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六)
例句: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A.称其气之小大 B.听其议论之宏辩 C.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 D.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
参考答案:
小题:D ?
小题:D
小题:B
小题:⑴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
⑵这两个人,难道单靠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就能到此地步的吗?
本题解析:
小题:益:更加?
小题:代自己
小题:最后点出求见太尉的原因,是为了扩大交游,丰富阅历以养气。)
小题:
附参考译文:
太尉执事: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厚宏博,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称。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游,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单靠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就能到此地步的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面,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然而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
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土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各少数民族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侮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书鲁亮侪
(清)袁枚
鲁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皆曰:“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明早诣辕,则两司先在。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曰:“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干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皆曰:“无之。”两司起立谢曰:“某等教饬亡素,至有狂悖之员。请公并劾鲁,付某等严讯朋党情弊,以惩余官!”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时,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默然。两司目之退。鲁不谢,走出,至屋溜外;田公变色下阶,呼曰:“来!”鲁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裕能追之。”遂行。五日而疏还,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谩曰 谩:傲慢地。
B.观公状貌、被服 被:通“披”,穿。
C.两司起立谢曰 谢:道歉。
D.不意入境时 意:料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且浴且思 穷且益坚
B.以若所为 若入前为寿
C.虽十鲁公奚能为 何以伐为
D.公何之 之二虫又何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艺术上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鲁亮侪摘印为主干,主要写了私行察访、与李令见面、说服田文镜三件事。
B.文章开头写鲁亮侪的威严,“提、镇、司、道”的官员们都非常惧怕他,在他面前连向旁边看一眼都不敢。
C.鲁亮侪受命去摘印,但他到了中牟之后,从百姓和读书人的议论中得知这里原先的县令是个好官;与李县令见面后,又得知他借俸银是为了迎母亲的到来,所以就原谅了李县令,冒着自己被责罚的危险没有摘印。
D.本文塑造了一个颇具正义感、无私无畏的官员鲁亮侪的形象,这在当时官场中充斥着趋炎附势之辈的情况下是难能可贵的。
4. 用“/”给文中画虚线的部分断句。
奇 男 子 此 冠 宜 汝 戴 也 微 汝 吾 几 误 劾 贤 员 但 疏 去 矣 奈 何?
5.把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B
3.B
4.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
5.(1)好官走了可惜,等鲁公来,何不去向他申诉?
? (2)鲁公将官印铿地一声掷在地上,厉声说:“您不是了解我鲁亮侪的人!”(“君非知君者”翻译成“您不了解我鲁亮侪啊。”/“您还不知道我鲁亮侪的为人”也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赢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余万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嫡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官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竞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冒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刘敬从匈奴来,因言“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人。北近胡寇,东有六国之族,宗强,一日有变,陛下亦未得高枕而卧也。臣愿陛下徒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后,及豪桀名家居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强本弱末之术也”。上曰:“善。”乃使刘敬徙所言关中十余万口。(选自《史记》卷九十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使者十辈来——辈:放在数词后表示同类的多数
B.徒见赢瘠老弱——徒:在路途
C.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控弦:拉弓箭,指代“士兵”
D.蛮夷必慕以为阏氏——阏氏:君主的正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伏奇兵以争利/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今乃妄言沮吾军/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C.但见老弱及赢畜/但愿人长久
D.因言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人/我欲因之梦吴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知韩王信与匈奴勾结要共同进攻汉朝的消息,皇帝大为震怒,就派使臣出使匈奴摸清底细。派去的使臣十余批回来,都说匈奴可以攻击,刘敬则认为匈奴是不能攻打的。
B.冒顿做单于时,匈奴兵强马壮,常常侵扰北部边境。高帝听从刘敬的建议把大公主嫁给了冒顿,并送给了他丰厚的礼物,轻而易举地解除了北部的边患。
C.刘敬从匈奴回来后提出,把齐国的田氏各族,楚国的昭、屈、景三大宗族,燕、赵、韩、魏等国的后裔,以及豪门名家迁移到关中居住。这个建议得到赞赏并付诸实施。
D.这是一篇相当精彩的传记,叙事细腻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突出表现了刘敬的机敏、睿智。不仅写人物还写气氛,不仅写人物的动作还写人物的语言,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可以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B?
4.(1)“只能够从长计议让他的子孙后代臣服汉朝了,然而又怕陛下不能办到。”皇帝说:“果真可行的话,为什么不能办!只是该怎么办呢?”?
(2)因为匈奴贪图汉朝的丰厚财礼。陛下拿一年四季汉朝多余而匈奴少有的东西多次抚问赠送,顺便派能言善辩的人用礼节来开导启发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翔林丘间。会九月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视之,面目寒俭,悬鹑结焉。然而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公礼之,乃坐。亦殊撝谦。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勿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又着又负,益惭愤。酌之以酒,亦不饮,惟曳客弈。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少间,屈公座,败颡乞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问:“圉人谁?”曰:“马成。”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出,与弈者押。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选自《聊斋志异》)?
1、对文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会九月登高,与客弈——会:相约
B、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已:停止
C、父愤悒赍恨而死——赍:怀着
D、故未敢以缧绁系之——系:捆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公礼之,乃坐/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B、酌之以酒,亦不饮/故未敢以缧绁系之
C、自晨至于日昃/于今七年矣
D、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癖之误人”的一组是(?)
①日携棋酒,游翔林丘间?
②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③父愤悒赍恨而死?
④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⑤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
⑥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书生爱棋成癖,家产荡尽,父亲被气死,他也不知悔改,最后被阎王减了寿数,罚进饿鬼狱。
B、书生虽然酷爱下棋,但棋艺不精,与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的客人下棋时,屡战屡败,最后只好跪地求饶。。
C、梁公对书生以礼相待,起初以为他只是个爱好下棋的穷书生,直到他“即地而灭”后,梁公才明白他原来是鬼。
D、书生在阴间时本来有个赎罪转生的机会,可他沉迷弈棋,误了给东岳泰山凤楼写碑记的期限,最后落得个永世不得超生的下场
5、请将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A
3、D
4、B
5、(1)梁公因为书生说得很奇怪,就叫人去探看马成,而马成已僵卧在床两天了。
(2)阎王把他从狱中放出来,让他应召作文,以便赎罪。
(3)不良嗜好误人,竟到了这种地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