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6 06:09: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①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谢公:即谢安,东晋名士、宰相,早年曾隐居东山。 1.“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蕴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象变化快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或:
  比喻。以潮涨潮落比喻人世的聚散离合,表现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答出一种即可)
2.表达了对与参寥子在杭州交游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及对二人友情的珍惜;表达了离别之际对参寥子的劝慰和自我宽慰之情;还表达了自己归隐超脱的志向。(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请用几个词语概括这首诗诗人所经历的情感阶段,诗人在表达感情时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一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诗人的感伤之情;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细节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诗人对友人的不舍。(意对即可)
2.“犹”字好。孤舟远逝,诗人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诗人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不舍的深情。“空”字好。“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诗人空对无际的天空。“空”字侧重表现出诗人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湖州歌九十八首(其三十八)①
汪元量
青天淡淡月荒荒,两岸淮田尽战场。
宫女不眠开眼坐,更听人唱《哭襄阳》②。
【注】?①南宋灭亡之后,诗人和宫女们作为俘虏被元军押解北上,此诗写于押解途中。
②《哭襄阳》:元军大举攻宋时,襄阳首当其冲,宋将吕文焕坚守六七年之久,但宰相贾似道坐视不救,致使襄阳失守。此曲为襄阳失守以后在民间流传的一支哀歌。
小题1:诗中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的?(4分)
小题2:《哭襄阳》一曲在诗中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绘了一幅惨淡荒寒、满目疮痍的悲惨景象,(2分)是通过(青)天、(荒)月和淮田(战场)三个意象表现的。(2分)
小题1:渲染了悲怆、凄厉的氛围,(1分)揭示了国破家亡、沦为俘虏的原因,(2分)表达了诗人的一腔悲愤之情(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通过天、月和淮田三个意象,描写满目疮痍的悲惨景象。
小题1:《哭襄阳》一曲,本身就是为了渲染了悲怆、凄厉的氛围,揭示了国破家亡、沦为俘虏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西江月
[宋]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 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作者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这首词写于元丰三年(1080)。
小题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2: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词的上片写感伤,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1分)下片写悲愤,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以及怀念亲人、孤寂落寞的无限忧愁。(2分)
小题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1分)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情感,“复杂情感”说明不是一种情感,这一点在审题时要清楚。要能结合诗句描写、注释和抓住表情词语,概括诗歌的情感。上片的表情词语是“凉”,下片的表情词语是“愁”“孤”;另外中秋“北望”的情感也应该注意。
小题2: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问的是“如何抒情的”肯定从抒情方式入手答题,借景抒情,答题时说明描绘了什么景,创设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琅琊溪①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小题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小题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4分)
小题1: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