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①沆位最下,特升于上?②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 ③真宗北幸,命沆留守?④其议遂寝 ⑤李文靖真圣人也?⑥李沆尝言其非君子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②⑤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小题4:(1)皇帝曾说到唐朝有结党营私,难以制约,最后导致王室衰弱,大概是因为忠奸难以分辨罢了。(2)作为大臣有密奏的人,不是进谗言就是奸佞小人,我非常讨厌他们,怎么能效仿他们?
小题1:败:败露。
小题2: ①②两句的陈述主体是太宗皇帝。⑤是王旦的评价,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小题3:“经常宵衣旰食,因此深得皇帝的器重”错,只是因为西背用兵“或至旰食”,而未“经常”。皇帝器重也非“因此”之故。
小题4: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尝:曾经。盖:大概。尔:同“耳”,句末语气词。
(2)夫:发语词,无义。恶:讨厌。效尤:效仿。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独乐园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菲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秀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牖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列轩牖,以延凉飕。前后多植美竹,为消暑之所,会之曰“种竹斋”。
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曲其杪,交相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二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轩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衽采药,决渠灌花,操斧剖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唯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之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于己,不以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推行新法。司马光反对新法,被贬为西京(洛阳)御史台,熙宁六年(1073),购地二十亩,筑园。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延凉飕——延:迎取。
B.辨其名物而揭之——揭:为……做标志。
C.事物之理,举集目前——举:借取。
D.虽推以与人——推:推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皆以蔓药覆之——以相如功大,立为上卿
B.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C.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踽踽焉、洋洋焉——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引用孟子、孔子的语句,意在说明“王公大人之乐”“圣贤之乐”是高尚的,而作者自己的“独乐”是迂腐庸俗的。
B.本文记述了独乐园的布局,既有方位介绍,又有形状描摹,并依据区域的景观特点或功能命名,突出了“独乐园”命名之寓意。
C.作者在此小园中悠闲自得,生活内容丰富,时而在“读书堂”思考事理,时而在庭院中钓鱼灌花、登高望远,其乐胜于园外之乐。
D.作者以问答形式说明自己并非不想推了于人,而是别人不肯同此乐,所以才独享其乐,这就委婉地表达了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参考答案:1.C
2.B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解析重点词。
①日暮,有士人来,启南扉?启:_____? _____
②而听其音声,殊不类浙?类:___________
③觉有人至寝所,急起审顾?审:___________
④非义之物,污吾囊橐?污:___________
⑤二者,凡以投时好耳?投:____________
⑥明日恐燕他出,早诣邀致?诣:____________
⑦要有微衷,难以遽白?要:____________
⑧果有白杨,乌巢其颠?颠:_____________
⑨因营坟葬诸斋外?营:_____________
⑩嘱坐少待,先入白母?白:______________
泽被发肤?被:______________
无不曲承母志?志:? ?
参考答案:①打开②像③详细,周密④弄脏⑤迎合⑥前往,到……去⑦总⑧顶部⑨修建⑩察告
覆盖
心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易》称“《遯(dùn同“遁” ) 》之时义大矣哉”。又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是以尧称则天,不屈颍阳之高;武尽美矣,终全孤竹之洁。自兹以降,风流弥繁,长往之轨未殊,而感致之数匪一。
逢páng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也。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萌素明阴阳,知莽将败,有顷,乃首戴瓦盎,哭于市曰:“新乎新乎!”因遂潜藏。及光武即位,乃之琅邪劳山,养志修道,人皆化其德。
北海太守素闻其高,遣吏奉谒致礼,萌不答。太守怀恨而使捕之。吏叩头曰:“子康大贤,天下共闻,所在之处,人敬如父,往必不获,只自毁辱。”太守怒,收之系狱,更发它吏。行至劳山,人果相率以兵弩捍御。吏被伤流血,奔而还。后诏书征萌,托以老耄,迷路东西,语使者云:“朝廷所以征我者,以其有益于政,尚不知方面所在,安能济时乎?”即便驾归。连征不起,以寿终。
周党字伯况,太原广武人也。家产千金。少孤,为宗人所养,而遇之不以理,及长,又不还其财。党诣乡县讼主乃归之既而散与宗族悉免遣奴婢遂至长安游学初乡佐尝众中辱党党久怀之。后读《春秋》,闻复仇之义,便辍讲而还,与乡佐相闻,期克斗日。既交刃,而党为乡佐所伤,困顿。乡佐服其义,舆归养之,数日方苏,既悟而去。自此敕身修志,州里称其高。
及王莽窃位,托疾杜门。自后贼暴从横,残灭郡县,唯至广武,过城不入。建武中,征为议郎,以病去职,遂将妻子居黾池。复被征,不得已,乃着短布单衣,穀皮绡头,待见尚书。及光武引见,党伏而不谒,自陈愿守所志,帝乃许焉。博士范升奏毁党,诏曰:“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太原周党不受朕禄,亦各有志焉。其赐帛四十匹。”党遂隐居黾池,著书上下篇而终。邑人贤而祠之。
井丹字大春,扶风郿人也。性清高,未尝修刺修人。建武末,沛王辅等五王居北宫,皆好宾客,更遣请丹,不能致。信阳侯阴就,光烈皇后弟也,以外戚贵盛,乃诡说五王,求钱千万,约能致丹,而别使人要劫之。
丹不得已,既至,就故为设麦饭葱叶之食。丹推去之,曰:“以君侯能供甘旨,故来相过,何其薄乎?”更置盛馔,乃食。及就起,左右进辇。丹笑曰:“吾闻桀驾人车,岂此邪?”坐中皆失色。就不得已而令去辇。自是隐闭,不关人事,以寿终。
《后汉书·逸民列传七十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遣吏奉谒致礼奉谒:拜见
B.及王莽窃位,托疾杜门杜:关闭
C.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宾:归顺
D.以君侯能供甘旨,故来相过过:经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及光武即位,乃之琅邪劳山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后诏书征萌,托以老耄汝殁以六月二日
C.少孤,为宗人所养吾属今为之虏矣!
D.及光武引见,党伏而不谒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逸之风,可溯及远古,唐尧、周武王成全了隐士的隐逸志节,历代选择隐逸的人很多,但是他们隐逸的动机不尽相同。
B.逢萌、周党最初选择隐居避世,是因为他们都不满王莽篡权;而井丹避世隐居则是因为他本性清高,不愿意与王侯贵戚结交。
C.光武帝即位以后曾多次征召逢萌、周党,他们没有因为时局改变而积极入仕,而是委婉地拒绝了朝廷的聘用,坚持独善其身,光武帝对此非常不满。
D.周党品德高尚,得到人们的景仰。王莽篡位期间,社会动荡,常有匪盗屠城的血案发生,可对广武城却能网开一面,居然过城而不入。
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党诣乡/县讼主/乃归之/既而散/与宗族悉免/遣奴婢/遂至长安游学/初乡/佐尝众中辱党/党久怀之
B.党诣乡县讼/主乃归之/既而散与宗族/悉免遣奴婢/遂至长安游学/初/乡佐尝众中辱党/党久怀之
C.党诣乡县/讼主/乃归之/既而散与宗族/悉免遣/奴婢遂至长安游学/初/乡佐尝众中辱党/党久怀之。
D.党诣乡县讼主/乃归之/既而散与宗族/悉免遣奴婢/遂至长安游/学初/乡佐尝众中辱党/党久怀之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3分)
(2)朝廷所以征我者,以其有益于政,尚不知方面所在,安能济时乎?(4分)
(3)乃诡说五王,求钱千万,约能致丹,而别使人要劫之。(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
(1)他回来后,带领家属迁往海滨,在辽东客居。
(2)朝廷征召我的原因,认为我对政事有益处,(我)连方向都不知道,怎能救时呢?
(3)于是骗说五王,求用千万钱,相约能把井丹请来,而另外使人在半路抢劫他。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D过,应为拜访之意。故答案选D。
小题2: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C项“为”都是表被动,A项:动词,到/代词,我; B项:介词,用/介词,在;D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小题3: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C周党是直接向光武帝陈述自己的志向而不是委婉拒绝,同时面对光武帝的多次征召并不是每次都委婉拒绝,光武帝对此并非不满,而是理解。故答案选C。
小题4: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介词、语气助词、连词等等)。
小题5: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