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好事近
胡 铨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风月。
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
【注】这是南宋高宗绍兴18年(1148)胡铨贬居广东新州时写的一首词,秦桧见了此词后,又贬胡铨于海南岛。
小题1:简析“轻”字所隐含的意思。(4分)
答:?
小题2:“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轻”,轻率,鬼使神差似的,这是词人深深的自责,由现在想到当初的轻率尤为懊悔。词人被贬居广东新州,身处南荒,自然会产生离乡愁绪,怀念悠闲美好的“薜萝风月”生活,懊悔当初轻易离开故乡出来做官,实际上是对奸臣当道的强烈不满。(每点2分)
小题2:这句是说自己想学陶渊明归隐田园,可是,路上有“豺狼”挡道。“豺狼”这里用以指把持朝政的秦桧。“欲驾巾车归去”表明作者无可奈何,想到了“归隐”;“有豺狼当辙”,直斥误国的秦桧等人,表现了作者虽然屡受打击和迫害,但不畏权势、刚正不阿的斗争精神。(句意2分,感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先要理解“何事故乡轻别”是“何事轻别故乡”的倒装。其次,“空使猿惊鹤怨”是用典,孔稚圭《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指山中的夜鹤晓猿都哀怨惊恐隐者抛弃它们出来做官。由此可见,作者是有归隐之意。第三,两个重要的意象“薜”“萝”,薜:薜荔,常绿灌木,蔓生植物。萝:女萝,即松萝。古代以薜萝称隐者所居。由以上三点,即可得出答案。
点评:本题是炼字题,要鉴赏词语的深刻含义必须弄懂诗歌的主旨,所以本题也考到了鉴赏诗歌的主旨。
小题2:理解本题要理解两个重要的意象:“囊锥”喻指诗人自己;“豺狼”喻指秦桧之流。然后结合上文可知“归去”为归隐之意。由此得出整题的答案应该不难。
点评:鉴赏诗歌的主旨有多种方法,其中结合注释、作者、写作背景是很得要的方法,本题就必须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身世,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小题1:“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小题2:颈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请概括尾联诗人抒发的丰富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借代,“千门”代指京城长安;拟人,以“草色闲”衬托诗人内心之愁。
评分建议:只要能指认出修辞手法即给分,每点1分。
小题2:(4分)主人公远望家乡,浮云缭绕,遥不可及(1分);近看宫阙,错落有致,落日笼罩(1分)。刻画了一位内心孤寂愁苦的思乡游子的形象(2分)。
小题3:(4分)①“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②“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③“衰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④“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的惆怅。评分建议:每点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的的回答,不要只盯着这一句。这一句是诗歌的第二名,回答时要注意诗歌的标题和上下句。“千门”,根据标题可见是说的是长安,因此是用的借代的手法,也可以说是夸张。“草色闲”,这显然是拟人。
小题2:试题分析:首先弄清颈联诗的诗意,“川原”即家乡,这句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渺不可见,远不可及。“宫阙”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见长安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由此可知,主人公远望家乡,内心孤寂愁苦的思乡游子的形象。
小题3:试题分析:尾联收束到感时伤乱和思家盼归的主题。“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就可以分析出诗人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了:①“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②“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③“衰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④“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的惆怅。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盘山绝顶
戚继光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虏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注]舞剑台。
【注】 李将军:指汉将李广,他与匈奴战,无不胜,匈奴畏服。
小题1:前两联写了哪些寒秋景物?渲染出怎样的气氛?(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描写了霜天、衰草、朔风、落叶、归鸦。(两个1分,全对3分)渲染了边塞的萧瑟、悲凉的气氛。(2分)
小题2:①希望打败敌人,保家卫国。②渴望建功立业,青史留名。(每点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要注意审题,答题范围是前两联,而且是寒秋景物,答题时不要答不属于秋景的意象。第二问“渲染出怎样的气氛”也要联系寒秋来回答。
小题2:此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分析时要抓住抒情词语,结合具体诗句作答。“未妨”“吾谁与”是明显的抒情词语,表达出诗人希望报国,杀敌立功的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吕] 朝天子?秋夜客怀
周德清(元)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小题1:“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2:试分析“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绘了秋月夜色朦胧、桂花飘香的寂静而温情的画面(2分);营造了怀乡的氛围为抒发思乡情做铺垫(2分)。
小题1:雁鸣可以敲打愁绪,“叫起”“敲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运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游子内心的愁苦。(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化无形为有形。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2)执手相看泪眼,?。念去去,千里烟波,?。
(3)?,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参考答案:(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2)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3)秦人不暇自哀?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本题解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不要添减文字。本题的重点字如:湍、喧豗、砯崖、凝噎、暇、复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