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诗以“尝闻”开篇,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诗,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问西风早晚回”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具体说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后两句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请结合具体词语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歌以“尝闻”二字开篇,一反绝句子章叙起的常法,写出了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关注,造成紧迫感,烘托了气氛。 ?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西风以人格。表达了诗人焦灼地盼望西风早早回去的悯农心情。 ?
3.首先,“如鹤立”三字描绘老农“望云开”的姿态,极富表现力。“如鹤”的比喻,描绘了白发的形象,“鹤立”的姿态给人一种持久、执著的感觉,写出了老农的迫切心情。其次,“麦场”的背景,形象地交代了季节和“农家望晴”的原因;“高处”具体微妙地暗示了老人的急切心情,显得非常形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则其负太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2)?,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民生各有所乐兮,?。?(屈原《离骚》)
(4)世间行乐亦如此,——。?(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范仲淹《苏幕遮》)
参考答案:(6分)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⑵斧斤以时入山林?⑶余独好修以为常?⑷古来万事东流水?⑸山回路转不见君 ?⑹波上寒烟翠
本题解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夫、常、斧、翠。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柳条、藤蔓、黄莺,表现惜别之情。)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态,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时的眼泪。(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对于《蜀道难》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7分)
好事近?渔父词?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①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
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①活计:生计,谋生的手段。
小题1:这首词的上阕表现出一个怎样的渔父形象?结合作品简要分析。(3分)
小题2:结合作品简析下阕“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二句表现出的意境。(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摇首出红尘”,示其超脱;“醒醉更无时节”,示其疏放;“惯披霜冲雪”,示其勇毅:上阕表现出的是一个无拘无束、潇洒率性的渔父形象
小题2:“晚来风定的丝闲,上下是新月”二句,写夜色降临,微风不起,垂钓的丝线平静悠闲,天上和水中是同一钩新月(1分)。词人表面写“风定”与“丝闲”,内在里是写“心定”与“人闲”(1分)。词人写“新月”及水面的清明,意在表现人内心的清新与通透(1分)。这幅月下独钓图所呈现出来的闲适、安详的意境正是词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1分)。这幅月下独的钓图所呈现出来的闲适、安详的意境正是词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
小题2: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意境鉴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