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7-31 23:04:2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 (6分)
    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1)你读出了什么?
(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答案应包括三个方面:
(1)读出了什么?2分(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2分;表达对往昔繁华的眷恋、怀念、思念,1分;极尽故国的繁华热闹,0分)。
(2)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2分(反衬或以虚写实)。


本题解析:
(1)一般的,我们把李煜的诗词划为两个阶段,以降为臣虏为分水岭,前期多反映他的奢靡生活,多清浅浮滑,艺术上水平不错,但是思想上价值不高。南唐灭亡以后,他的诗词作品一改浮滑,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柳永等所谓的“婉约”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这首词是为其后期代表作之一。词作把重温旧梦的一腔悲恨,表露得隐而实显,浅而深致。陡然“多少恨”领起全篇,令人惊悚。原来悲恨之源来自昨夜一梦,昔日繁华鼎盛在梦中重现,使梦醒后的李煜格外痛苦,乃至恨声不绝。(知人论世至关重要)
(2)后主在这首词作中,以梦写实,以梦衬实。梦境的美好,梦里事物的繁华正衬托现实的悲凉惨淡,词人正是用这种方法把内心繁复惨恻的情感写得隐而不露,表浅切而深蕴藉。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此词作于1179年,距辛弃疾北方起义、南归宋朝已过去了十六个年头。②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据说陈皇后听说司马相如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重金,求解愁辞赋,得《长门赋》。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有所感悟,又宠幸了陈皇后。
(1)此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写道“闲愁最苦”,那么作者写出了哪些“闲愁”呢?请结合本词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示例:词人主要运用了比兴、用典、层进等表现手法。比兴之法易于象征表意,如上片继承了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手法,用男女之情来隐喻现实斗争。还以惜春、留春转而怨春表现他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心情;化用典故,借古讽今。如下片用典,以陈皇后的失宠比况自己的现实处境,以玉环飞燕预示小人的结局,巧妙地给那些小人一个严正警告:不要太得意忘形了。
  此词善于运用步步转折、层层深入的手法。如上片起首三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接着写惜春而怕春早却又落红无数,苦心留春却又留春不住,怨春不语却又拼命挽留,一层一折,一折一转,层层深入,宛转有致,结构严密,章法井然。(手法有两点以上且能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即可,酌情给分。)
(2)示例:①惜春、留春、怨春之愁(“惜春长怕花开”早句);②政治失意之愁(“准拟佳期又误”句);③才华被妒之愁(“蛾眉曾有人妒”句);④忧国不能参政之愁(“千金纵买”“君不见”等句)。(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⑶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⑷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心之所善兮,?。(屈原《离骚》)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参考答案:7. ?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⑵小学而大遗?⑶奈何取之尽锱铢?⑷虽九死其犹未悔?⑸东船西舫悄无言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①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
(1)颔联两句中的“独”“空”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独,独自,在萧条冷落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表现作者对贾谊的景仰向慕之情和难掩的孤独落寞。空,形象地写出了物是人非的黯然气氛,表现了诗人感伤斯人已去的痛苦、怅惘之情。两字共同创造出了悲凉感伤的意境氛围。(意对即可)
(2)表现了作者对自身迁谪命运的无限感伤和对强加于身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诗歌前四句借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和对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描写,寄寓了诗人对迁谪命运的悲叹;后四句表面上写贾谊的见疏,实际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借对贾谊命运的悲 慨、哀怜表达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哀婉叹喟和对现实的讽刺。(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陈与义①
萧萧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意对即可)
2.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