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上阕“?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二句中的“击”和“翔”分别换成“飞”和“游”好不好,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不好。“击”表现了雄鹰强悍威猛,活力四射的风采;“翔”则描绘出鱼在水中灵动轻快,自由不拘的状态。“击”“翔”二字表现的鹰、鱼形象与湘江秋景呈现出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意境)相统一。(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对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A.词中通过回顾少年时的不知愁苦,反衬出如今饱尝愁苦又有愁难吐的心情。
B.“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表现出了作者想说而终不敢说,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C.本词主要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
D.全词跌宕有致,今昔两相对照,意蕴深长,耐人寻味。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作者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表面形似超脱,实则深沉含蓄,细细体味,真是愁绝。)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小题1:简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3分)
?
小题2:联系本诗意境,分析“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3分)
?
小题3:结合全诗看,这首诗是如何写出诗人的“寂寞”的?(4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1分)营造了一种幽清、冷寂的意境,(1分)表现了诗人谪居中的郁悒(孤寂、伤感)之情。(1分)
小题2:以动衬静(2分)? “泉响”反衬四野的空旷、冷寂,“鸟喧”,反衬夜的静谧。(1分)
小题3:即事成咏,诗人夜不能寐,起望西园,倚楹至旦,体现其“寂寞”;即景寓情,描写空旷幽寂的环境,衬托诗人的“寂寞”;末句直抒“寂寞”之胸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二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月”上用一个“寒”字来形容,与下句的“泠泠”相联系,又与首句的“繁露坠”有关。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
小题2:试题分析: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石泉远逾响”, “逾”字,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也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色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
小题3:试题分析: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半夜了,四野万籁无声。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多么寂静的环境啊!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这里用“闻”,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 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人斜倚着柱子,观看,谛听,一直到天明。诗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闷形象,发人深思。他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想些什么呢?“寂寞将何言”一句,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寂寞”两字透出了心迹,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宋]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或答“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这二句作答案是“答非所问”)。简要说明如下:上阕首句写“秋阴向暝”显然是天光昏暗,下阕首句写“更深寂静”显然是夜深人静,综合起来看,词人是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来写的。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名句默写(共15题,每空1分,共15分)
(1)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
(2)酌酒以自宽,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3)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4)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5)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6)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 ?,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垆边人似月, ??。(韦庄 菩萨蛮(其二))
(9) ?,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将进酒》)
(10) ?,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
(11)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
(12)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1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14)悲夫!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15) ?,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参考答案:(1)洞庭波兮木叶下(2)举杯断绝歌路难(3)长使英雄泪满襟(4)楼船夜雪瓜洲渡(5)岩扉松径长寂寥(6)栗深林兮惊层巅(7)忽魂悸以魄动(8)皓腕凝霜雪(9)钟鼓馔玉不足贵(10)卧龙跃马终黄土(11)芙蓉泣露香兰笑(12)叶上初阳干宿雨(1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1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15)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襟”“渡”“扉”“栗”“巅”“鉴”“腕”“馔”“悸”。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