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二)
2017-07-31 20:56:1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戒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旬“雁引愁心去”在北宋《文苑英华》中作“雁别愁心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一些?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描绘了作者登临岳阳楼后所见到的景色,并流露了自己当时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两首诗分别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雁引愁心去”更好一些,“别”字只写雁儿冷漠地别秋江而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引”用拟人手法写雁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山衔好月来”互相映衬,构成对仗,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意对即可)
2.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流露出了一片喜悦之情。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杜甫《登岳阳楼》将忧国伤时之情与身世凄凉之感紧密联系在一起,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意对即可)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静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8分)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小题1:试解释“送春春去几时回”一句中,两个“春”的含义。(4分)
小题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弄”字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前一个“春”指季节,大好春光;后一个“春”既指年华易逝,(2分)又指美好往事的青春时光。(2分)
小题2:“弄”字,采用拟人的手法,(1分)准确而形象地传达出花在云散的情况下,一扫不久前的暗淡而呈现出妖艳美丽的情态。(意思相近即可)(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送春春去几时回”这句话的理解,要扣住这句话后面的内容:“伤流景”“往事后期”。“送春”指自然界中的春天;“春去几时回”,指人生的春天,一指易逝的青春年华,二指美好往事的青春时光。
点评:考点的重点在于把握诗歌的内容,体味诗歌抒发的情感,以及在某个问题上的观点态度。诗歌是一个整体,对思想内容和观点的把握要以语言审读为基础,以形象鉴赏为突破,以表达技巧特别是艺术构思的把握为动力,全面分析。
小题2:试题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因之,分析“弄”字的妙处,就应着重分析其营建出的境界。作答时,可紧扣:在阴云笼罩、暮色迷茫的情况下,花的丰姿不能展现;但云破天际,大地顿时呈现出皎洁的月光,花自展丰采。
点评:炼字,是古诗人的不懈追求;炼字,是高考诗歌中常考的内容。其考查形式也多样,本题理解某字的妙处,一般的解题思路就是表层义和深层义。如果用了修辞手法,则应从内容义和情感义两个方面来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诗人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意境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2.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向往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人物芳而明志洁,权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除夜二首(其一)①
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①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洛阳南渡后第二年的除夕。
小题1:从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来看,第二句中的“意”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古人评价这首诗“结有神致”,你认为尾联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曾经遭逢战乱、亡国南渡的无奈和感伤,漂泊异乡而眼下暂得欢愉的慰藉和与家乡远隔千里的惊叹。
小题2:用虚写的手法,(或:通过联想)写自己要在一年之始万象更新的“明日”登上岳阳楼,远看“岛烟湖雾”中春天来临的景象;拓展了意境,一扫前面情绪的低沉和复杂(纠结),生动地表达了对国运好转的期盼。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古诗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应该在整体把握诗歌内涵的前提下进行。
小题2:本题考查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的身世等。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