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一)
A.“空气罐头”从其诞生的那天起就承担着旅游营销的重任,出售“空气罐头”旨在吸引更多的人去当地旅游。 B.无形的空气摇身成为有形的商品,我们除了赞叹商家的精明,更应该感叹人类对环境的肆意破坏。 C.空气本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而今我们却要花钱享受,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D.作为国人,要读懂“空气罐头”的隐喻,它不应该只是商业噱头,更应成为“治污护绿”的助推剂。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国 王?且慢;拿酒来。哈姆莱特,这一颗珍珠是你的;祝你健康!把这一杯酒给他。(喇叭齐奏。内鸣炮。)
哈姆莱特?让我先赛完这一局;暂时把它放在一旁。来。(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
雷欧提斯?我承认给你碰着了。
国 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
王 后?他身体太胖,有些喘不过气来。来,哈姆莱特,把我的手巾拿去,揩干你额上的
? 汗。王后为你饮下这一杯酒,祝你的胜利了,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好妈妈!
国 王?乔特鲁德,不要喝。
王 后?我要喝的,陛下;请您原谅我。
国 王?(旁白)这一杯酒里有毒;太迟了!
哈姆莱特?母亲,我现在还不敢喝酒;等一等再喝吧。
王 后?来,让我擦干你的脸。
雷欧提斯?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国 王?我怕你击不中他。
雷欧提斯?(旁白)可是我的良心却不赞成我干这件事。
哈姆莱特?来,该第三个回合了,雷欧提斯。你怎么一点不起劲?请你使出你全身的本领来
? 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
雷欧提斯?你这样说吗?来。(二人比剑。)
奥斯里克?两边都没有中。
雷欧提斯?受我这一剑!(雷欧提斯挺剑刺伤哈姆莱特;二人在争夺中彼此手中之剑各为对
? 方夺去,哈姆莱特以夺来之剑刺雷欧提斯,雷欧提斯亦受伤。)
国 王?分开他们!他们动起火来了。
哈姆莱特?来,再试一下。(王后倒地。)
奥斯里克?嗳哟,瞧王后怎么啦!
霍拉旭 ? 他们两人都在流血。您怎么啦,殿下?
奥斯里克?您怎么啦,雷欧提斯?
雷欧提斯?唉,奥斯里克,正像二只自投罗网的山鹬,我用诡计害人,反而害了自己,这也
? 是我应得的报应。
哈姆莱特?王后怎么啦?
国 王?她看见他们流血,昏了过去了。
王 后?不,不,那杯酒,那杯酒——啊,我的亲爱的哈姆莱特!那杯酒,那杯酒;我中
? 毒了。(死。)
哈姆莱特?啊,奸恶的阴谋!喂!把门锁上!阴谋!查出来是哪一个人干的。(雷欧提斯倒
? 地。)
雷欧提斯?凶手就在这儿,哈姆莱特。哈姆莱特,你已经不能活命了;世上没有一种药可以
? 救治你,不到半小时,你就要死去。那杀人的凶器就在你的手里,它的锋利的刃
? 上还涂着毒药。这奸恶的诡计已经回转来害了我自己;瞧!我躺在这儿,再也不
会站起来了。你的母亲也中了毒。我说不下去了。国王——国王——都是他一个
人的罪恶。
哈姆莱特?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好,毒药,发挥你的力量吧!(刺国王。)
1.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国王给哈姆莱特敬毒酒时还献上一颗珍珠,这一举动表现了国王的阴险狡猾,心情迫切。 ?
B.王后喝下酒之前,已经知道酒里下了毒,但为了救哈姆莱特,她还是勇敢地喝下去了。?
C.从剧情来看,雷欧提斯是一个很正直的人,他并不知道剑上有毒的。 ?
D.雷欧提斯被国王利用,但他中剑后承认自己用了诡计,他为此感到后悔。 ?
E.括号中的内容是旁白,作用是对剧情进行介绍,使观众进一步理解表演内容。
2.国王要置哈姆莱特于死地,他主要运用了哪些阴谋手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后对哈姆莱特是什么态度?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习题。(22分)?
在明孝陵撞见南京的灵魂
苏 童
①几年前的一个夏天的傍晚,与一个来自北方的朋友在明孝陵漫步,突然觉得有一件意外的事情正在发生。这意外首先源自感官对一个地方的特殊气息的敏感,我们在那个炎热的处处流火的日子里,抬手触摸到这座陵墓的石墙,竟然感到了一种浸润的冰凉的寒意,感到石墙在青苔的掩饰下做着一个灰色的梦,这个梦以凤阳花鼓为背景音乐,主题是一个名叫朱元璋的皇帝。
②所以我说,那天我在明孝陵突然撞见了南京的灵魂。
③这是一个传说中紫气东来的城市,也是一个虚弱的凄风苦雨的城市,这个城市的光荣与耻辱比肩而行,它的荣耀像露珠一样晶莹而短暂,被宠信与被抛弃的日子总是短暂地交接着,后者尤其漫长。这个城市是一本打开的旧书,书页上飘动着六朝故都残破的旗帜。八百年前,一个做过乞丐做过和尚的安徽凤阳人朱元璋,在江湖奋斗多年以后,选择了应天作为大明王朝的首都,南京在沉寂多年后迎来了风华绝代,可惜风华绝代不是这城市的命运,很快明朝将国都迁往北京,将一个未完成的首都框架和一堆王公贵族的墓留在了南京。一百多年前,一个来自广东的“拜上帝会”的不成熟的基督徒洪秀全,忽然拉上一大帮兄弟姐妹揭竿而起,一路从广东杀到南京,他们也非常宿命地把这个城市当作太平天国的目的地,可是这地方也许有太平而无天国,也许有天国就无太平,一个湖南人曾国藩带着来自他家乡的湘军战士征伐南京城,踏平了洪秀全的金銮梦。
④多少皇帝梦在南京灰飞烟灭,这座城市是一个圈套重重的城市,它从来就不属于野心家,野心家们对这王者之地的钟爱结果是自讨苦吃。似乎很难说清楚这城市心仪谁属于谁,但是它不属于谁却是清楚的。
⑤如今我已经在南京生活了多年。选择南京作为居留地是某种人共同的居住理想。这种人所要的城市上空有个灿烂的文明大光环,这光环如今笼罩着十足平民的生活。这城市的大多数角落里,推开北窗可见山水,推开南窗可见历史遗迹。由于不做皇帝梦,不是什么京城,所以城市不大不小为好,在任何时代都可以徒步代车。这类人对四周的人群默默地观察,然后对比着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自己智商超群,而他们淳朴厚道容易相处。这类人如果是鱼,他们发现这座城市是一条奔流着的却很安宁的河流。无疑地,我就属于这样的人。我身边还有很多朋友,他们的职业几乎都是一种散漫的自我中心的职业,写作,绘画,他们在这里生活得非常自得,这局面似乎是一种不劳而获的胜利,皇帝们无奈放弃的城市,如今成为这类人的乐园。
⑥除了冬夏两季的气候遭到普遍的埋怨,外来者们几乎不忍心用言辞伤害这个城市平淡安祥的心。中山陵在游客的心目中永远处于王者地位。当你登上数百个台阶极目远眺,方圆十里之内一片林海,绿意苍茫,这是一个最适合伟人灵魂安息的地方。在和平年代里,紫金山与长江不必是御敌的天然屏障,它们因此心情愉快,尽职尽力地孕育着身边的城市,也使这个城市的上空蒸腾着吉祥的氤氲之气,而东郊的森林好像一只枕头,一个城市靠在这枕头上,以一种自得的姿势开始酣畅的午后小憩。
⑦20世纪末急剧推进的全球化浪潮使每个地方的日常生活都趋于雷同,但南京却能提醒你,一个城市自有一个城市的缅怀和梦想。
⑧直到现在,许多朋友提及的南京幽胜之地我还没去过,但一个人如果喜欢自己的居住地,他会耐心地发现这地方的一草一木的美丽。以前还算年轻的时候,每年夏天我会和朋友去紫霞湖或者前湖游泳,是八月将尽的时候,一群朋友骑着自行车闯到了湖边。人在微冷的水中漂浮,抬眼所见是黑蓝色的夜空和满天的星斗,耳边除了水声,便是四周树林在风中沙沙作响的声音,你能听见自己呼吸的声音,似乎也能听见湖边的草木和树叶的呼吸,一颗年轻的心突然便被这城市感动了,多么美好的地方,我生活在这里,多好!
⑨这份感动至今未被岁月抹平,因此我无怨无悔地生活在这个历史书上的凄凉之都,感受一个普通人在这座城市平淡而绚烂的生活。我仍然执着于去发现这座城市——但众所周知,这座城市不必来发现我了。
(选自《作家读城》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始,作者写自己在明孝陵散步,由石墙青苔引发了对南京城灵魂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明孝陵主人朱元璋的缅怀。
B.南京这个城市,因权力者的钟爱,历史上曾屡次风华绝代,尊贵荣耀,但荣耀总像露珠一样短暂,风华绝代不是它的命运。
C.由于未能预先识破南京城的命运,朱元璋、洪秀全这些权倾一时的野心家们注定只能在这个城市走向自我人生的悲剧。
D.紫金山和长江不仅孕育着南京这个城市,也给这个城市带来了吉祥的氤氲之气。和平的年代的南京显得休闲而且自得。
E.文章将南京光荣与耻辱并存的历史与现代南京的平淡安详进行对比,使文章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生活气息。
小题2: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从文章前三段中找出两处不同的手法加以赏析。(6分)
小题3: 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作者对“南京的灵魂”的理解。(6分)
小题4: 文章第5段末尾说“皇帝们无奈放弃的城市,如今成为这类人的乐园”,这类人有什么特点?你如何看待这类人?(6分)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