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君平,西汉时人,曾在成都算卜为生。
⑴诗中颔联和颈联写出了入蜀之路的什么特点?尾联一改一般送别诗哀伤沉郁的风格,写出了新意,请说说有何新意。(4分)
⑵你认为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1)峥嵘险阻,瑰丽优美。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希望他不要过分在意人生的起落,显得豁达、开朗。
(2)“笼”和“绕”。“笼”写出上上树木繁茂、枝叶婆娑并笼罩栈道的景象,生动传神;“绕”写出山下春江环绕蜀城的美景,形象贴切。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王清惠①
太液①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 晓辗关山月。问姮娥③、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注:①王清惠,宫中昭仪(女官)。南宋灭亡后,作俘北上。途径北宋时的都城汴梁夷山驿站,遂在 驿站墙壁上题写本词。②太液,原皇宫太液池。③姮娥,即嫦娥。
小题1: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哪个词语可看作“旧时颜色”的具体描绘?(3分)
小题2:“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句,除了化用《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之外,还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分析。(3分)
小题3:“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句的思想情感与上文相比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请联 系全词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曾记得(1分),忽一声。(1分)晕潮莲脸(1分)。
小题2:①借代,以“鼙鼓”代指元军(1分);②夸张,以“忽一声”便招致“繁华歇”的可悲结局,凸显南宋灭亡的迅速。③夸张,“揭天”似乎是把天这个盖子都要掀开了,渲染元军的浩大声势,(1分)④双关,“繁华歇”表面上是指太液池中的荷花凋谢,实际上指繁华生活、逸乐时代的结束。(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需有分析,只答出修辞手法,不作分析不给分。
小题3:由(上片的)今昔巨变的悲慨与无奈,(1分)(下片前半部分)国破家亡的愤懑与控诉,阶下囚的悲怆与无助,(1分)转而想到追随月里嫦娥,去过同圆缺、共患难的生活(1分),以出世而去过清静寂寞的生活,作为对命运的最后抗争。(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这两句分别统领往昔和如今情景的描写,构成古今对比,感慨昔盛今衰。
小题2:
“忽一声鼙鼓揭天来 ,繁华歇。”鼙鼓,军中所击的鼓,借以指军事行动 。白居易《长恨歌》中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忽然一声鼙鼓惊天动地,元兵汹涌而来,直捣临安。使住在深宫里的高贵妃子 ,猛然发觉,一朝繁华已烟消云散了。“忽一声”突如其来 ;“揭天来”,元兵的汹涌气势;“繁华歇”,则高度概括德祐之变。“繁华”二字,既指繁华生活,也指逸乐时代。“龙虎散 ,风云灭”,由江山巨变,泻出胸中的亡国之恨。南宋朝廷已经土崩瓦解,君臣流散,大势已去。《易经》上有“云从龙,风从虎”的说法。“龙虎散”,指南宋君臣溃散 ,“风云变”,比喻政治上的威势消失。
小题3:
“问姮娥、于我肯从容 ,同圆缺。”对王清惠来说,一位“ 晕潮莲脸君王侧 ”的皇妃,一朝沦为敌俘。是忍辱求荣?还是保持节操?她仰望天空冰冷的月亮,陷入深深地思考之中:月里嫦娥呀,您容许我追随你,去过同圆缺,共患难的生活吗?
古人曾讲:“作诗 ,不可以无我 ”(见清·袁牧《随园诗话》)。诗乃诗人个性之写照。词亦如此。如东坡居士为人洒脱,不拘小节,其诗为豪迈一派。柳永多出入市井,其诗则偏于婉约,写情尤多。清惠的词,艺术个性较为突出,将其婉惜、悲痛、惊恐、凄苦复杂感情 ,表达得淋漓尽致,既可信 ,又维妙维肖。文贵有情 ,这首词传唱良久之原因 ,盖由于此吧。王清惠作的此词,又是其身分的反映。王清惠毕竟是一位昔日受宠的嫔妃,一个弱女子,此时捏在敌人的手掌心里,能做什么?委身求荣非其所愿,出世而去过清静寂寞的生活,不也是一种反抗么?虽然软弱,但这种反抗不更符合王清惠其人的性格么?后来王清惠就去当女道士,了结了一生。可见她写这首词时,也就是当她“ 问姮娥 、于我肯从容 ,同圆缺”时,已经打定要脱离尘世。对她而言,这样做实在唯一可行的办法。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萧?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借代,反问。
(2)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 白
牛渚西江①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①西江:古称约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长江为西江,牛渚就在其中。②谢将军:即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听到孤贫的袁宏在运租船中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非常赞赏,于是邀袁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
1.在“谢尚闻袁宏咏史”的古事中,寄托了诗人对人际关系怎样的美好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在描绘情景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富贵与贫贱的悬隔,不妨碍心灵的相通;对文学的爱好和对才能的尊重.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障。
(意对即可)
2.尾联由实写转入虚写.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烘托出诗人因世无知音、怀才不遇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从内容和结构两角度简析“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答:?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答:?
参考答案:1.从内容上看,是作者远离官场后的生活写照,定下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从结构土看,?出红尘”是全词的“词眼”,统领全词。因为“出红尘”,?才有了下文所描写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
2.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情景的描写,一?展现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