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A.这句话可译为“从切近来说可以侍奉父母,从长远来说可以辅佐君王”。 B.这句话强调了“诗”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 C.这句话充分说明孔子对“诗”的重视。 D.“事君”就是做官,是古代教育的最高理想。 |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B
小题2:(2分)D
小题3:(3分)人的成长和社会风气的改善
小题4:(3分)孔子非常关注“诗”“乐”的熏陶教育作用;孔子平日教人尤重天然之美的涵养。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7分)
甲
小题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这段语录讲了君子的一种什么样的境界?(2分)
?
(2)你怎样理解孔子在这里所讲的“仁义”与“富贵”的关系?(2分)
?
乙
小题2:孔子的教育思想,最注重的是人格教育。他认为教育要培养人做“君子”,向“圣人”奋斗。他认为最高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其次是“君子”。“圣人”的最大特点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这确实是一个很高的人格理想,如果人能达到这个境界,那么,他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管理一个单位,还是做一个平头百姓,他做事就不会只是想着自己。人人都能这样,这个社会就会和谐。
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认为“君子”和“圣人”的区别是什么?(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1)坚守仁义、安贫乐道的人生境界。(2)仁义远远重于富贵。孔子虽然不否定富贵,但是强调如果是不守仁义而获得富贵,那这富贵就如同浮云,与我无关了。
小题2: “君子”达于修身的境界,做个好人;“圣人”则达于益众的境界,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所以它讲述了坚守仁义、安贫乐道的人生境界。
点评:解答本题首先还是要能理解句子的含义,只有能准确翻译出句子,才能准确把握里面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把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谈自己的观点。
小题2:试题分析:“圣人”的最大特点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也就是说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最高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其次是“君子”,那么君子就是比圣人稍微次一些,达于修身的境界,做个好人也就行了。
点评:本题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的人格教育,我们要抓住他的两个关键的句子就可以了,一个是“圣人”的最大特点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一个是他认为最高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其次是“君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论语》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A.接舆佯狂避世,长沮、桀溺躬耕避世,他们都是不满社会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得道隐士。
B.接舆经过孔子时的狂歌,把自己比作衰退的凤凰,委婉地规劝孔子趁早退出从政之路。
C.长沮、桀溺这类消极避世而自命清高的隐士在孔子看来是与鸟兽为伍的人,孔子认为自己不能追随他们逃避现实。。
D.这两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应是把孔子比作凤凰。
【参考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从孔子的车前经过,唱道:“凤凰呀,凤凰呀!你的德行为什么衰败了呢?过去的是无法挽回了,未来的还是可以补救的。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当政的那些人危险极!”孔子下了车,想和他谈谈。他却连忙避开了,孔子没能够和他谈。
长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过,让子路询问渡口。长沮说:“驾车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是鲁国孔丘吗?“是。”“他早知道渡口在那里了。”子路再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我是仲由。”“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是。”“坏人坏事象洪水一样泛滥,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你与其跟随孔丘那种逃避坏人的人,为什么不跟随我们这些逃避整个社会的人呢?”他边说边不停地播种。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们不同人打交道同谁打交道?如果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同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名句名篇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