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7-31 21:22:3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人。质度瑰伟,有公侯之器。出为蕲州刺史,颇著恩信。尝岁终阅郡狱囚,囚有自告者曰:“某有父母在,明日元正不得相见。”因泣下。元膺悯焉,尽脱其械纵之,与为期。守吏曰:“贼不可纵。”元膺曰:“吾以忠信待之。”及期,无后到者。由是群盗感义,相引而去。 元和初,迁谏议大夫、给事中。规谏驳议,大举其职。及镇州王承宗之叛,宪宗将以内臣吐突丞璀为招讨处置使。元膺与给事中穆质等八人抗论不可。指谕明切,宪宗纳之,为改使号,然犹专戎柄,无功而还。出为同州刺史,及中谢,上问时政得失,元膺论奏,辞气激切,上嘉之。翌日谓宰相曰:“元膺有谠言直气,宜留在左右,使言得失,卿等以为何如?”李藩、裴珀贺曰:“陛下纳谏,超冠百王,乃宗社无疆之休。臣等不能广求端士,又不能数进忠言,孤负圣心,合当罪戾。请留元膺给事左右。” 度支使潘孟阳与太府卿王遂迭相奏论,孟阳除散骑常侍,遂为邓州刺史,皆假以美词。元膺封还诏书,请明示枉直。江西观察使裴堪奏糜州刺史李将顺赃状,朝廷不覆按,遽贬将顺道州司户。元膺曰:“廉使(官名)奏刺史赃罪,不覆检即谪去,纵堪之词足信,亦不可为天下法。”又封诏书,请发御史按问,宰臣不能夺。 十年七月,郓州李师道留邸伏甲谋乱。师道伏甲百余于邸院,将焚宫室而肆杀掠。已烹牛飨众,明日将出。会小将李再兴告变,元膺追兵伊阙,围之……及穷按之,嘉珍、门察皆称害武元衡者。元膺以闻,送之上都。元膺因请募山河子弟以卫宫城,从之。盗发之日,都城震恐,留守兵寡弱,不可倚。而元膺坐皇城门,指使部分,气意自若,以故居人帖然。 数年,充河中节度等使。时方镇多事姑息,元膺独以坚正自处,监军使及往来中贵,无不敬惮。入拜吏部侍郎,因疾固让,改太子宾客。元和十五年二月卒。(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公侯之器——器:才能 B.宰臣不能夺——夺:争夺 C.及穷按之——按:查办 D.因疾固让——固:坚决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吕元膺“大举其职”的一组是( ) ①尽脱其械纵之 ②元膺与给事中穆质等八人抗论不可 ③皆假以美词 ④请明示枉直 ⑤纵堪之词足信,亦不可为天下法 ⑥元膺追兵伊阙,围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元膺任蕲州刺史时体恤囚犯思家之苦,允许他们春节回乡与家人团聚,当地的盗贼因此而感动,主动离开了蕲州。 B.吕元膺反对吐突丞璀为招讨处置使,致使出兵无功而返,险些被贬到同州,后因正气直言受赏识,才又留在皇上身边。 C.吕元膺除了能尽心规谏外,还具有军事才能,曾在平定李师道叛乱时表现出色。 D.吕元膺在任河中节度使等职时,地方掌权的军官处理政务多不守原则,只有他坚持正道,因此监军使及往来办事的宦官都很敬畏他。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等不能广求端士,又不能数进忠言,孤负圣心,合当罪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元膺坐皇城门,指使部分,气意自若,以故居人帖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有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过:探访?B.一日,大雪向夜?向:将近 C.太祖侧微,普从之游?微:地位低?D.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识:认识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因与普计下太原?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B.①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②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C.①岂得以喜怒专之?②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D.①普坚以为请?②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表示赵普的正直有谋略的一项是 ①因与普计下太原?②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将安逃乎??③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 ④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⑤太祖素恶其人……普坚以为请?⑥且刑赏天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①③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在陈桥驿和太宗(晋王)及诸将一起拥戴宋太祖做了皇帝,因辅佐有功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等官职。 B.赵普为臣十分谨慎,退朝后在家时,也不敢穿便服,害怕皇上一旦到自己家来而失礼,而宋太祖对他们夫妇也很亲近随便。 C.在是否先攻打太原一事上,显示了赵普的思虑深远,但从多次谈论太祖做皇帝前二人交往的一些不足之事来看,又显得不够豁达。 D.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说爱嫉妒别人,但能以天下为己任。这从他关门读《论语》、临朝断案、抗颜迁官等事中就可以看出。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烈妇传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①,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②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③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杨氏亲为之爨④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飞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唐·李翱《杨烈妇传》,有删节) 【注释】①李希烈陷汴州:唐德宗建中三年,淮南节度史李希烈拥兵割据,自称建兴王,第二年攻陷汴州(现河南开封)等地,自称楚帝。不久为刘洽所败,后来被部将毒死。?②俘累:抓获捆绑。累,通“缧”,用绳索捆绑。 ③徇:宣布命令。?④爨:(cuàn)烧火煮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又将盗陈州 盗:偷盗 B.仓廪皆其积也积:积聚的粮食 C.县令,诚主也 诚:诚然、确实 D.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固:坚持
| 小题2:以下几句话,全都直接表现杨氏大智大勇的一组是(?)(3分) ①力不足,死焉,职也。?②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③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④亲为之爨以食之。? ⑤贼失势,遂相与散走?⑥杨氏至兹犹存。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
小题3:下列叙述,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当叛军将要攻城之初、大敌来临之前,在妻子的劝说之下,县令李侃决定和妻子杨氏英勇抗争,同仇敌忾,誓与城共殉。终于用“义”和“勇”保全了项城。
B.当“李侃不知所为”时,杨氏劝夫带头守城,身先士卒。文章对杨氏给予高度赞扬,认为其行为当合于孔子的“仁者必有勇”。
C.杨氏多方发动城民,晓之以理,许之以利,并且亲临战地为军士做饭,激励士卒斗志。大家众志成城,击败了叛军。
D.叛军作鸟兽散,败走的原因除项城城民和吏卒军士勇守城池外,还应该由于刚开始交战就损失主帅,六军无主,失势而逃。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兵与财皆无,将若何?(3分)
(2)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3分)
(3)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
(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人。乾隆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再迁左春坊左庶子。京察,授贵州都匀府知府。高宗以昀学问优,加四品衔,留庶子。寻擢翰林院侍读学士。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得罪,昀为姻家,漏言夺职,戍乌鲁木齐。释还,上幸热河,迎銮密云。试诗,以土尔扈特全部归顺为题,称旨,复授编修。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大学士刘统勋举昀及郎中陆锡熊为总纂。从《永乐大典》中搜辑散逸,尽读诸行省所进书,论次为《提要》上之,擢侍读。上复命辑《简明书目》。坐子汝传积逋被讼,下吏议,上宽之。旋迁翰林院侍读学士。建文渊阁藏书,命充直阁事。累迁兵部侍郎。《四库全书》成,表上。上曰:“表必出昀手!”命加赉。迁左都御史。再迁礼部尚书。复为左都御史。畿辅灾,饥民多就食京师。故事,五城设饭厂,自十月至三月。昀疏请自六月中旬始,厂日煮米三石,十月加煮米二石,仍以三月止,从之。复迁礼部尚书,仍署左都御史。疏请乡会试《春秋》罢胡安国传,以《左传》本事为文,参用《公》、《穀》,从之。嘉庆元年,移兵部尚书。复移左都御史。二年,复迁礼部尚书。疏请妇女遇强暴,虽受污,仍量予旌表。十年,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卒,赐白金五百治丧,谥文达。
昀学问渊通。撰《四库全书提要》,进退百家,钩深摘隐,各得其要指,始终条理,蔚为巨观。惩明季讲学之习,宋五子书功令所重,不敢显立异同;而于南宋以后诸儒,深文诋諆,不无门户出入之见云。(选自《清史·纪昀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擢翰林院侍读学士——寻:不久
B.论次为《提要》上之——次:次序
C.坐子汝传积逋被讼——逋:逃亡
D.惩明季讲学之习——惩:苦于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纪昀“学问渊通”的一组是(? )
①再迁左春坊左庶子 ②以土尔扈特全部归顺为题,称旨 ③以《左传》本事为文
④卒,赐白金五百治丧,谥文达 ⑤撰《四库全书提要》,进退百家 ⑥各得其要指,始终条理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宗因为纪昀学问突出,加授四品官衔,留任庶子的官职。不久破格提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
B.纪昀从《永乐大典》中搜集散失的篇章,阅读了各行省所进献的书,评定排列顺序,写成《提要》呈献给皇上。
C.朝廷建造文渊阁收集藏书,命令纪昀管理文渊阁的事务。后来经多次升迁纪昀成为兵部侍郎。
D.纪昀在撰写《四库全书提要》时,没有门户之见,对于南宋后各位大儒,非常苛刻痛加批驳。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得罪,昀为姻家,漏言夺职,戍乌鲁木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五城设饭厂,自十月至三月。昀疏请自六月中旬始,仍以三月止,从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下列加点的“于”字与“青于蓝”中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月出
于东山之上
B.当其欣
于所遇
C.霜叶红
于二月花
D.余
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