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①
辛弃疾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澹②,有谁知。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在江西带湖赋闲时所作。余叔良,辛弃疾的友人。②冷澹:清冷淡泊。
(1)作者笔下的梅花有什么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澹,有谁知”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傲雪凌霜,岁末争春,欲开未开,白里透红。(意思对即可)
(2)示例一:作者认为,为人处世不应过于清高淡泊,否则就不能得到别人的赏识。
示例二:作者认为,为人处世应该保持高洁,即使不被别人赏识,也要坚守不变。
(意思符合其中一个示例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村?晚?茅塘马上
雷震?贺铸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壮图忽忽负当年,回羡农儿过我贤。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
小题1:两首诗均有“落日”意象,你认为这一意象在哪首诗中呈现得更有意境?结合相关诗句简要赏析。(5分)
小题2: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概括说明。(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一首更好,作者勾勒出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山村晚景图:火红的夕阳好象被山口衔住一样,日影倒映在尚有凉意的池水涟漪中。诗人把池塘、远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呈现出宁谧安适的意境;第二首更好,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写出了池塘边秋日黄昏颜色浅淡的太阳即将落下的场景,一个“薄”字,突出略现寒意的季节特征,营造了一种清凉宁静恬淡的意境氛围。(答案不必统一,言之有理即可。能结合诗句分析意象3分,点出意境特点1分,语言表达1分)
小题1:第一首诗人表达了作者对山村自然风光,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第二首侧重表达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慨,因而向往羡慕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流露出隐退田园之意。(第一首感情分析2分;第二首两点各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主要是对诗歌意象的考查,专注是中的景物描写,通观全诗。
小题1: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注意一些关键字词。如第一首诗中的“信”,第二首诗中的“负”、“羡”。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秋日赴阙题潼关①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②,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位于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②太华: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③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
1.“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现了诗人在出仕为官和归隐山林间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渔樵生活的留恋和怀念之情。(意对即可)
2.①远近结合(由近到远)。先从近处着笔,写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响声和长亭夜宿独自饮酒的情景,再描绘四周的远景,写华山的 “残云”,中条的“疏雨”,随山远伸的“树色”,在远处奔腾激荡的“河声”。
②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赋予华山、中条山等以动感,显现出生机和活力,同时反衬环境的空旷、悠远、宁静。(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小 题。(8分)
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②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①铎:马铃 ②杜陵:长安城南。这里指作者故乡。
【小题1】写出这首诗中押韵的字。(1分)
【小题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以“晨起”、“客行”点题,“悲故乡”点出诗的主旨所在。
B.颈联选取六种典型意象叠加而成,描写出寒冷凄清的早行画面。
C.颈联写眼前景色,槲叶、枳花等普通花树具有失灵与地方特色。
D.“明”字既写出枳花的花色纯白鲜亮,又暗示此时天色已经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