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主观题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宋]陈文龙
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
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
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
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
注:陈文龙福建莆田人,为宋代抗元英雄。
(1)首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
?
(2)颔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
加以分析. (3分)
答:?
?
参考答案:(1)虽然形势危急,小城难以支撑,但诗人在极端艰危之中并不动摇,一个“定”字表现出诗人守土抗敌,坚忍不拔的志向和矢志保卫国家的思想感情。
(2)采用了用典和对比的手法来写。“自经沟渎非吾事”化用了《论语.宪问》中孔子的语意,表明自己志向宏远,绝不做无谓的牺牲,而要为国立功;“自经沟渎”又与下句的“臣死封疆”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慷慨悲壮英勇无畏的殉国精神。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题画
李唐①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②画牡丹。
[注]①李唐:宋代画家,精于山水画。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颜料。
(1)下列对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类似的作品还有杜甫的《春夜喜雨》。
B.第一句写作者眼中看到的村落实景错落有致,画面淡雅清新。
C.第三、四句作者慨叹人们只对花鸟感兴趣,对自然山水视而不见。
D.整首诗语言浅近,通俗易懂,抒发出作者内心的种种感慨。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画》一诗中“看之容易作之难”一句很富哲理,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
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略”。
(3)“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诗歌鉴赏(13分)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②,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题1:“满眼风光北固楼”中的"满眼风光"应该是哪些景象?(3分)
小题2: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孙权的英雄形象?为什么要极力称颂孙权?(4分)
小题3:联系辛弃疾的诗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说辛词的豪放风格,在词中有什么具体体现。(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人站在北固楼上,望着眼前的神州秀丽风光,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尽收眼底。并且联想到悠长历史长河中有多少事发生在这里,不禁感慨万千。
小题1:孙权的英雄形象从以下体现:年少万兜鍪;表现出孙权为一代年轻的贤君,虽然年轻但是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杀敌陷阵。坐断东南战未休,表现出孙权尽管处在群雄争夺、势力割据的年代,依然能稳坐自己的一方领地,镇守东吴。与同是一方割据的曹操和刘备形成抗衡,孙权刘备和曹操问鼎三国,形成了当时三方互相制衡牵动的局面。孙权的智慧和谋略大大体现了制衡的思想,平衡的战略,诗人借用历史暗暗讽刺了当时的南宋朝廷在金兵进犯时不敢与之抗衡的懦弱表现,感叹时局,体现了诗人爱国卫家的精神。
小题1:诗人借古怀今,同时心怀忧国忧民的情怀,辛弃疾本身作为一名爱国将领,在带兵打仗的同时也对朝廷的局势心存忧虑。敬重怀念曾经的爱国英豪,畅谈历史,评古论今。善于用典。
本题解析:
小题1:开头起问,何处望神州?在北固楼上,但望到的是何种风光,是滚滚东逝的江水,还要注意一点,千古兴亡,即当今与以往。看到与想到的让诗人感慨不已。
小题1:辛弃疾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请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比曹、刘强。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权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小题1:他的诗是报国不成的血泪诉说,但这种诉语是豪情满怀的,答题时要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答。在宋代他是主战派,爱国,但无机会报国,所以使用曲故或借古论今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杏花春雨江南。
B.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