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8-06 06:09: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对下列古诗中加横线的修辞手法和语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表现了诗人的进取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襟)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诗人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守城将士严阵以待的情景)
C.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二首》其二)(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不忍离别之情)
D.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十一)(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复兴邦家的爱国之情)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以下各题(8分)
山中问答?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碧山】在湖北安陆,山下有桃花岩,李白读书处;【窅然】深远的样子
(1)诗中的“笑而不答”用在这里有什么意义?(4分)
答:?
(2)诗中的“心自闲”,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和情感?(4分)
答:?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8分)
古从军行
唐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①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闻道玉门犹被遮②,应将性命逐轻车。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③入汉家。
注:①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②“玉门犹被遮”: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 “军有敢入者斩之。”③蒲桃:即现在的葡萄。
小题1:有人评价此诗所描绘的景、所表达的情感“悲多于壮”,你是否赞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这两句诗在写法上可谓别具机杼,请作赏析。(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元曲,完成(1)~(2)题。
双调·折桂令
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1)这首曲子一、三句中用的“强”“倦”二字极为精到而内蕴深沉,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借“翠袖”“金杯”“玉手”回忆了往昔的欢乐生活,结合全曲说说此处运用的主要手法是什么,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