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06 05:26:0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对《琵琶行》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第六句描写冷月映照茫茫江水之景,烘托主客相别时凄凉、伤感之情。 B.第四句中“无管弦”呼应“忽闻水上琵琶声”,并为下文琵琶女出场作铺垫。 C.第三、四句交代人物活动:主客二人下马到船上,主人设宴饯别客人。 D.第二句用“枫叶”“荻花”等意象,营造了秋夜送客的慷慨悲壮的意境。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需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其中,D项,“营造了秋夜送客的慷慨悲壮的意境。”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这首诗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三、四句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春 雪飞花的感受?这两句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巧妙奇警,试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第二句中的“惊”字用得最为传神。从字面上看,“惊”似乎表明诗人为刚见草芽而感到吃惊与失望,实际上却是表现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见“春色”萌芽而产生的惊喜之情。(意思对即可。) (2)诗人运用拟人化手法,以富有浓烈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触幻化出一片春色,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怅惘和遗憾,而是一种欣喜。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的原因,但诗人却说白雪是因嫌春色来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翻因为果,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增加了诗的情趣。(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登快阁①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睛。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②。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①此诗是黄庭坚于元丰五年(1082)知吉州太和县时作,公事之余,诗人常到县东澄江之上的快阁览胜。“痴儿”,作者自指。②朱弦:《吕氏春秋》记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青眼:《世说新语》载阮籍能为青白眼,青眼指眼珠在中间,对人表示好感,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小题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2分) 小题2:联系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绘了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景图。上句写群山树叶飘落,天空显得辽阔远大;下句写清澈的江水在月光的辉映之下,犹如一道白练。 小题2:前两句从“了却公家事”到“倚晚晴”透露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五六句巧用伯牙、阮籍的典故写出了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后两句“归船弄长笛”与“与白鸥盟”表明自己意欲归隐。(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反复品读诗歌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抓住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分析。“大”字描绘出了秋高气爽的秋景图。组织答案时,要把群山树叶飘落,天空辽阔远大的景象写出来。下句一个“明”字,把江水的清澈在月光的映照下的特点描绘出来。 小题2:此题要结合注释了解诗人写作的背景,然后通过分析诗人在描写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找出关键词,体会其深意。“了却”公家事,”快阁”通过对比,可体会出诗人对官场和自然景色的态度。还要从诗人运用历史典故的目的,从“归船”“长笛”可体会出诗人的归隐之心。组织答案时,要写出景物描写的衬托作用,历史典故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秋后作者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 (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清澈。喜清厌浊(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帝京,或答出清寂中又含空悲孤寂)的情怀。 (2)运用比喻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澈,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中。给人以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古人写诗,经常运用对比手法。这首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叹? 答:?
参考答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裴给事人格高洁而无人赏识的人生感叹
本题解析:这首诗题为“裴给事宅白牡丹”,但四句诗中没有直接出现“白牡丹”一语,只是在第二句写“争赏街西紫牡丹”,那么就要好好想一想,第三句中的“玉盘”是否就是“白牡丹”的喻体。回答是肯定的。诗题中特别点出“裴给事宅”,。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