中,杜畿派五千人运粮。运粮的人互相勉励说:“人都有一死,但不可辜负我们的府君。”最终没有一个人当逃兵。杜畿就是这样得民心的。魏国建立以后,起用杜畿做尚书。(立国)诸事办妥后,又有朝廷指令说:“昔日萧何平定关中,寇恂平定河内,你有和他们一样的大功,不久将授你谏官之职,但考虑到河东是国家的重要之郡,充实国库之所,靠它足以制胜天下,所以暂且麻烦你坐镇那里。”杜畿在河东为官十六年,河东郡总是全国治理得最好的地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改变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错。他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刘?宽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日:“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日:“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状。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日:“臣不敢醉,但任重贵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日:“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日:“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州里服其不校?校:计较。
B.灾异或见,引躬克责?躬:自身。
C.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化:风俗人心的变化。
D.其性度如此?度:推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故吾惧其死也?②昔其用武而不终也
B.①认者得牛而还?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①惭负长者,随所刑罪?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②而从六国破亡之言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②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③宽尝于坐被酒睡状。
④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
4.“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A.事物有同类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B.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道歉呢?
C.事物有同类的,事情也容易有错误,劳累你发现了就归还,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D.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发现了就归还。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刘宽行为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 )
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②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③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⑤宽须臾遣人视奴?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日:“羹烂汝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宽为人宽厚,他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的人,反而加以宽慰,这使得他在州里赢得了声誉。
B.刘宽历任郡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属吏有错,他只是象征性地施刑以示;羞辱,从不施加严刑。政务有了功绩,则归功于下属。
C.刘宽以德为政。他巡视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D.刘宽性情温和慈爱。夫人在早晨会客时让侍女故意以肉汤污其官服以试其会不会发?怒,但刘宽不但神情自若,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
参考答案:1.D。应为气量,胸襟。2.D。结构助词,用于定语与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A①人称代词表单数,相当于“他"。②人称代词,表复数,相当于“他们”。B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就”。②连词,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 C①用在动词“刑罪"之前,构成“所”字结构。②表示被动。3.①刘宽什么也没说,卸下驾车的牛交给失牛的人,自己步行而归。②用刑罚来整治百姓,百姓就会只求逃避刑罚而没有了羞耻之心。③刘宽曾经在座位上显出醉酒入睡的样子。④刘宽曾经招待客人,派仆人去买酒。4.B。类:相似?容:允许?脱误:言行有误。见归:归还给我5.C。①表现其温和。②表现其以德为政的主张。④表现其一心为政。6.D。应是准备上朝,已穿好官服的时候。
本题解析:[译文]刘宽字文饶,弘农郡华阴县人。刘宽曾经乘牛车出行,有一个丢失了牛的人,就指认刘宽的驾车牛为他丢失的牛。刘宽没有说什么,卸下牛交给他步行而归。过了一会,指认牛的人找到了丢失的牛后将刘宽的牛送还,叩头谢罪说:“我对不起您这样的长者,任您处罚。"刘宽说:“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州里的人都很钦佩他的不计较。
延熹八年,朝廷征召他,授官尚书令,后升任南阳太守。先后主管过三个郡。他和气仁慈,多行宽恕,即使在匆忙之时,也从未有语言、神情急躁。刘宽一向认为若以刑罚来整治百姓,百姓就会只求逃避刑罚而没有了羞耻之心。属吏犯了过错,他只用蒲草做的鞭子施刑处罚,只是为显示羞辱,始终不对其施加严刑。政务有了功绩,总是推让给下属。有时出现了灾异,他就引咎自责。每次巡视属县,都只是住在乡间客舍,看见老年人总是与他们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人们被他的道德和行为所感化,风俗人心一天天地改善。
熹平五年,代许训担任太尉。灵帝很爱好学术技艺,每次召见刘宽,常让他讲解经书。刘宽曾经在座位上显出醉酒入睡的样子,灵帝问:“太尉是醉了吗?"刘宽仰起头回答说:“臣不敢醉酒,但深感责任重大,内心忧虑如醉。"灵帝很看重他的说法。
刘宽曾经招待客人,派仆人去买酒。隔了很久,仆人醉醺醺地回来了。客人忍不住,骂道:“畜生。”刘宽即刻派人去探视这个仆人,怀疑他会自杀。并对身边的人说:“他是个好人啊,骂他是畜生,还有什么样的侮辱比这更厉害呢?所以我害怕他会去死。”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准备上朝,已穿好官服的时候,让侍女送上肉汤,故意打翻沾污了官服。侍女匆忙收拾,刘宽神情不变,缓缓地对侍女说:“汤烫伤你的手了吗?”他的性情气度如此。国内的人都称他是长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铁铉,邓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尝谳疑狱,立白。太祖①喜,字之曰“鼎石”。惠帝②建文初,为山东参政。李景隆之北伐也,铉督饷无乏。景隆兵败白沟河,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临邑趋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铉。德州陷,燕兵收其储蓄百余万,势益张。遂攻济南,景隆复大败,南奔。铉与庸等乘城守御。燕兵堤水灌城,筑长围,昼夜攻击。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又遣千人出城诈降。燕王③大喜,军中皆欢呼。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别设伏、断桥。既而失约,王未入城板骤下。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愤甚,百计进攻。凡三阅月,卒固守不能下。当是时,平安统兵二十万,将复德州,以绝燕饷道。燕王惧,解围北归。
燕王自起兵以来,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铉入谢,赐宴。凡所建白皆采纳。擢山东布政使。寻进兵部尚书。以盛庸代景隆为平燕将军,命铉参其军务。是年冬,庸大败燕王于东昌,斩其大将张玉。燕王奔还北平。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未有如东昌者。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
比燕兵渐逼,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绝燕后。文师至直沽,为燕将宋贵等所败,无一至济南者。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战至灵璧,平安等师溃被擒。既而庸亦败绩。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④于市。年三十七。(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
【注】①太祖:明太祖朱元璋。②惠帝:朱元璋之孙,朱元璋死后即位,建文是其年号。③燕王:朱元璋第四子,推翻惠帝即位,即明成祖朱棣。④磔:古代一种分裂肢体的酷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谳疑狱,立白 ? ?狱:案件
B.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 ?部:部队、部下
C.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 ?缀:追击
D.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 ?屯:驻扎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铁铉“多智善战”和“忠君”特点的一组是(?)
A.①愤甚,百计进攻②铉督饷无乏
B.①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②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
C.①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②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
D.①又遣千人出城诈降②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铁铉善于裁决疑狱,太祖朱元璋为此以“鼎石”?二字赐予他,又先后封他为山东参政、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等职,足见朱元璋对他的器重。
B.大将军李景隆率军北伐时,铁铉负责督运粮饷从无匮乏。李景隆兵败后,各守城部队都望风而溃,只有铁铉孤军固守德州。
C.燕王朱棣连续三个月攻打济南,遭到铁铉等守城将士的顽强抵抗。由于久攻不下,军队疲惫,燕王决定撤兵北归,从长计议。
D.盛庸率军在东昌大败燕军,斩杀了燕军大将张玉,取得了抗击燕军以来的重大胜利,从此燕军南下不敢再取道山东。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D
4、(1) 所以趁着大败李景隆的锐气,竭尽全力攻打,希望能攻打下来,却竟然被铁铉等人挫败。
(2) 燕王登上王位以后,将铁铉抓至京城,铁铉背对着燕王在朝堂上大骂,燕王让他回头,他始终不回头,于是在街市上被磔裂而死。(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对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