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九)
①下诏罪己,求直言?②凡十余条,皆切至 ③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④天子至尊,不敢渎献 ⑤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⑥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①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妙操音律。
②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感东方朔《客难》及杨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③在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前却不止。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④董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不纳。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⑤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一类人
B.比往而酒以酣焉/等到
C.螳螂为之前却不止/但是
D.邕陈辞谢?/谢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称疾而归/邕莞然而笑曰?
B.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以乐召我而有杀心
C.因请而裁为琴/螳螂为之前却不止
D.王公其不长世乎/其能久乎
3.?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含有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
B.?伯喈旷世逸才
C.?邕素为邦乡所宗
D.?邕具以告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邕少年时博学多才,因擅长弹琴,由陈留太守举荐而被征召,但进京途中,走到偃师就假托有病回家了。
B.?蔡邕在吴地的时候,能从灶中桐木燃烧时发出?的声音听出这块桐木是制作乐器的良材,成就一段“焦尾琴”的佳话。
C.太?尉认为蔡邕一向以忠孝著名于世,并对汉朝的史事十分熟悉,应该让他续成后汉史,修成一代典籍。
D.蔡邕因偶然说到董卓时叹气而获罪,朝中很多人也为之求情,认为杀蔡邕会带来严重后果,王允盛怒之下没有马上同意。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各题。
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注: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士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
小题1:孔子的话反映了他?的思想。(3分)
小题2:如何评价孔子的这一思想及它的现实意义。(8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日:‘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萃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证确的一项是(?)
A.家之与家之相篡/篡: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贼/贼:偷窃
C.何以易之/易:改变
D.胁息然后带/胁:收敛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强秦只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D.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