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四)
①对策极攻丞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 ②枋得遗书梦炎,终不行 ③除抚州司户参军,即弃去 ④有来卜者,惟取米屦而已 ⑤及见天佑,又傲岸不为礼 ⑥弃之于地,终不食而死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1)犯了处在乡间不守法纪,又诽谤他人的罪行,追夺了谢枋得的两个官职,贬到兴国军。
(2)后来,人们渐渐认识了他,许多人邀请他到自己家中,让他给子弟们讲学。
本题解析:
小题1: (擿:揭发、指责)
小题1:(① 表现其正直、嫉恶如仇;③表现其刚直;④表现其洁身自好)
小题1:(“吕师夔没有投降”错)
小题1:(1) (大意译对2分“坐”、“追”、“谪”译对各1分)
(2) (大意译对2分,“稍稍”、“延” 、“为”译对各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谢枋得字君直,是信州弋阳人。为人豪爽。每次读书的时候,可以五行一齐看下来,看过一次,终身不会忘记。他天性喜欢直言,一与别人谈论古今治乱的国家大事,一定掀起胡子,抵着几案,跳跃奋起,显出很激动的样子,把“忠义”作为已任。
宝祐年间,谢枋得参加进士科考试,在考策论时严厉攻击丞相董槐和宦官董宋臣,他料想自己能高中进士甲科,结果只中了乙科。他被任命担任抚州司户参军,随即放弃而离去。第二年又被任职,试任教官,中兼经科,担任建宁府教授。宝祐五年,谢枋得在建宁府主持考试,他以指责贾似道的政事为试卷题目。漕运使陆景思把这件事记在心里,将文稿送给贾似道。贾似道就以谢枋得犯了处在乡间不守法纪,又诽谤他人的罪行,追夺了谢枋得的两个官职,贬到兴国军。德祐元年,吕文焕引导元兵沿长江东下攻占鄂州、黄州、蕲州、安庆、九江,凡是他的亲属和部下都被诱降了。谢枋得与吕文焕的侄子吕师夔关系很好,于是应诏上书,用自己的全族人保证吕师夔可以信任,并且愿意亲自去江州会见吕文焕与他谈判。恰逢吕文焕回北方,没有见到他就返回了。
第二年正月,吕师夔和武万户分兵平定江东,谢枋得率兵迎击。吕师夔的军队飞奔而来,谢枋得逃入安仁,接着又逃到信州,信州没有守住。于是他改变姓名,进入建宁,寄居在旅店中,每天穿着麻衣麻鞋,向着东方大哭。人们都不认识他,以为他遭受疾病。不久离开建宁,到建阳街市上为人占卜为生,有来占卜的人,他只拿米和鞋,如果有人给他钱,他大都谢绝不拿。后来,人们逐渐认识了他,许多人邀请他到自己家中,让他给子弟们讲学。
至元二十三年,集贤学士程文海向元朝推荐南宋旧臣二十二人,把谢枋得排在第一位,他推辞不赴任。第二年,行省丞相忙兀台带着圣旨征召他。谢枋得说:“上有唐尧、虞舜,下有巢父、许由,我谢枋得的姓名不吉祥,所以不敢奉诏前往。”丞相认为他很仁义,就没有强求他。至元二十五年,尚书留梦炎推荐谢枋得,谢枋得写信给留梦炎拒绝此事,最终还是没有出发就任。
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见当时朝廷正把寻求人才作为当务之急,就想把推荐谢枋得作为功劳。谢枋得大骂他说:“魏天祐在福建做官,丝毫没有推广仁义道德的意思,相反,还大兴炼银来残害百姓,难道想要我辈来为他做好看的装饰吗?”等见到魏天祐,又傲慢而不行礼。魏天祐大怒,强迫他到北方去。
至元二十六年四月,谢枋得到了京师。不久就病了,迁居到悯忠寺,他看见墙上的《曹娥碑》文,大哭道:“小女子尚且那样(讲孝义),我难道不如她吗?”留梦炎派医生拿来药物拌进米粥让他进食,谢枋得大怒说:“我想死,你却要让我活吗?”他把药饭扔在地上,最终绝食而死。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白居易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①,(元和)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圣恩。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任。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切情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颜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联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多听纳。?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注:①谠言:正直的言论。?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投著作郎吴人顾况投:迎合
B.箴时之病,补政之缺箴:劲戒
C.非次拔擢次:依顺序排列
D.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善:友好
![]() |
参考答案:
小题:A
小题:D
小题:B
小题:①顾况擅长写文章,不过性情浮躁,看不起别人,后辈的文章没有合他心意的。
(句子大意1分,正确翻译“能”“后进”“可”各1分,共4分)
②不能让天下的人认为您得了王锷的进奉而给他宰相的职位,(这样做)对圣朝是很没有好处的。(句子大意1分,正确翻译“四方”“与”“益”各1分,共14分)
本题解析:
小题:本题考查实词的含义。A项中的“投”不是“迎合”之意,原文中说“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顾况“览居易文”后亲自迎接他,所以“投”应是投送。?
小题:本题考查虚词的含义。A项第一个“而”表因果;第二个“而”用在状语和谓语之间。B项第一个“以”作动词,认为:第二个是介词,凭借。C项第一个“之”为助词“的”,第二个是代词。D项两个均为介词,对。
小题: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B项中的“始终就没有被送入宫中”有误,应是“奏章入宫,皇上不予答复”之意。报:回答,答复。
小题:无
参考译文:
白居易从小就聪明过人,胸怀博大。他在十五六岁时带着一册自己的文章,向著作郎吴地人顾况自荐。顾况善文,不过性情浮躁,看不起别人,后辈的文章没有合他心意的。看过白居易的文章之后,顾况不由得把白居易请上门并友好地会见他说:“我以为文人已经绝迹了,没想到遇见了您。”白居易文辞富丽华美,尤其擅长于写诗文。他写的上百篇诗歌,都含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的弊病,补救政事的缺陷,因而读书人、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这些诗文)也常常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元和二年十一月,征召白居易到翰林做学士。三年五月又授予他左拾遗的官职。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爱好文学的君主,破格提升自己,(因此)要用平生所学得的知识,上报君主的恩遇。
白居易与河南的元稹交好,元稹由监察御史被贬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奏疏呈上后没有回音。皇上又要封河东人王锷为宰相,白居易劝谏说:“宰相是皇上的辅佐大臣,不是贤良的人不能担当此职。王锷强令他人供给物品、搜括百姓钱财,并以此来求得恩泽,不能让天下人认为您是得了王锷的进奉而给他宰相的职位,(这样做)对圣朝是很没有好处的。”(皇上)这才取消了(让王锷当宰相的想法)。
皇上下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上奏章(阻止此事)的人有十分之七八,白居易也当面向皇上谈论(自己的看法),言词十分激切。不久,他又请求停止河北用兵,(奏章)长达数千字,其中有很多话是别人不大愿意说出口的,(这些意见,皇上)有很多都听取采纳了。只有劝谏不要任命承璀一事,因为言辞过于激切,皇上很不高兴,并对李绛说:“白居易这个小子,是我一手提拔而有了名位的,但对我却这般放肆,我实在有些忍不住了。”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冒着死罪,事无大小都要直言进谏,大概是因为要报答您大力提拔(的恩泽)罢了,决不是轻易进谏啊。陛下要想广开谏诤的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进谏。”皇上说:“你说得对。”从此,(白居易的劝谏)很多都被皇上听取采纳。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师不必贤于弟子——苛政猛于虎也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触蛮之战,蜗角之争
庄周
魏莹与田侯牟①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公孙衍②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③,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扶其背,折其脊。”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④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也,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赤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选自《庄子·杂篇·则阳第二十五》)
【注】①莹,魏惠王名,田侯牟,齐威王名。②犀首:武官名。③内热发于背:因恚愤而背生痈疽。④胥靡:服役的人。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莹与田侯牟约——约:结盟。
B.善言伐齐者,乱人也——伐:攻打。
C.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北:北方。
D.臣请为君实之——实:证实。
2.下列六句话编成四组,全部主张“无为”的一项是(? )
①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 ②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
③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 ④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
⑤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 ⑥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①⑥
D.①④⑤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齐国毁约而要发动战争的主战派,是要争一口气;反对战争的反战派,是顾及王家基业;这两者本质上都是主张“有为”的。
B.华子既反对主战,也反对反战,是最合乎“无为之道”的,但是华子却不愿意讲,只是说:“你还是求助于清虚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罢!”
C.戴晋人用“蜗角虚名”的寓言,让魏莹明白为名利而战是多么渺小。 “蜗角虚名”的故事,想象奇特,形象中蕴藏着不易领悟的“道”。
D.文章一方面指出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争是为了名利的行为,予以否定;同时,也宣扬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B
4.(1)您是大国的国君,却用普通百姓的手段去报仇!
(2)当时他们相争地盘而战争,倒伏在地的尸首有数万,追逐败兵十五天而后返回。
(3)戴晋人离开后,魏王心中恍惚,若有所失。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列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鹏之徙于南冥也?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虽:连词,即使
C.彼且恶乎待哉? 恶:疑问代词,何,什么
D.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于:介词,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