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7-31 20:07:2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 乃者①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②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注]①乃者:往日,上次。②顜(jiǎng):明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召除为丞相史——除:授予官职 B.从吏幸相国召按之——按:处置 C.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趣:以……为兴趣 D.然百姓离秦之酷后——离:通“罹”,遭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 ) 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②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 ③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④吏舍日饮歌呼 ⑤亦歌呼与相应和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战功的获得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干和力量。 B.汉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下随意问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 C.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夜痛饮醇厚的美酒。 D.曹参起初卑微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后来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相国,有了深交。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D 4.(1)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苛求细微束节,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撵走他们。 ?(2)于是就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一起听到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音,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加以制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酂人也。少失父,佣赁以养母,以孝闻于乡里。年十六,乡人蔡道斑为湖阳戍主,攻蛮锡城,反为蛮所困,道根救之。匹马转战,杀伤甚多,道斑以免,由是知名。 齐建武末,魏主拓跋宏寇没南阳等五郡,明帝遣太尉陈显达率众复争之。道根与乡里人士以牛酒候军,因说显达曰:“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显达不听,道根犹以私属从军。及显达败,道根每及险要,辄停马指示之,众赖以全。 永元中,以母丧还家。闻高祖起义师,乃谓所亲曰:“金革夺礼,古人不避,扬名后世,岂非孝乎?时不可失,吾其行矣。”率乡人子弟胜兵者,悉归高祖。 初到阜陵,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众颇笑之。修城未毕,会魏将党法宗率众二万,奄至城下。道根堑垒未固,城中众少,皆失色。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败之。魏人见意闲,且战又不利,因退走。 豫州刺史韦睿围合肥,克之。六年,魏攻钟离,高祖复诏睿救之,道根率众三千为睿前驱。至徐州,建计据邵阳洲,筑垒掘堑,以逼魏城。道根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城隍立办。及淮水长,道根乘战舰,攻断魏连桥数百丈,魏军败绩。 道根性谨厚,为将能检御部曲,所过村陌,将士不敢虏掠。每所征伐,终不言功。其部曲或怨非之,道根喻曰:“明主自鉴功之多少,吾将何事。”高祖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曰:“此人口不论勋。”处州郡,和理清静,为部下所怀。在朝廷,虽贵显而性俭约,所居宅不营墙屋,无器服侍卫,入室则萧然如素士之贫贱者。 十六年,都督豫州诸军事。将行,高祖引朝臣宴别道根于武德殿,召工视道根,使图其形像。豫部重得道根,人皆喜悦。高祖每称曰:“冯道根所在,能使朝廷不复忆有一州。” 普通元年正月,卒,时年五十八。(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十二》,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与魏军战,败之——败:(假装)被打败 B.魏人见意闲——闲:闲适 C.道根能走马步地——步:丈量 D.其部曲或怨非之,道根喻曰——喻:解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乡人蔡道斑为湖阳戍主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B.①因说显达曰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率乡人子弟胜兵者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D.①出与魏军战②竖予不足与谋 3.下列句中能表现冯道根“谨厚”的一组是(? ) ①少失父,佣赁以养母 ②为将能检御部曲 ③所过村陌,将士不敢虏掠 ④每所征伐,终不言功 ⑤所居宅不营墙屋,无器服侍卫 ⑥豫部重得道根,人皆喜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道根幼年丧父,靠给别人打工挣钱养母,所以在当地以孝出名。乡人蔡道斑任湖阳戍主时,攻打蛮锡城,没有想到反被蛮入围困,是道根救了他,由此冯道根更为出名。 B.建武末年,魏主拓跋宏攻占南阳等五郡,太尉陈显达受皇命率军与之作战,冯道根与乡人用牛肉和酒迎接陈军,大力支援,故陈军大胜,又收复了失地。 C.魏军攻打钟离,高祖下诏让韦睿解救钟离,冯道根率三千兵士充当韦睿的前军参与作战。到达徐州后,计划占据邵阳洲,并身先士卒,积极备战,终于在淮河水涨时击败魏军。 D.冯道根性格谨慎敦厚,做将领能够驾驭士卒,从村边小道走过,将领士卒不敢掳掠。每征伐一地,始终不谈及自己的功劳,高祖知道后,赞扬他不贪功。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到阜陵,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众颇笑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朝廷,虽贵显而性俭约,所居宅不营墙屋,无器服侍卫,入室则萧然如素士之贫贱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祖每称曰:“冯道根所在,能使朝廷不复忆有一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阜陵之战中,冯道根率城中较少兵力竟能击退魏将党法宗所率的两万大军,原因何在?请联系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D 3.B 4.B 5.(1)(冯道根)刚到阜陵时,修城池,远派侦察兵,就像敌人将要来一样,众人都取笑他。 (2)在朝廷,虽然地位显迭却性情节俭,他居住的房屋不加修缮,没有器物、装饰、侍卫,进入室内则空空的,就像贫贱的士人家一样。 (3)高祖常常称赞说:“冯道根在的地方,能使朝廷不再想起有一州。” 6.(1)“修城隍,远斥候”,积极备战。(2)“广开门,缓服登城”,故示“意闲”,大唱空城计,巧骗敌军。(3)“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败之”,造成魏军“战又不利”的局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少学长安,事博士九江来普。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至王莽篡位乃归。会来普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因留教授,徒众数百人。莽败,天下乱。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逸匿山谷,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后复客授江淮间。 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始辟大司徒府。时,显宗始 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事沛国桓荣。”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曰:“得公几晚!”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帝曰:“俞,往,女谐。”因拜荣为博士,引闳、弘为议郎。 车驾幸大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籍,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后荣入会庭中,诏赐奇果,受者皆怀之,荣独举手捧之以拜。帝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以是愈见敬厚,常令止宿太子宫。 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博士张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帝称善,曰:“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即拜佚为太子太傅,特加赏赐,而以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又诏诸生雅吹击磬,尽日乃罢。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三十年,拜为太常。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 辍:停止,中止。 B.十五年不窥家园 窥:注意,留心。 C.荣叩头让曰 让:责备,问责 D.始辟大司徒府 辟:被征召,被任命。
|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桓荣“刻苦自励,教学不怠”的一组是① 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 ?②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 ?③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 ④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籍 ⑤荣独举手捧之以拜? ⑥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 A.③⑤⑥ B.①②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桓荣六十多岁时才做官,后来被命令教授太子,皇帝每次朝会都会让他在公卿面前讲述经书,同他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B.桓荣年轻时求学长安,拜博士九江人来普为师。老师死后,他奔丧九江,背土筑坟,并留在九江,教授学生数百人。
C.桓荣深得皇帝信任,敢于进谏。在谁能做太子的问题上,他不惧权贵,据理力争,最后,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并赏赐他很多财物。
D.桓荣后来被任命为太子少博,皇帝赐予他马车等财物,他认为这些都是研习古事的功劳。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称善,曰:“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5分)
答:
??(2)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5分)
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
(1)光武帝称赞张佚言之有理,说:“想要设置太傅的目的,是用来辅助太子的。现在博士连匡正我都不觉得是难事 ,何况太子呢?”
(2)等到他做了太常,元卿感叹道:“我就象农家人一样目光短浅,哪里想到学习竟能获得如此的好处啊!”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划线词语古今异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
A、欲苟顺私情,则
告诉不许
B、郡县
逼迫,催臣上道
C、阮籍
猖狂 D、将
有事于西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留)民不堪命矣。(承受)
B.秦时与臣游。(游玩)何厌之有。(满足)
C.贰于楚。(从属二主)素善留候张良。(友善、交好)
D.比诸侯之列。(并)太息流涕。(鼻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遗:赠与。游:交好。涕:眼泪。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