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①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 ②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③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④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⑤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 ⑥有隙,自请出驻广信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1)供养军队多年,物力已耗尽。即使杀了一个钱龙锡,对边疆战事也没有好处,白白毁坏己方的士气,伤害治国的本质。(“殚”“徒”“隳”各1分,“无益于边计”状语后置1分,句子大意1分)
(2)治理天下要讲方法,法律诉状不是用来压制天下人民的器具。龌龊小人,怎么能和他共谋大计?(“所以”“绳”“图”各1分,句子大意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与:赞同。
小题2:③为崇祯帝所为;④表现黄道周的正直勇敢;因此包含③④选项的不能选。
小题3:“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这一假设有误,实际上袁崇焕已经杀死毛文龙。
小题4: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道:称道
B.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度:尺度,限度
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得:能,能够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复:重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魏书曰: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悖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悖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悖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馀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①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卖郊遂②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馀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
[注]①耿纯:东汉著名的开国功臣。王莽死后,李铁兄弟专权,耿纯不愿在长安当官,以骑都尉官职来到河北巨鹿。②郊遂:古代都城外百里为郊,郊外百里为遂,也泛指郊野。
1.下列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参考答案:1.C
2.D
3.B
4.A
5.(1)太祖爱惜他的文才,所以把治民的政务交给他,让他尝试着管理。
(2)这是国家大事,只是看你的计策怎样,我能因为心怀不满而忘记国家大义吗?
(3)尊敬有才的士大夫,谦恭唯恐做得不够,军队中称赞他是忠厚之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22分。
尧君素,魏郡汤阴人也。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帝嗣位,累迁鹰扬郎将。大业末,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俄而通引兵南遁,署君素领河东通守。义师遣将吕绍宗、韦义节等攻之不克。及通军败,至城下呼之。君素见通,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左右皆哽咽。通亦泣下沾襟,因说君素早降以取富贵。君素以名义责之曰:“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通曰:“吁!君素!我力屈而来。”君素曰:“方今力犹未屈,,何用多言!”通惭而退。时围甚急,行李断绝。君素乃为木鹅,置表于颈,具论事势,浮之黄河,沿流而下。河阳守者得之,达于东都。越王侗见而叹息,乃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密遣行人劳之。监门直阁庞玉、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前后自东都归义,俱造城下,为陈利害。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君素卒无降心。其妻又至城下,谓曰:“隋室已亡,何苦取祸?”君素曰:“天下事非妇人所知。”引弓射之,应弦而倒。君素亦知事必不济,每言及隋国,未尝不歔欷。常谓将士曰:“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今谷支数年,食尽,足知天下之事。必隋室倾败,天命有归,吾当断头以付诸君。”后颇得江都倾覆消息又粮尽男女相食众心离骇白虹降于府门兵器之端夜皆光见月余君素为左右所害。
(《北史·尧君素传》)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素以名义责之曰 名义:名号
B.时围甚急,行李断绝行李:使者
C.密遣行人劳之劳:使……劳累
D.君素亦知事必不济济:救济
小题2:下列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因说君素早降以取富贵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
B.我力屈而来 通惭而退
C.君素乃为木鹅乃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
D.天下事非妇人所知君素为左右所害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尧君素“节义”的一组是(? )
①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②君素以名义责之?③越王侗见而叹息?④君素卒无降心?⑤引弓射之,应弦而倒?⑥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尧君素心念旧情,见到兵败而来的屈突通,哽咽流泪,悲伤得不能自控;但又能不为旧情所羁,严历责问屈突通背叛主上的言行。
B.尧君素在城池岌岌可危之时,机智地将请求增援的奏章放入自制的木鹅中传出城去,越王侗见到奏章之后立即向他秘密派军增援。
C.面对旧幕僚的劝降,新朝廷的安抚,尧君素守节不移;妻子到城下劝降,他不但不为之所动,反而拉弓射死了她,足见其意志坚决。
D.尧君素心知守城必败,但对隋仍心存侥幸,所以他常对将士说,城中的粮食吃光,天下之事就定局了,如果隋朝灭亡,那是天意。
小题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后 颇 得 江 都 倾 覆 消 息 又 粮 尽 男 女 相 食 众 心 离 骇 白 虹 降 于 府 门兵 器 之 端 夜 皆 光 见 月 余 君 素 为 左 右 所 害
小题6:将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大业末,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3分)
②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⑴后颇得江都倾覆消息/又粮尽/男女相食/众心离骇/白虹降于府门/兵器之端/夜皆光见/月余/君素为左右所害。
小题1:⑵①大业末年,跟随骁卫大将军屈突通在河东抗拒义军。②你即使在远方能对主上不感到惭愧,但你骑的马,就是代王赐给你的,你有什么颜面骑它呢?
本题解析:
小题1:A.名声和节义,C.慰劳,D.成功
小题1:都表示“于是”;A.来/用;B.表顺承/表修饰;D.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表被动。
小题1:①表明尧君素是炀帝的老臣;③是通过越王侗的反应来进行间接描写。
小题1:奏章中的内容并非“请求增援”,而是对情势的分析;越王侗并未“派军增援”,而是“派遣使者前行慰劳。”
小题1:此题考查断句,要根据文意断句。错、漏两处扣1分
小题1:①得分点“拒”和介宾短语后置各占1分,整句大意1分。②得分点:判断句式和“惭”的翻译各占1分,整句大意1分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正确使用词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