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四)
2017-07-31 20:56:1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作,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小题1:“烟如织”“伤心碧”写出了游子登楼望远所见到的怎样的景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分)
小题2:试品析“长亭更短亭”一句中“更”的意味。(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意指天色已晚。融情入景。3分。
小题1:“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说明归期无望,也暗含了离愁将永无穷尽的意思。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诗歌用比喻的手法写了浓烟和青山。描绘出景色再指出其表现手法,即融情入景。
小题1:本题考查炼字。更本意是又的意思,鉴赏时既要结合诗句写出其本意,还要写出其隐含的意思。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思子
吴敬夫
剖阁凌云乌道边,路难闻说上青天。
山川万里身如寄,鸿雁三秋信不传。
落叶打窗风似雨,孤灯背壁夜如年。
老怀一掬钟情泪,几度沾表独泫然。
注释:作者写此诗时,其子吴改过在四川为官。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写蜀地路途艰险,与《蜀道难》有异曲同工之妙。
B颔联写诗人之子在外做官难归,父子之间长久没有书信往来,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C尾联描写诗人老泪纵横的情状,表现出其思子情切、老境悲凉的辛酸,感人至深。
D全诗由描写儿子的境况到父子间的相思,再转写诗人的境遇,脉络清晰,构思巧妙。
【小题2】本诗蕴含着深沉的父爱,下列诗句没有表达这种情感的一项是(3分)
A.嘱儿切莫忧爷娘,忧思成病谁汝将。
B但恐娇儿还恶睡,夜深踏裂不成眠。
C更喜高堂身尚健,斑衣儿女拜庭前。
D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回答此题,需要结合诗句内容,逐项加以排查即可。D项,“全诗由描写儿子的境况到父子间的相思,再转写诗人的境遇,脉络清晰,构思巧妙。”不合实情,尤其是“再转写诗人的境遇”错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回答此题,需要结合诗句内容,逐项加以排查即可。C项,“更喜高堂身尚健,斑衣儿女拜庭前。”表达的是母爱。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鹧鸪天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①。
  注①: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1、这是一首咏桂花的词。上片的一、二两句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描摹桂花的?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要是从光辉(暗、淡)、颜色(轻黄)、体态(柔)、香气四个方面来描摹的。(如从“色泽”和“香气”两方面来阐释,亦可)
2、拟人、对比(或反衬)。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如联系作者,谈到超凡脱俗的品格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和沈石田落花诗
唐寅(明)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小题1:这首诗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巧妙?试作简要赏析。(4分)
小题2: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空,又(1个1分,共2分)“空”字写出了怀才不遇的无奈之情。(1分)“又”说明这种怀材不遇,无法施展抱负的打击并非一次。(1分)
小题2:用典(1分)使用了王昭君不被赏识,张丽华不得君王留幸之典(1分)表达出诗人怀才不遇,仕途不顺,不得重用的苦闷(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古人炼字,一般在五言诗的第三个字,七言诗的第五个字,这个位置一般是动词,当然也有炼形容词,虚词。因此颈联中“空”“又”这两个字用得好。先释词义 ,明手法;后描景象、摹情态;最后点作用、表感情。
点评: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叹词、语气词。
小题2:试题分析:“王昭君偏遇毛延寿”讲的是王昭君的故事。王昭君是汉元帝时期著名的美女,因为不肯贿赂画工毛延寿,被毛延寿故意画得很丑,匈奴来和亲,元帝根据画像的美丑选定了“丑女”王昭君,等到见到真人才知道是绝色美女,汉元帝后悔莫及,一怒之下杀了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张丽华是南朝陈后主的贵妃,极其美貌,隋统帅晋王杨广仰慕美色,因而发兵南朝,派遣高颎先行入城,收图籍、封府库,并索张丽华。高颎认为:“昔太公蒙面以斩妲妃,今岂可留张丽华。”于是在清溪旁将张丽华处斩。从此杨广恨透了高颎,也埋下了后来杀高颎的种子。可见诗的颔联用了王昭君不被赏识和张丽华不得君王留幸的典故。诗人将自己和王昭君和张丽华自比,“偏遇”和“难留”两词,把诗人怀才不遇、不被重用的情感表现出来。
点评:本题的考查内容涉及两个考点,一是诗歌的表达技巧。对于诗歌的表达技巧,首先要知道诗歌表达技巧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并清晰地了解这些内容所表现出的主要特征。这样,就能根据对诗句的具体分析,进而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另一个是考诗歌的思想感情。对此,要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或关键词语,如本题中的王昭君、张丽华,“偏遇”和“难留”等词,抓住这些去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就没有什么难度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小题1】请比较分析一二句中的“泉声”和“鸡鸣”的作用。(5分)
【小题2】三四句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山农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泉声”和“鸡鸣”都是声音,以声衬静,反衬了环境的幽静。(3分) “泉声”突出了山间(自然)的幽静,而“鸡鸣”则充满了世间情味和日常生活气息。(2分)
【小题2】刻画了一位爽直、淳朴、勤劳的山农形象。(3分) “莫嗔”句是山农陪诗人看焙茶时说的致歉语,“却喜”句写山农为天晴而欣喜,流露出劳动者的本色。(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首句“板桥人渡泉声”,截取了行途中的一景。当作者走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他。句中并没有出现“山”字,只写了与山景相关的“板桥”与“泉声”,便颇有气氛地烘托出了山行的环境。“人渡泉声”,看似无理,却真切地表达了人渡板桥时满耳泉声淙淙的独特感受。“泉声”的“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这一句写出农家附近的环境,暗点“过”字。“人渡”的“人”,实即诗人自己,写来却似画外观己,抒情的主体好像融入客体,成为景物的一部分了。短短一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仿佛分享到作者步入幽境时那种心旷神怡之情。
从首句到次句,有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跳跃。“茅檐日午鸡鸣”,是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鸡鸣并不新奇,但安排在这句诗中,却使深山中的农舍顿时充满喧闹的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茅檐陋舍,乃“山农家”本色;日午鸡鸣,仿佛是打破山村沉静的,却更透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这句中的六个字,依次构成三组情事,与首句中按同样方式构成的三组情事相对,表现出六言诗体的特点。在音节上,又正好构成两字一顿的三个“音步”。由于采用这种句子结构和下平声八庚韵的韵脚,读起来特别富于节奏感,而且音节响亮。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这两句是诗人到了山农家后,正忙于劳作的主人对他讲的表示歉意的话。诗人到山农家的前几天,这里连日阴雨,茶叶有些返潮,割下的谷子也无法曝晒;来的这天,雨后初晴,全家正忙着趁晴焙茶、晒谷。屋子里因为焙茶烧柴充满烟雾,屋外晒场上的谷子又时时需要翻晒。因此好客的主人由衷地感到歉意。山农的话不仅神情口吻毕肖,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农的朴实、好客和雨后初晴之际农家的繁忙与喜悦。如此本色的语言,质朴的人物,与前面所描绘的清幽环境和谐统一,呈现出一种朴素、真淳的生活美。第三句是从人物着笔,带出环境。笔法的改变是为了突出山农的形象,作者在“焙茶烟暗”之前,加上“莫嗔”二字,便在展现劳动场景的同时,写出了山农的感情。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反映了他的爽直性格和劳动者的本色。“莫嗔”二字,入情入理而又富有情韵。继“莫嗔”之后,第四句又用“却喜”二字再一次表现了山农感情的淳朴和性格的爽朗,深化了对山农形象的刻画,也为全诗的明朗色调增添了鲜明的一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