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06 05:26:0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________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


参考答案:
(1)曲终收拨当心画,唯见江心秋月白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题目。(5分)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③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④树烟。
注:①宗一:柳宗元的从弟,元和十一年春,自柳州赴江陵。②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③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④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小题1: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3分)
小题2:第三联中两处比喻各有何妙处?(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远谪异乡,报国无门;经年投荒,历尽劫难;兄弟离别,形单影只。
小题2:前一比喻,描写自己所处之地,獐气弥漫,乌云似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处境的险恶;后一比喻,想象宗一行经洞庭之时,春色已尽,水天相接,含蓄地表达了天涯阻隔之情。(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首句“零落残魂倍黯然”领起全诗,“双垂别泪越江边”兄弟离别涕泪涟涟;“一身”孤单一人,“去国六千里”远谪他乡;“万死”历尽磨难,“投荒十二年”经年投荒。(3分,一点1分)
小题2:由注释可知,“桂岭”句是写作者自己的处境,而“洞庭”句则是想像宗一的行程,上下句形成对比,自己处地瘴云似墨,宗一过处春水如天,一方面写出自己处璋险恶,另一方面也写出洞庭虽美但与自己却是天水之隔,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剑阁赋
李白
  成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飓,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注]对酒而相忆。
  [注]乡:通“向”。
(1)这篇赋写了哪两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剑阁赋》比《蜀道难》少写了哪一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描写了剑阁的高峻险恶;②表达了对友人依依不舍和盼其早归的深情。
(2)《蜀道难》中有对蜀地豪雄割据、战乱频仍、战祸惨烈的描写,这既是历史的回顾,又是现实的危机和未来的推测,起到告诫的作用。《剑阁赋》则没有这样的内容。
(3)①不等友人的离去就盼友人的归来;②直接描写自己无尽的沉吟叹息;③景因情设,以景物表现自己黯淡的心情;④想像离别后两人对月相忆的情景。(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庵:圆形草屋?②归来,指43岁免官归里?③华:花白
小题1:简要分析上片所写景物的特点及其作用。?(3分)
小题2:下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概述。?(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凄凉景象。一个清秋的夜晚,诗人来到博山脚下一户王姓人家投宿。这儿只有几间破旧的茅房,屋后是一片松林,环境十分荒凉冷落。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自语” 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2分)作用:衬托出作者自己南征北战的雄心壮志,以及些微惆怅。(为下片的抒情做了有力的铺垫)(1分)
小题2:下片塑造了一个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免官失意归来后已是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主人公难以入睡,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平生塞北江南的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眼前现实使他逆境益思奋勉,不坠壮志。(2分)一个头发花白、容颜苍老,却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统一祖国万里河山的坚贞不渝的爱国英雄的形象。(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词的上片集中写景,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展现的是一种破败冷落荒凉萧瑟的景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下片中一个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出现了。衬托了作者,为下片做了铺垫。
小题2:这类题目可以从诗词塑造人物的手法入手分析。下片首先从外貌来塑造诗人形象: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然后写人物所见所感: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对于真正存在的饥鼠,蝙蝠视而不见,对满耳风声充耳不闻,眼中所见乃心中所想,尽是祖国大好河山。读者几乎可以触摸到作者那颗激烈跳动着的凄苦的心,那颗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执着的心。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辞别黄州东坡,之后苏轼想没有人再去东坡。词人采用设问句的形式,用“雪压小桥无路”这句景语作答,这个回答富于形象性,委婉曲折,避免了平铺直叙,表现了词人对黄州东坡的无限思念之情。(意对即可)
(2)用“一蓑烟雨”既可表现渔人,也可表现农人;既可表现劳动,也可表现行路,仍不具体。只有“一犁春雨”才是表示春雨过后的耕作,与前“东坡”相应,而且饱含词人归耕农亩(或:黄州东坡)的轻松愉悦的情感。(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