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7-31 21:22:3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一6题。 梅尧臣 梅尧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侍读学士询从子也。工为诗,以深远古淡为意,间出奇巧,初未为人所知。用询荫为河南主薄,钱惟演留西京,特磋赏之,为忘年交,引与酬唱。欧阳修与为诗友,自以为不及。尧臣益刻厉,精思苦学,由是知名于时。宋兴,以诗名家为世所传如尧臣者,盖少也。尝语人日:“凡诗,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矣;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也。”世以为知言。历德兴县令,知建德、襄城县,监湖州税,签书忠武、镇安判官,监永丰仓。大臣屡荐宜馆阁,受召,赐进士出身。 宝元、嘉祜中仁宗有事郊庙,尧臣预祭,辄献歌诗,又尝上书言兵。注《孙子》十三篇,撰《唐载记》二十六卷、《毛诗小传》二十卷、《宛陵集》四十卷。尧臣家贫,喜饮酒,贤士大夫多从之游,时载酒过门。善谈笑,与物无忤,恢嘲刺讥托于诗,晚益工。有人得西南夷布弓衣,其织文乃尧臣诗也,名重于时如此。 (《宋史·列传二0二》) 1.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侍读学士询从子也从子:侄子。 B.以深远古淡为意?古淡:质朴淡泊。 C.以为知言?知:知己。 D.尧臣益刻厉?益:更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由是知名于时?②名重于时如此 B.①间出奇巧?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①用询荫为河南主簿? ②广用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D.①凡诗,意新语工?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3.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初未为人所知。?②以诗名家为世所传如尧臣者。 ③欧阳修与为诗友。?④其织文乃尧臣诗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后为至也。 ②大臣屡荐宜在馆阁。 ③贤士大夫多从之游。 ④恢嘲刺讥托于诗。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梅尧臣“诗才”的一组是? (? ) ①工为诗,以深远古淡为意?②用询荫为河南主簿 ③欧阳修与为诗友,自以为不及?④世以为知言 ⑤宝元、嘉祜中仁宗有事郊庙,尧臣预祭,辄献歌诗 ⑥喜饮酒,贤士大夫多从之游,时载酒过门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梅尧臣是宣州宣城人,他特别擅长写诗。他的诗,追求一种深远质朴淡泊的意境,并常?于平淡中.显现出匠心独运的功力,可惜起初还不被人赏识。 B.后来,梅尧臣做了河南主簿,与名人钱惟演成为忘年之交,又与欧阳修结为诗友,在这?些名人的支持下,他终于在宋代文坛上一下子出了名。 C.梅尧臣曾在德兴、建德、襄城任职,并先后担任过几任地方官。大臣们多次举荐梅尧臣?担任馆阁之职,因而他受到皇帝的召试,并被赐进士出身。 D.梅尧臣喜欢饮酒,名贤及士大夫与之交往甚密,并常常带着酒到其家共享。梅尧臣十分?健谈,且无所畏惧,嬉笑怒骂之情皆寄寓于诗中,晚年尤其如此。
参考答案:1.C。知:同“智”。2.D。A在。B间或,断断续续。?因。D①精巧。②手工业者。 3.B。①②被动句。③省略句。④判断句。4.①这样的诗作才能称得上是上乘之作②大臣们屡次举荐他担任馆阁之职③名贤及士大夫多与之交往甚密④嬉笑怒骂之情都寄寓在诗中。5.A。②表现梅尧臣做河南主簿的缘起。④表现世人对梅的态度。⑥表现梅喜酒。6.“在这些名人的支持下”文中无根据。
本题解析:[译文]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是侍读学士梅询的侄子,特别擅长写诗。他的诗,追求一种深远质朴淡泊的意境。并常于平淡中显现出匠心的功力。起初很长一段时间,他的诗才没有被人们认可,后来,梅尧臣因为梅询的荫功而任职为河南主簿。当时留守西京的钱惟演惊叹他的才华、特意来与他研讨学问,与他成了忘年之交,并相互吟诗酬唱。欧阳修也与梅尧臣结为诗友,并承认自己的寺才不如梅尧臣。梅尧臣因此更加刻苦自律,精心勾思,潜心苦读,终于在宋代文坛上名声大振。自彩以来,像梅尧臣那样,因为诗才出类拔萃而流芳后世的人是不多的。梅尧臣曾对人说:“大凡写诗,要注意立意新颖,语言精巧,应发前人所未发,感前人所未感,那才算好诗。并且能把难写之景写得活灵活现,如在眼前,又能使读者在诗句之外领悟到深远而美妙的意境。这样的诗作才能称得上是上乘之作。”大家都以为梅尧臣所说的是至理名言。梅尧臣曾做过德兴县令,任建德、襄城知县,并先后担任监湖州税,签书忠武、镇安判官、监永丰仓等地方官。大臣们数次举荐他担任馆阁之职,因而梅尧臣得以受皇帝召试,并被赐进士出身。 宝元、嘉祜年间,梅尧臣随宋仁宗参加郊庙祭典,并献上赞美诗,还曾向皇帝上书谈振军备战之事。梅尧臣为《孙子十三篇》作过注,撰有《唐载记》二十六卷、《毛诗小传》二十卷、《宛陵集》四十卷。梅尧臣家庭清贫,喜欢饮酒。名贤及士大夫多与之交往甚密,并常常带着酒到他家与之共饮。梅尧臣十分健谈,且无所畏惧。嬉笑怒骂之情皆寄寓于诗中,晚年尤其如此。有人曾得到过西南偏远地区少数民族一件布衣,发现布衣上绣织有梅尧臣的诗句,可见梅尧臣在当时的名声是何等大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篷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①,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②,其渐之滫③,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荀子·劝学》) [注释]:①涅:黑泥。②“兰槐”句:芷本是兰槐的根。兰槐,一种香草。③滫xiǔ,臭水。 小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A.不扶而直(扶持) B.其渐之滫(浸、浸染) C.庶人不服(佩服) D.其质非不美也(本质)
| 小题2: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段的大意。(2分) ?▲?▲? 小题3:翻译划线的句子(11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分) ?▲?▲?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分) ?▲?▲? (3)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3分) ?▲?▲? (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只要回答到,在学习或成长、成才过程中,环境起到重要作用的即可得分。 全段翻译:蓬草长在大麻中,不去扶持它也会挺直;雪白的沙子混在黑泥中,就会和黑泥一样黑。兰槐的根就是芷,如果把它浸在臭水中,君子就不再接近它,一般人也不再佩带它。它的本质不是不美,而是所浸泡的臭水使它这样的。所以君子居住时必须选择乡邻,交往时必须接近士人,这是防止自己误入歧途而接近正道的方法。 小题1:翻译(11分) (1)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共2分, “生”“假”各1分) (2)那人与那个人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不相上下。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十分羞耻;以地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似于奉承巴结。(共3分,“相若”“谀”各1分,句意1分) (3)所以君子居住时必须选择乡邻,交往时必须接近士人,这是防止自己误入歧途而接近正道的方法。(共3分,“游必就士”“ 近中正”各1分,句意1分) (4)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共3分,“往”“ 盈虚” 各1分,句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实词含义的把握。C项“服”应为“佩带”。 小题2: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概括能力。结合全文,抓住关键句“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即可概括出答案。 小题3:本题考查翻译能力。注意关键词翻译准确。如:(1) “生”“假”各1分(2) “相若”“谀”各1分,(3) “游必就士”“ 近中正”各1分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与友人彭雪涛书 于成龙 广西柳州罗城,偏在山隅,土司①环绕,山如剑排,水如汤沸,蛮烟瘴雨。北人居此还者什不得一二。 选授后,亲者不以为亲,故者不以为故。同年生王吉人,劝勿往。私心自度:“古人‘利不苟趋,害不苟避’之义何为?”俯首不答。抵舍,典鬻田屋,得百金,携苍头②五人,拜先祠,别老母,门内外但闻哭声,不复回顾。 行及湖南冷水滩,卧病,扶掖陆行。之桂林,皆劝以善调治,勿亟赴罗城。抱痾之人,至是胆落,往日豪气,不知消磨何所矣!到县庭,无门垣,草屋三间,内廨支茅穿漏,四无墙壁。郁从中来,病不自持,一卧月余。从仆环向而泣,了无生气。乞归无路,扶病理事,立意修善,以回天意。凡有陋弊,清察厘革。无几何,一仆死,余仆皆病。万里一身,生死莫主。夜枕刀卧,床头树一枪以自防。然思为民兴利除害,囊无一物,猺獞虽顽,无可取之资,亦无可杀之仇也。事至万不得已,则勉强为之。申明保甲,不得执持兵器。间有截路伤命,无踪盗情,必务缉获,推详真实。渐次人心信服,地方宁静。而地与柳城西乡接境,其人祖孙父子,生长为贼,肆害无已。约某乡民练兵,亲督剿杀。渠魁③俯首,乞恩讲和,掳掠男女牛畜皆送还。敢有侵我境者,竟行剿灭,而邻盗渐息。 嗣后官民亲睦,环集问安,如家人父子。而民俗婚丧之事,亦皆行之以礼,感之以情。罗城之治,如斯而已。 自数年来,本非为功名富贵计,只欲生归故里。日二食或一食,读书堂上,坐睡堂上。首足赤露,无复长官之礼。夜以四钱沽酒一壶,无下酒物,快读唐诗,痛哭流涕,并不知杯中之为酒为泪也。回想同僚诸人,死亡无一得脱。是以赴蜀之日,益励前操,至死不变。偶书寄,以发知己万里一慨。 (节选自《清文观止》) [注]①土司:元、明以来,在西北、西南等蛮苗地区设置由少数民族的首领充任世袭的官职。②苍头:仆人。③渠魁:盗寇中的首脑。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鬻田屋,得百金?鬻:卖。 B、凡有陋弊,清察厘革?厘:整理。 C、皆劝以善调治?调治:调整,治理。 D、申明保甲?申明;陈述,说明。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作者于成龙“利不苟趋,害不苟避”的一组是(?) ①门内外但闻哭声,不复回顾?②往日豪气,不知消磨何所矣 ③乞归无路,扶病理事,立意修善,以回天意?④万里一身,生死莫主 ⑤约某乡民练兵,亲督剿杀?⑥事至万不得已,则勉强为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罗城赴任之前,朋友王吉人曾劝告于成龙,不要去那蛮荒僻野之地,于成龙没有动摇。 B、于成龙熬过了数年的艰难生活,既是为了能向朝廷表明自己的节操,也是为了能有朝一日能加官进爵。 C、于成龙经常一个人喝酒吟诗,想到自己的处境则痛哭流涕,可见他是一个性情中人。 D、在于成龙的精心治理下,罗城安定太平,官民之间像家人一样和睦融洽。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选授后,亲者不以为亲,故者不以为故。(3分) (2)间有截路伤命,无踪盗情,必务缉获,推详真实。(4分) (3)是以赴蜀之日,益励前操,至死不变。(3分)
参考答案: 1.D 2.C 3、B
本题解析: 1.(调治:调养,治疗) 2.(②④⑥三项是写她的无可奈何的心态和遭遇) 3、(只是为了生归故里,不是为了功名。) 4、(1)经过选定授予官职后,亲戚不把我当亲戚,老朋友不把我当作老朋友。 (2)偶尔有在路上拦截伤人性命,(以及)没有踪迹的盗窃案件,务必要查明捉拿,推究详细真实。 (3)因此到四川赴任的日子,会更加勉励以前的节操,到死不变。 文言文译文: 广西柳州府的罗城县,在山脚的偏僻处,土司官环绕期间,山像剑一样排列,水像汤一样沸腾,山川湿热郁蒸的气弥漫着。北方的人住在这里,能回去的十个人中不到二三个。 经过选定授予官职后,亲戚不把我当作亲戚,老朋友不把我当作老朋友。跟我同年的王吉人,劝我不要去,我私心忖度自己:“古人说‘不苟且追求财利,不苟且逃避祸害’的意义是什么?”低着头不回答。回到家里典押卖掉田屋,得到一百金,带着五个仆人,拜祭了祖先祠堂,辞别了老母,门内外只听得哭声一片,我没有再回头看看。 行到湖南冷水滩,生病了,仆人搀扶着我走陆路。到了桂林,都劝我好好调养疗治,不要急着赶赴罗城。抱病的人,到这时胆小起来了,往日的豪气,不知道消磨到哪里去了。到了县署,(看到)没有门墙,只有三间草屋,里面的官舍由茅草支撑着,破败有漏孔,四面没有墙壁。忧郁从心里产生,病重不能自己坚持,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跟来的仆人围着我哭泣,毫无生气。请求回家没有门路,(只有)拖着病体办事,立志做善事,来挽回天意。凡是有坏的弊端,就清理改革。没过多久,一个仆人死了,其余的仆人都生病了。一个人离家万里,生死不能自主。夜里枕着刀睡觉,床头立着一把枪来自己防备。然而想到替百姓兴利除弊害,袋里没有一件东西,猺獞(少数民族)虽然贪婪,没有可以得到的资财,也没有可杀的仇怨了。事情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就勉强去做。申明采用保甲的乡兵制度,百姓不能持有兵器。偶尔有在路上拦截伤人性命,(以及)没有踪迹的盗情,务必要查明捉拿,推究详细真实。渐渐地百姓相信佩服我,罗城县一片安宁。然而罗城与柳城西乡接境,那地方的祖孙父子,世代都是做贼,放肆为害没有停止。约定让某乡民练兵,我亲自督师前去剿杀。(后来)那首领乞求宽恕请求讲和,掳掠的男女牛畜都送回来了。敢有侵犯我边境的,都要剿灭,于是邻近的强盗渐渐少了。 后来官民亲近和睦,环聚着来问安,像家人父子一样。而且百姓风俗婚丧的事,也都依照礼节去做,用真情来感化(百姓)。罗城的安定太平,就是这样罢了。 这些年以来,原本不是为了功名富贵打算,只是想要活着回到故乡。每天吃一餐或两餐,在堂上读书,也在堂上坐睡,露首赤脚,不再有官长的礼节。夜里拿四文钱买一壶酒,没有下酒菜,就畅快地吟诵着唐诗,痛哭流涕,并不知杯中的是酒还是泪啊。回想同官署做官的许多人,都死去了,没有一人能幸免。因此到四川(赴任)的日子,会更加勉励以前的节操,到死不变。偶尔给你写这封信,来抒发知己在万里之外的一种慨叹。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骨尧然有形①。撽以马捶②,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③子有亡国之事、斧铖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纵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颦蹙额④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节选自《庄子·至乐》) 注:①骨尧(xiāo)然有形:骨尧然,尸骨干枯的样子。有形,有似生人头颅的形状。②撽(qiào)以马捶:撽,敲打旁击。马捶,马鞭。“捶”同“棰”。③将(qiāng):抑或,表推测。④深颦(pín)蹙(cù)额:皱眉头,愁苦的样子。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 患:担心 B.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 累:负担 C.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虽:即使 D.吾使司命复生子形复:恢复
|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3分)
(2)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3分)
小题3:这段文字选自《庄子·至乐》。在庄周看来,最大的乐趣是什么?这体现了庄周怎样的“生死观”?(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或是你有不好的品行,怕给父母妻子留下耻辱而这样的呢?答案:我怎能舍弃南面为王的快乐而再次去受人间的劳苦呢?
小题3:在庄周看来,人活着是痛苦的,死才是最快乐的事。这是庄周对当时黑白颠倒的社会的愤激之言。
本题解析:
小题1:A项,“患”,此处应为名词,祸患。
小题2: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句式和词语。“将”,抑或;“不善之行”,不好的品行;“愧”,愧疚;“丑”,羞耻;“安能”,怎么能;“南面王”,面朝南做君王;“劳”,劳苦。
小题3:解答时,要结合故事的内容,从骷髅的最后一句话“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中不难看出。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则”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人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E.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参考答案:AE
本题解析:A就,承接连词 B乃,是就是 C连词,用在对比句中 D转折连词 E就,承接连词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