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春游湖
(宋)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小题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6分)
小题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哲理。(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蘸”字(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2分),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2分)。
小题1: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1分),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2分),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蘸”字。注意“简要分析”的要点。
小题1:“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富有哲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注】。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穷秋:晚秋。
1.词的开篇两句给我们展示了怎样的意境?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启超曾将下阕中“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赞为“新奇的比喻”,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展示了凄清寂寥的意境。作用是点明了写景和抒情的时间地点,渲染了人物活动的环境气氛,奠定了全词的抒情基调。(意对即可)
2.词人将“飞花”和“梦、“丝雨”和“愁”这两组本来互不相关的东西,依据它们之间分别具有的“轻”和“细”的相似点,构成了两个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另外,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亦很新奇。总之,此词写的是春愁。秦观将细微的景物和幽渺的感觉极为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梦和愁具体成了我们可以看到的场景。(大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相应问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写“野鸦”好像与“孤雁”无关,你怎么看?阅读全诗,分析诗歌尾联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孤独寂寞,不吃不喝,悲鸣不止,呼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意对即可)
2.写野鸦与孤雁有关。写野鸦是为了反衬孤雁的形象,孤雁是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散乱无趣。诗人借此表达对家乡,对亲朋的强烈思念,也表达了对那些庸夫俗客无法理解自己的志趣的无奈。(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釄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 ①酴釄:一种观赏植物。②婉娩:天气温和的样子。
(1)词的上片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4分)
答:?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7分)
[双调]折桂令·西陵送别
(元)张可久
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在西陵,恨满东州。懒上归鞍,慵开泪眼,怕倚层楼。
春去春来,管送别依依岸柳。潮生潮落,会忘机泛泛沙鸥。烟水悠悠,有句相酬,无计相留。
[注释]①忘机:忘却心计。②泛泛:在水面飘浮或浮行的样子。
小题1:画线句写的是?情景,“懒”状出?之情态,“慵”状出黯然神伤之情态,“怕”状出?之情态。(3分)
小题2:赏析本曲的主要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既别(别后)?无可奈何?孤苦难耐(每空1分,其中第一空写“离别”不给分,第二空第三空只要语意相符即可,字数上不做要求。)
小题2:(1)运用夸张的手法。以“画船儿载不起”“满东州”写出了离愁别恨之重之浓。(答“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一句化虚为实或化抽象为具体且言之成理可给2分,但不能与夸张同时给分)(2)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六句主要为实写,七至十句为虚写。(3)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依依岸柳”仿佛含情,却更令人伤心;抒情主人公常与“泛泛沙鸥”相对,却更显寂寞凄凉。(每点2分,手法1分,分析1分,答出2点即可。答“化用”或“对偶”且分析有据,给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本题实质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通过想象对方来写对离人的思念是诗词中常用的技巧,根据这种技巧可以较为迅速地理解本句的内容。
小题2: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因为本曲有景物的描写,因此手法应先想到融情于景,再根据内容可确定虚实结合,由“画船儿载不起离愁”“载不起”可想到夸张。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