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问题。(6分)
山?家
刘 因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
请赏析前两句诗中写景的特色。(6分)
参考答案:
①?诗歌前两句写景情景相生,动静相宜,有声有色,画面感强。
②?诗中马蹄踏水,水波激荡,明霞散乱,天光水色,闪烁迷离,天上地下的空间距离遥远的两种景物被聚拢于马蹄之下,有了化静为动的意趣。
③?醉袖乘马迎风飘举,林花因风而落,落而沾袖,动静结合,写出了花树葱茏,人醉美景的意蕴。
④溪水的潺湲、马的蹄踏和天上的明霞、山中的林花交相辉映,有声有色。透露出诗人恬适的心境。(6分)(答对其中2点就可)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①。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②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②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小题1:词的上片是怎样虚实相生的,以寄托词人的思亲之情的?请具体说明。(4分)
小题2: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两句。(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上片既写边塞夜半三更,北风猛烈、大雪纷飞的苦寒荒凉的实景,(1分)又写与妻子在一起的温馨快乐的梦境,(1分)二者虚实相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2分)。
小题2:塞马在旷野上仰天嘶叫,在残星的余辉下,风大雪猛,军旗猎猎作响。(1分)这两句有声有色地描绘了塞外冬夜天地空旷苍茫的景象,以健笔写柔情,烘托出词人梦醒后内心的悲凉寂寥。(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可结合着词的注释,抓住上片的关键词,通过联想来体会其表达的情感。由“朔风”“三更雪”可联想到北风猛烈,雪大寒冷的实景,由“倩魂”可联想到梦境;由“桃花月”的注释可知,词人是写在梦中与妻子欢乐的时光,为虚写;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从而把词人的思念亲人的思想情感强烈的表达出来。
小题2:此题可先结合着意象词“塞马”“残星”“大旗”对这两句词通过联想进行描述,然后再结合着关键词“嘶”“残星”等,体会其凄寒的意境,从而烘托出词人的凄凉寂寞的情感。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2)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题解析:
(1)第一题主要考查的是诗歌的内容和手法。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
(2)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写作此诗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的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看山花烂漫、叶木葱笼,管什么金带紫袍;无限的欣喜快慰如山间清流泻出,洗尽俗尘,只余下悦耳的音韵流转。
画眉、百舌,都是声音婉转的鸣禽,诗人在《啼鸟》诗中也写过“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可见他对“林间自在啼”多么欣赏,这儿以“锁向金笼”与之对比,更见出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此两句大概有所寄托。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诗歌阅读?
水调歌头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病不能射.叶梦得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1)“秋事促西风”中的“秋事”本意是秋收的事情,从全词看,实际上是指什么?“岁将晚”包含的两层意思是什么?(4分)
(2)“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中“醉”字揭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参考答案:(1)边疆紧急的战事。时序的晚和作者年岁的大。
(2)对国土沦丧、山河破碎而朝廷昏庸无能的愤懑之情。
本题解析:(1)4分?(2)4分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更漏子·本意
[清]王夫之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注]王夫之,明崇祯十五年拳人。明亡,举兵抗清。后退居石船山,著述以终。
(1)这首词的主旨句是什么?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举出一种并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旨句是“天下事,少年心,分叫点点深”。全词描写秋夜词人所见、所闻、所思情景。词人从明月初升到斜月渐沉难以入眠,更漏声、叶落声、虫鸣声,听在耳中,击人心头,薄酒亦无以买醉。“天下事,少年心”感怀家国身世,使“点点深”力重千钧。
(2)借景抒情。全词借“更漏”抒怀,通过斜月疏星、漏声清缓、秋叶坠落、秋虫絮语渲染清冷气氛,引出长夜难眠、薄酒不醉之叹,进而感怀家国身世,更觉情意深挚,含蕴不尽。或:以景衬情。环境捕写以声衬静,再以环境的寂静反衬作者内心的不平静。(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