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7-31 21:10:5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侨居阳平。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
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宾客义徒皆暴勇士逖遇之如子弟时扬土大饥此辈多为盗窃攻剽富室或为吏所绳逖辄拥护救解之。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节选《晋书·祖逖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见者谓逖有世才具赞:称赞
B.阳平察孝廉辟:征召
C.元帝用为徐州刺史逆:迎接
D.中流击而誓曰楫:船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帝以逖为奋威将军重修岳阳楼
B.此非恶声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C.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请战喻
D.诸兄每忧杳不知其所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祖逖“轻财好侠”特点的一组是(?)(3分)
  ①逖性豁荡,不修仪检?
  ②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
  ③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
  ④宾客义徒皆暴勇士,逖遇之如子弟
  ⑤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
  ⑥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①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祖逖从少年时代起就闻鸡起舞,博览书记,乡党宗族都说他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B.京师发生大乱,祖逖率领亲属宗党数百家避难途中,将自己的车马让给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
C.祖逖认为晋朝发生大乱不是因为皇帝昏庸导致老百姓怨声载道,而是由于藩王争权,自相残杀,使戎狄乘机占领中原。
D.晋元帝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并提供了粮食、布匹,但不提供武器,并让他自己招募士兵。
小题5: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4分)
逖 以 社 稷 倾 覆 常 怀 振 复 之 志 宾 客 义 徒 皆 暴 勇 士 逖 遇 之 如 子 弟时 扬 土 大 饥 此 辈 多 为 盗 窃 攻 剽 富 室 或 为 吏 所 绳 逖 辄 拥 护 救 解 之
小题6: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
②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5分)
君子有三乐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①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注】,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②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注】故:事故,指灾患病丧。
(1)解释下列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王??②怍??
(2)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君子的三乐。
一乐??二乐??三乐?



3、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
A.君既若录,不久望君来?转头向户里,渐愁煎迫 ?
B.新妇初来时,小姑扶床?贫贱有此女,适还家门 ?
C.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D.共事二三年,始未为久?同是被逼迫,君妾亦然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余,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於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节选自班固《汉书·杨胡朱梅云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王孙学习道家学说,临终前想裸葬,遭到了好友祁侯的反对。王孙派人向祁侯报告了实施裸葬的理由,终于说服了祁侯。
B.文章说杨王孙富有,懂得享受,意味着按当时风气,他死后也有条件厚葬,但他偏要裸葬,反衬之下更显出他的主张的可贵。
C.杨王孙认为,最初人们因不忍父母尸体暴露,所以制定葬礼。当时的人崇尚厚葬,成为风气。而厚葬对死者、生者都无益。
D.杨王孙主张裸葬,虽然是一种激进的行为,不易为一般人所接受,但他说的不无道理。他死后,他的后代也就照他遗嘱办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①;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注]①不下带:带,腰带。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判断言语的好坏,关键要体会它有没有深远的意义。
B.一个人能够遵守约定并且施与广博,那么他行的就是善道
C.放弃自己的田地不耕种,却跑到别人的田里去除草,往往是人们的毛病。
D.我们不应该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却降低要求。下标
(2)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请结合上面选段中有关“操守”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