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四)
2017-08-06 05:30:3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上邪
汉乐府民歌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以上两首诗同写对爱情的坚贞、执着,但是语言风格迥异:前一首风格是,后一首风格是。(2分)
(2)两首诗的艺术技巧也不相同:前一首主要用方法,后一首综合运用了___________等方法。其好处分别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率真直接,热烈泼辣;清丽优雅,婉媚含蓄;(2)前一首民歌运用了浪漫想像(或夸张);用典、寓情于景;想像愈奇就愈见其心至纯,其情至深,其志至坚,其爱至贞。后一首,综合运用比喻、对偶、拟人和典故,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使情感显得含蓄、深沉而纯一,给人以永长的回味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小题1: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
小题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
小题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4:吾所以为此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小题6:,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小题7:,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8:?,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参考答案:
小题1:暮霭沉沉楚天阔
小题2:一蓑烟雨任平生
小题3:赢得仓皇北顾
小题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小题5:以塞忠谏之路也
小题6:悟已往之不谏
小题7:潦水尽而寒潭清
小题8:但以刘日薄西山


本题解析:解题策略:一、 对于名句默写应注意字形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形识记不牢,从而提笔写错字。二、名句默写应注意:字义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义弄不清楚,从而提笔写错字。三、 名句默写应注意:对比识记,考生有时区分不开不同诗句中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的两个字,从而将这两个字写反了。四、 名句默写应的:非常识记,有的诗句,按现在平常的说法或语序识记往往是错的,必须非常识记。五、 名句默写的意境识记,六、 名句默写的字识记,默写的名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写诗句中的原字。高考默写题本来是极易得满分的题,可是往往由于错误理解、错误识记,以至于在高考时失分。如果学时下点功夫,将其背过,平时做个有心人用以上六招加强识记,本题拿满分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也许可以使你的语文成绩再上一个台阶,让你走进理想的殿堂。本题在解答时应关注“暮霭”、“蓑”、“忠谏”、“潦水”、“日薄”等字的书写。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食?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①,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②。
注:①淳化二年,王禹偁由汴梁至商州任团练副使。②撰碑钱:替别人写墓志铭的稿费。
小题1:结合全诗内容,赏析诗歌首联中的“亦”字。(3分)
小题2:诗歌颔联、颈联是从哪两个角度、用什么手法写山里风光的?(4分)
小题3:全诗蕴含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试作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亦就是“也”,蕴含了一种无奈(1分):承认山里风光确实好,但和以前的生活环境比有落差。(1分)“亦”字用来含蓄委婉,耐人寻味。(1分)
小题2:角度:人的活动,自然风景(2分);手法:动静结合、对比。(2分)
小题3:对商山风光的喜爱(1分),劝勉自己不必惆怅(1分),落寞无奈(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鉴赏的是炼字。注意“亦”是个虚词,“也”的意思,要品味出“也”的言外之意。
小题2:这两联均为写景,写景常见的角度有远近、高低、内外、动静、虚实、视听等,还有时间上不同的角度,人与物的角度。本诗中的颔联有人的活动,颈联则是纯自然的景色。所用的手法一定要从整体着眼,颔联是动,颈联是静。题目没要求分析,答出即可。
小题3:要注意最后一联抒情的内容,首联叙事,二、三两联写景,最后一联抒发感慨,是卒章显志。概括的时候要从全诗考虑,不要遗漏要点。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贫交行
杜甫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交时,此道今人弃如土。
(1)首联“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是有名的诗句,描写了当时什么样的世态,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2)本事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人们之间,像天空中反复无常的云雨,得势时聚在一起像云,失势时纷纷散开像雨,这是世态炎凉的真实写照。抒发了诗人的愤慨和辛酸。
(2)正反对比的手法。以“管鲍之交”与“翻云覆雨”相对照,表达了诗人对世无知交的愤慨,抒发诗人对纯真友情的渴望。鲜明深刻。(用典。用“管鲍之交 ”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纯真友情的渴望。言简意深。)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1)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2)“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幽静;经过漂泊?后,获得暂时安定生活时的愉悦闲适
(2)略(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