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7-31 22:05:0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对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
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 枯稿:枯瘦
B.新沐者必振衣? 新沐:刚洗完澡
C.而能与世推移?推移:推进移动
D.宁赴常流而葬于江鱼腹中 常流:经常流动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舜之道何弘也?纣之道何隘也?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故身死国亡。
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即去之晋,见晋平公。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平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
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太史公曰: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
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  ? (《史记·乐书》有删改)
1.下列加点的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   响:响应
B.百姓不亲,天下畔之    畔:通“叛” ,背叛
C.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  乐:爱好
D.与纣为靡靡之乐      靡靡:萎靡颓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为善者天报之以福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乃召师涓曰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D.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音乐是源于人心的,晋平公爱好濮水之上的靡靡之音,可见他不是个有德之君。
B.司马迁认为,晋国大旱三年的原因是晋平公听了他不该听的音乐。
C.师涓、师旷同为乐师,但师旷能发现师涓琴声中的问题,可见师旷在琴艺上比师涓技高一筹。
D.司马迁把国家兴亡和音乐联系起来,表面上谈的是音乐,其实谈的是仁、礼之类的治国之道。
4.翻译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1)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
(2)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
(3)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
5.请结合原文简要概述:圣人君子该如何对待音乐?



3、阅读题  翻译下面文言语段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俯定其右。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温恢传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丧还归乡里,内足於财。恢曰:“世方乱,安以富为?”一朝尽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越①。举孝廉,为廪丘长,鄢陵、广川令,彭城、鲁相,所在见称。入为丞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太祖曰:“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邪?”时济见为丹杨太守,乃遣济还州。又语张辽、乐进等曰:“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
  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②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日:“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
  文帝践作,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道病卒,时年四十五。诏曰:“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联执事,忠於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任之以一方之事。如何不遂,吾甚愍之!”赐恢子生爵关内侯。生早卒,爵绝。
  恢卒后,汝南孟建为凉州刺史,有治名,官至征东将军。(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注]①郇越:西汉太原人,字臣仲,曾与族弟郇相一起召集州郡的年轻人将祖先遗留下的钱财全部散发给群众。②子孝: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仁的表字,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的从弟,官至大司马,任征南将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朝尽散,施宗族——振:整顿
B.乃济还州——遣:派遣
C.潜受其言,辎重——置:放弃
D.数年,凉州刺史——迁:调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州里高,比之郇越——於是有樊城
B.畏征南方有变——乘利进,必将为患
C.及朕执事——庖丁文惠君解牛
D.此间有贼,不足忧——大风浪不能鸣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温恢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州里高之,比之郇越②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③是时诸州皆屯戍
④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⑤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⑥有治名,官至征东将军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恢十五岁那年因父丧回到家乡,散尽家财以资济宗族,此举受到州中乡里的高度赞誉,人们甚至拿西汉时的义士郇越和他相比。
B.温恢被外调担任扬州刺史时,曹操认为扬州的事务很是重大,怕他出现差错,就派原丹杨太守蒋济为治中来辅助他。
C.温恢能晓军事,这可以从曹操告谕张辽、乐进等人的话中看出来,合肥之战时他对曹仁孤军守城的忧虑也再次体现了这一点。
D.温恢深得文帝信赖并被委以重任,负责管理一方之事,但他功业未竟,病逝于赴任凉州刺史的途中,这让文帝深为惋惜哀悼。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共18分)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拜右拾遗。房琯为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是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辅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栗,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有九。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自京师遁 宵:夜里
B.右拾遗 拜:授予官职
C.严武之 过:拜访
D.牛肉白酒 啖: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谒肃宗彭原 //皆以美徐公
B.出甫华州司功参军 //于是长安君约车百乘
C.严挺之有此儿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自棹舟迎甫还 //后人哀之不鉴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虽生于官宦世家,但他仕途不顺,后来因为献赋才侥幸被皇上赏识。
B.杜甫因为房琯兵败一事而遭受牵连,被贬到华州做了司功参军。
C.杜甫与严武交情甚厚,在言行上常常对严武不讲礼节,十分傲慢。
D.晚年的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度过,文中对杜甫死的说法值得参考。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2)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3)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