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06 06:08:1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对《蜀道难》一诗,下列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该诗大体按照由今及古,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B.该诗写蜀道,最后是写蜀中要塞剑阁,写剑阁险峻高大,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且反复咏叹,以强烈的感情强调出蜀道的高峻、崎岖、险要,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D.该诗句子长短不齐,参差错落,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突破了一韵到底的程式,多次换韵,极尽变化之能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归自南阳
李昌祺
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
江山非故土,人物是他乡。
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
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
(1)从思乡的角度看,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4分)
答:?
(2)诗的尾联富有艺术感染力,请简要赏析。(2分)
答:?


参考答案:(1)四层。首联为第一层,写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颈联为第二层,写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或身处异地他乡);颔联为第三层,、写随着年龄增大,乡情日浓;尾联为第四层,写旅途艰辛,反衬归情急切。(4分,每层1分,意思对即可)
(2)尾联想象丰富,表达巧妙(1分)。作者不直接说风尘仆仆,旅途艰辛,而是用拟人的手法(1分)说风尘恋客,扑向旅人衣裳,(1分)。表现了诗人归乡之切,(1分)富有艺术感染力。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黄莺刚刚啼叫,毛毛细雨,小草刚发芽。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
(2)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该倍加珍惜。花还没有开放人就会老去,时光易逝,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把握青春年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青春年华的感情,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对早春的喜爱;表达了作者一种珍惜光阴和时间,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时光的感概!)(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文天祥词《酹江月》,完成下面题目。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忽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1. 词的上片中“铜雀春情”化用了杜牧《赤壁》中的诗句“??。”抒写亡国之恨;下片中“睨柱吞嬴”及“回旗走懿”是借用?  的故事及诸葛亮死后吓退司马懿的故事,表达自己要象他们一样进行殊死斗争、以死报国的决心。
2.词分婉约、豪放两派,试结合本词抒发的思情感情,分析其风格特征。


参考答案:
1.东风不与周郞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蔺相如秦廷怒斥秦王的故事   
2.全词通过描写“残照里”“荒城颓壁”的荒凉景象,化用诗词、典故,追慕古人,既寄托诗人的对山河破碎的愁思,更表达诗人要抗元复国、报仇雪耻,与敌人作殊死斗争、以死报国的决心。全词感情虽显得悲凉沉痛,但无一毫颓靡之色,而是充满慷慨激昂之气,表达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胸襟,具有鲜明的豪放派的风格特征。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点绛唇·越山见梅
吴文英①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②空山暮。
  【注】①吴文英,南宋词人。一生未第。②横笛:笛曲中有《梅花落》,此处暗指梅花凋落。
1.这首词借梅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这首词表现出了吴词“清疏空灵”的特色,请联系词结尾“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所表现的意境来谈一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词通过描写在凄寒的暮色中的一株瘦削的素梅,表达了词人仕途坎坷,无人赏识,内心愁苦、凄凉、孤寂的情感。(意对即可)
2.尾句写行人离去,梅花凋落,悠扬的笛声在山中回荡。营造了凄清、悠远的意境,给人以无限暇想,表现出“清疏空灵”的特点。(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