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4题。
假如赶快些
美国·詹姆斯·道森
从前,有一个人与他的父亲一起耕作一小块地。一年几次,他们会把蔬菜装满那老旧的牛车,运到附近的城市去卖。除姓氏相同,又在同一块田地上工作外,父子二人相似的地方并不多。老人家认为凡事不必着急,年轻人则个性急躁、野心勃勃。
一天清晨,他们套上了牛车,载满了一车子的货,开始了漫长的旅程。儿子心想他们若走快些,日夜兼程,第二天清早便可到达市场。于是他用棍子不停催赶牛车,要牲口走快些。
“放轻松点,儿子,”老人说,“这样你会活得久一些。”
“可是我们若比别人先到市场,我们更有机会卖好价钱。”儿子反驳。
父亲不回答,只把帽子拉下来遮住双眼,在座位上睡着了。年轻人甚为不悦,愈发催促牛车走快些,固执地不愿放慢速度,他们在四小时内走了四哩路,来到一间小屋前面,父亲醒来,微笑着说:“这是你叔叔的家,我们进去打声招呼。”
“可是我们已经慢了一小时。”着急的儿子说。
“那么再慢几分钟也没关系。我弟弟跟我住得这么近,却很少有机会见面。”父亲慢慢地回答。
儿子生气地等待着,直到两位老人慢慢地聊足了一小时,才再次起程,这次轮到老人驾驭牛车。走到一个岔路口,父亲把牛车赶到右边的路上。
“左边的路近些。”儿子说。
“我晓得,”老人回答,“但这边的路景色好多了。
“你不在乎时间?”年轻人不耐烦地说。
“噢,我当然在乎,所以我喜欢看美丽的风景,尽情享受每一刻。”
蜿蜒的道路穿过美丽的牧草地、野花,经过一条发出淙淙声的河流——这一切年轻人都没有看到,他心里翻腾不已,心不在焉,焦急已极,他甚至没有注意到当天的日落有多美。
黄昏时分,他们来到一个宽广、多彩的大花园。老人吸进芳香的气味,聆听小河的流水声,把牛车停了下来。“我们在此过夜好了。”他叹一口气说。
“这是我最后一次跟你作伴,”儿子生气地说,“你对看日落、闻花香比赚钱更有兴趣!”
“对了,这是你许久以来所说的最好听的话。”父亲微笑说。
几分钟后,他开始打鼾——儿子则瞪着天上的星星,长夜漫漫,儿子好久都睡不着。天不亮,儿子便摇醒父亲。他们马上动身,大约走了一哩,遇到另一位农夫——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力图把牛车从沟里拉上来。
“我们去帮他一把。”老人低声说。
“你想失去更多时间?”儿子勃然大怒。
“放轻松些,孩子,有一天你也可能掉进沟里。我们要帮助有所需要的人——不要忘记。”
儿子生气地扭头看着一边。
到另一辆牛车回到路上时,几乎已是早晨八点钟了。突然,天上闪出一道强光,接下来似乎是打雷的声音。群山后面的天空变成一片黑暗。
“看来城里在下大雨。”老人说。
“我们若是赶快些,现在大概已把货卖完了。”儿子大发牢骚。
“放轻松些…这样你会活得更久,你会更能享受人生。”仁慈的老人劝告道。
到了下午,他们才走到俯视城市的山上。站在那里,看了好长一段时间。二人不发一言。
终于,年轻人把手搭在老人肩膀上说:“爸,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他把牛车掉头,离开了那个叫作广岛的地方。(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文中划线的句子“老人家认为凡事不必着急,年轻人则个性急躁、野心勃勃”。换成这样写?:“父亲认为凡事不必着急,儿子则个性急躁、野心勃勃。”请根据称谓的不同,叙述角度的变化,谈一谈表达效果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多次写到沿途的风景,请分析文中划线句“蜿蜒的道路……”景物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小说中父亲的形象,谈谈你对文中“爸,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采用了“欧·亨利式结尾”。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雨中过伶仃洋
过伶仃洋,冒着细雨,甲棋逢对手上只我孤孤寂寂,航行在文天祥的温漉漉的诗行上。
“惶恐难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尽管诗人已经过了八个世纪,他举袖望故国的颤抖,仍遗落在伶仃洋里,有热泪点点,横飞竖洒,激荡不已。
云不语,雨不语。那宽袍阔带的文官正被元兵押解向死亡,伫产在一块大帆下不语。
那雾遮遮掩掩的岛,叫伶仃岛,这雨中衔一副寒霜脸的海,叫伶仃洋。文天祥叫零丁,令人叫伶仃,不管怎样写,这两个字都叫我受不住。不忍看,也不敢想。
天下伶仃人,不只你一个,偏你浮海赴义,一首诗吟得后人心疚。
我是一个九岁丧父的人,寡母领着我们三兄妹,而我是老大。“长兄若父”,我怎样在九岁十岁直至十五的肩膀上,放得住上有寡母下有弟妹的酸苦期冀?
寡母望我,我望寡母,泪眼相向;一间草房,数亩身田,天有阴晴雨雪,地有泥泞坎坷,人有势利冷眼,别人丰收时我们歉收,过节时别人满嘴油腻,我们数盘清冷。我们有永远卸不去的疲惫,有永远流不完的汗水,有永远忍受屈辱的咬紧牙关。
“长兄若父”,一个少年在风雨里摔打,支撑他的力量只是一个饥饿中不甘人后的期冀。当十六岁进工厂赚钱取工资时,望遍全厂三千人,只有我是十六岁。
一个大雨敲窗的夜,在同宿舍工友的鼾声中,我读到《过伶仃洋》,我哭了。“身世浮沉雨打萍”,“零丁洋里叹零丁”,每一字都击中我感情中最嫩薄的地方,我是那么不堪一触,我哭。
“伶仃”这两个字,是谁选的?仓颉也有_____和_______么?因而这两字才很瘦长,如一个长年饥饿的豆芽的孩子。
“伶仃”这两个音,也要用舌小心吐出,舌头粗壮的得意的人吐不出,它是那么脆弱,重一点就会变形。
从此读书怕见“伶仃”,见时故作不见。读书又受读“伶仃”——当我为我自己,也为母亲弟弟、妹妹挣扎了一天,赚得一元四角钱后,静下来,想哭的时候。
是什么叫我爱了文学?我下班就走理了文字堆里。读进躯体和宣泄出躯全的都蘸满了感情浓法的文字,一种排斥合用排斥热闹的孤零的生活。
一部《易经》圈住我,两千年前已洽谈室,我从小就在零丁洋上漂泊航行。
有人说:“孤独是知识达到崇高境界的一种状态。”
“智商高的人都是孤独的人。”
“孤独是一种超出了平庸与俗气的美学境界。”
说这话的,大约是被过分的热闹优苦了的人吧?大约是难得享受一下短时间的孤独之美吧?
吃含味精的菜太多,一次糖抖黄瓜就被推为最佳滋味,我理解这种心态。
孤独不好,伶仃不好。
当父亲溘然撒手入世,别把一个孤傲的孩子遗落在冷漠和多白眼看里的家族里,那么我不会跟那古代的亡国之官叹伶仃,叹也无力。
如果文天祥置身于抗击异族入侵者的人民大众和爱国勇士的汪洋里,虽自己身死,也去会叹息伶仃。
在伶仃洋里,他正被押解到一个绝望的地方去,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曾为它的广大扬眉得意,南宋却连最后一声国人的哀音也未闻,多寂寞呀。
“零丁洋里叹伶仃”,半生沉浮,一腔宏愿,尽付流水,遥对故国,究何以堪。
爱国者的孤独,悄悄地升华了我的孤苦,家国虽有别,情感却易通。血写的文字有不可局囿的穿透力,这是多么奇妙的心灵感应啊。
文天祥的伶仃别是一番至高境界,怪不得我每读心碎,世人也皆尽可一哭。
小题1: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千古传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2:第一自然侧面中“航行在文天祥的湿漉漉的诗行上”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湿漉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小题3:第九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出其中的四种: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第十二自然段中甲、乙两处横线上应填入的切合文意的一组短语是( )(2分)
A.亡国之痛;悯人之情
B.预见之才;体味伶仃
C.亡国之恨;孤苦家世
D.诗人之情;学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